南宋刺史张金城

2016-11-21 20:18张良材张剑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桃溪宗亲芷江

张良材++张剑

国史五千年,风流人物不胜枚举,江山代有人才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各显峥嵘,气象万千。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代名流作古之后,往往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即使是显赫的皇陵,也逃不过时代兴替的风吹雨打,玩味其中的人世沧桑、世态炎凉,常常令人扼腕浩叹。在地处偏僻的五溪之地,却有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他就是南宋张氏迁沅始祖——张金城。

据史料记载,这位金城公出身太学,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检讨,升文林郎,通判黔州,纠弹刺史,悉天象风水,且通医术,为一代医家,在补卢阳令任上,为南宋江山赴国殇,选葬于湖南芷江桃溪金杯山。张金城当年的宋侍卫后人,一代接着一代,守墓至今,长达740年之久,堪称最忠诚的卫士。

历史得到证实,芷江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经县政府及政府办、民宗局、文化局、文管所、档案馆、县史志办等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与调研考证,“宋张金城墓”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张金城后裔,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一亿张氏人口中,是最重要的一支。从人口发展规律,到迁徙变化,到生活习性、典故传奇、人物春秋,许多往事值得后人研究。

走近桃溪,访问张金城的守墓人

张金城葬在湖南省芷江县西南郊桃溪金杯山,古时称金杯扑地。周边有来龙山、青龙坡、壼瓶坡、筷子山、调羹山,自然天成,奇伟于世,如同酒壶、酒杯、筷子、调羹等。东西南北,自然景物,连绵三、五公里,通过桃溪之水环金杯山一转,连成一体。千百年来,青山依旧在,溪水天际流;桃溪环抱着金杯山,越过千百年,经历南宋、元、明、清、民国,至及今天的共和国,跨越六个朝代的时空更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沅州桃溪,山高水长!

张金城陵墓的守墓人——宋家族人,现在仍然居住在张氏庄屋的土地上。解放后,张家人祭祖扫墓被迫中断六、七十年,宋家人依然如故坚守着张家的老庄屋遗址。2010年清明,张家首次集中宗亲扫墓,当时没有同宋家联系,张家三、五百宗亲自备酒菜到张金城坟上祭奠。2011年春,张家恢复了传统,前往宋家走访,宋家老小热情接待了张家人。宋家八十高龄的宋纪和老人,说话中气十足,言语清楚,不快不慢,一边回忆一边说:“我同桃溪的人说过,张家人一定会回来扫墓的。今天来了,我们宋家,每年为张家多准备些柴火,还要宰杀一头肥羊祭奠。”“祖先交代,传诵到我,张家先祖五兄弟,是宋家的救命恩人;劫元军法场,救我宋家祖先的命,不能忘记张家的恩德;从此,就以张家的庄屋为家,一直住在庄屋里;解放前,稻谷满仓,牛羊成群;每年张家来祭祖扫墓,住上三日,宋家管酒管饭管住;现在,没有庄田了,实在对不住。”朴实的回话,让张家人心里热乎乎的。

宋家——一个简易的小龙门,不远处土坎上几株高高的白杨和杨柳随风摆弄着,配对五柱四瓜木屋,厅堂的水泥地面和两边的住房楼板油得闪闪发亮,前院开阔,面对一大坝稻田。八十年代末,宋纪和的儿子先军,跑贵州、下广东,长途贩运牛羊,积累了几十万元,2013年春,动手建了四百多平方米的大别墅。宋家人就住在楼房里,楼上挂满了苞谷,左边配为厨房,右边设牛栏猪栏,农村十八种农具全部整齐堆放在一起。只是看不到张氏庄屋的影子了。

张家后人张良材对张良其说:“兄弟,名义上你是修坟组组长,其实就是族长,完全可以胜任。芷江得有人管事,有人站出来,不论辈分,不论出生,你就是张家的人才,不可多得,大家相信你。现在,张家人居住分散,联络不到位,许多后生不清楚历史,要努力把家族的事办好,随时恭候张家后裔的到来。”良其回复:“良材哥,我是村组干部,是一言九鼎的男人,请放心,我会想办法,团结宗亲,先干上几年,有合适人选,我会主动让给能人接手。”笔者深思:“也许,当张氏后裔络绎不绝,又来到宋家院子,往门口一站,久久伫立,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慨,会油然而生。让人立马想起自南宋以来,宋家守陵墓、守庄屋,承接张家数百年扫墓香火的事宜,这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张氏子孙万代,会对宋家人在特别困难的岁月里,依然如故坚守张金城陵墓,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宋纪和说:“以前,庄屋就像一个小村,上下数排,廊腰迂回,檐牙高啄,高低冥迷,小巷地面全部铺着芷江明山红条石,房与房相通,门与门对接,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开流水席。庄上任何一间小屋,那开席的酒香,立即传到庄屋的每个角落。”宋纪和回忆:“那时,清明节扫墓,人头涌动,近千人席地而坐,每十人一小堆,推杯换盏。大家从早上豪饮至傍晚,哪有不醉之理。戏台不断传来悠扬的乐器声,点缀着宋家老酒纯香,实在是令人陶醉!”县衙害怕出麻烦,每年必出公告:“张家清明祭祖,请关好店门三天,打坏东西,衙门不理,张家不赔。”

从宋家,也就是庄屋,到金城公墓仅400米,中间一条小溪,称为桃溪,溪水之上建有一座古石拱桥。古桥没有碑文记载,从石头用料、雕刻工艺观察,石桥至少有六、七百年历史,是张氏古时祭祖、群贤毕至之路。现在,当地农民进山种地,基本改为走水坝过河,石桥成了摆设,像一个垂暮老人,任你东南西北风,稳稳地坐在溪上。千年扫墓古道,原本用青石板砌成,后被村民拆去修了小水坝,路面被毁。清明系雨水季节,进山之路的确难行,张家宗亲牢骚满腹,逐提出:“良材,一定要修复好千年扫墓古道,先铺水泥,每人出5块钱。”张家正在组织第七次续修谱,便铺上青石板,恢复古道的风姿。

再说说宋先军父子。实在忠厚的个性,显示在宋家父子宽阔的额头上。老庄主纪和、现庄主先军、先军的儿子宋剑东,那看人的眼神,都是那么机警而威武,就像侍卫官。现在的宋家人,依然继承了“忠、孝、智、勇”和“仁、义、礼、智”的做人准则。宋家的风骨,宋家的精神,宋家人的忠诚,值得张家人欣慰,值得张氏后裔敬仰!现在,宋家太过弱小,人少分不到什么山地,也占不到什么有利资源,过得很苦。宋家人不容易,记住张家的好,绵绵水长,知恩图报。2011年,笔者在金杯山祭祖扫墓时,在坟上祈祷:“请始祖金城公在天显灵,让先军多生个崽,壮大宋家实力。”巧的是,不久,先军媳妇艳平又添了一个男丁,起名宋冰泉。宋家现有了两个男丁。”endprint

张家后人张学海这样对笔者介绍:“宋家三代同堂,言语简单,句句实在,胸无半点城府。”“走近宋家,宋纪和宽厚实在,善良勤奋,是过日子的典型老农,仁义义气忠诚有礼。其妻邓长英婆婆,一脸的笑容,春风和蔼,慈祥待人。先军的妻子张艳平,身材瘦小,言语平和,贤惠之人。宋家全家老少热诚待人,随时恭候着张家人的到来。”偶然,也有张家的宗亲到桃溪扫墓,急办一、两桌菜,招待宗亲。因没祭田,张家宗亲个个现场捐款,不忘送上利是,慰问宋家,感谢宋家的忠诚义气之举。“利川、罗甸、永顺、恩施、镇远、玉屏、天峨少数宗亲,已经有几百人现场表示了利是,以后每年都要继续,勿间断。”张家祭祖,现在是借宋家的房屋,多年来开席聚会有数万人次,都聚会于宋家。

当地村会计张成建很有远见地说:“张家人,根在桃溪,总得想办法买地,重建庄屋。”“解放前,宋家人管理那么多长工、祭田、物业,应该有些文化;选种育种,春种冬藏,也都不容易,都得有点农业知识。张家长老,也会时常骑马光临桃溪宋家,协助与指导。”“解放后,宋家人读书不多,宋先军完小毕业,宋剑东小学未读完,十五、六岁的孩子,熟练开挖机了。宋家的日子在改变,正在向上发展,这是希望之所在!”笔者有言:“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接筋,各地张氏宗亲有工程项目的,请邀请宋家人参与,照顾宋家,扶持宋家,分一杯小羹。宋家人好,张家必须坚持长期性对口扶持帮助!只有宋家过得好,才有能力守住张家的根。”“尊重历史,人人出资捐款,买地买物业,交宋家管理,守住不可多得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人。”

桃溪金杯山,张金城古墓的

美丽传说

张金城祖籍山东青州益都桥头花园,进士翰林,学富五车,在皇帝与太子身边,先任翰林检讨,升文林郎,处理朝中政务。朝廷外放黔州,官居通判刺史,辗转南北,远赴贵州、四川、湖北及云南等地平叛,爱民如子,用怀柔宽松策略,化解民族矛盾。当时黔州疫情发生,曾用高明医术救过无数生灵,百姓称为张神医。58岁,临危受命,在国力衰弱、国家危危、樯倾楫摧之际,迁到卢阳衙门,结缘于沅州,结缘于桃溪。

“始祖金城公,上马管兵,下马管民。身材魁梧,肩宽手长,面容和蔼,举手投足之间,彰显儒将风范。”历史学者文清曾这样描述:“当年,张金城策马前行,穿过风雨桥,沿着潕水河岸杨柳飘洒的斜影,一路南行,顺路而上,金黄色的油菜花,开满了半山,风光美景十分清丽,忘记了前方战火的暂时烦恼,站在来龙山顶,思考着南宋江山!时局难料,卢阳县衙门,应该是最后一站,返回老家山东,亦不可能,暗自而悲泪。”

“南宋末年,朝廷一张圣旨,张金城由潭州(今长沙)启程,日夜兼程赴沅州,补卢阳县令。”“落脚于沅州北街,升堂办案,勤政为民,安抚民众,开库银解民众灾荒,三、五个月卢阳城一江两岸,繁荣如旧,看不到南宋与元军打仗的阴影。”那时,卢阳负责管辖范围远远大过现在的芷江,相当于半个贵州东部加怀化及邵阳地区。山高路险,张金城就把巡回视察黔地一带的防务重任,交给长子吉翁和次子存翁。时有元兵入侵,形势急迫,卢阳城墙要抵挡凶恶的元兵,逼迫着加高城墙,三子林翁带民众,协助驻军,提前完成了军民承建新城墙的重任。四子志翁、五子怀翁驻扎卢阳八十里的城外,在天险雪峰山东西两侧,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文清曾说:“善于带兵打仗的张金城,不到半年就重新部署调整了卢阳的周边防务,兵分内外三层守沅州。将十多万兵力部署于各地重要部位,一小半驻军城内外,一小半驻扎在城外四周,一小半机动接应配合各路防守沅州。上阵父子兵,五虎将军,吉翁、存翁、志翁、林翁、怀翁,各司其职,相互照应,减轻了张金城补县令官的压力。”张家老少爷们,忙完备战,选址于沅州北门,临北街而居。张金城带上五子登上烽火台,沅州府祥和的画面如清明上河图的再版。北门街上人来人往,买菜的,粉馆面馆,茶庄钱庄,人进人出,生意火爆,多好的太平日子,可惜有元兵入侵,百姓难再太平。

每天一早一晚,登城楼瞭望台,巡查沅州城,是张金城生活的一部分。城南外,春光绿色,林木随风起舞,吸引着张金城的注意,带上宋侍卫,向城南桃溪,踏青而去。没走多远,十里之外桃溪,远远飘来槐花的馨香,花香人醉。张金城的战马,对天呼出一声长鸣,舒舒服服,托着张金城,直奔桃溪金杯山。放眼巡查香味来源,山形如同酒杯,不远处的槐树花,像瑞雪一样,接二连三,飘到金杯山,四处铺满了槐花,溪水环绕,山抱水,水环山,槐花飘香。福地也!张金城当即传令:“宋侍卫,我百年后,就葬此地。”

还有一种传说。那年腊月的一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前方战事又紧,为坚守南宋江山沅州府,张金城派父子兵在卢阳周边巡察,来到桃溪。远远地看见金杯山茶花鲜艳夺目,大冬天茶花不时有飘香送过来,众人就顺水来到金杯山顶。张家公子见百草之中簇拥着一株鲜艳的山茶花,立即禀报了家父卢阳令:“父亲,我们兄弟五个,找到风水宝地桃溪金杯山,位于卢阳西南郊”金城公闻讯,遂实地勘查,随后嘱咐五子、交代宋侍卫:“派兵守护好桃溪,我百年之后,葬于金杯山,面朝老家山东青州。”

当地老百姓还有传言,说张金城的部队就驻扎在桃溪,是宋侍卫带兵巡山时发现了风水宝地金杯山,随手在穴位处插上一株山茶树作记号,过了几天,茶树活了,开满了鲜花,宋侍卫立即禀报卢阳令。从此,桃溪、金杯山、张金城墓、庄屋、祭田与宋家,联成一体。当你在宋家、在张氏庄屋遗址徘徊,绵软的沃土,湿润的空气,对南宋难免不勾起一种遥远的回忆与遐想。贵州三穗县颇洞村的张良武带一家人,到桃溪扫墓,对笔者言:“桃溪既是张家的根,又成为当今社会最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多得,不可再生;至于金城公的墓,需要张家宗亲长期来保护。我每次来至少捐款3000元。”

据建祠顾问实平、总工程师明均介绍:“当年,张金城从潭州,也就是现在的长沙,迁往沅州芷江补卢阳令,老人家戎马一生,横跨大半个中国。元兵打到了湖北境内,兵临襄樊城下,随后很快就打到南方各县。张金城坐镇卢阳,力守沅州一隅。”“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六、七个朝代的县衙不知换了多少人,每次路过芷江北门、柳树坪,都会想起南宋时的金城公,北门口张家老宅院子,庄严肃穆的场景,令人沉思。”endprint

“桃溪,位于芷江最高峰明山一隅,是湖南西部高原天险雪峰山发源的一小溪,现设置了桃溪村民委员会。芷江保存的古迹、世界最长风雨桥,明山庙,道教圣地,张氏先贤都曾参与捐款捐物建设。遗憾,最有历史文化的白马祠,毁于无知。”

传承百世的张金城墓志铭

庐阳学博刘之藻先生为张金城撰写墓志铭:“去卢阳邑治南十里,桃溪有丘隆然,为宋故文林郎知卢阳县事、前承德郎张公之墓。公讳金诚,字国翰,其先山东益都人。南上临安,由太学赐进士出身。淳祐九年,通判黔州。越六年,因公离任,寓潭州九年。旋丁母忧,继丁父忧。服除,咸淳八年,起补庐阳令。越一年,卒于官会。国步艰难,遂家焉。德祐乙亥冬十二月葬于南区桃溪。公之判黔州也,蛮风刚悍,而公弹压,多方与守。其收成效习,尚祭鬼弥灾。有鬻产而为之者,公以礼义化导之。民大疾,公娴岐黄,调药施济。服者悉愈,门无虚日。颂曰:‘张神君也。年饥,请廪米赈恤,民苗悉德之。庐阳风气近古,而当楚边陲,又壤接麓龙溪洞,红苗时为境患。公下车为之遏蟊贼、培嘉禾、茹蘖饮水,以爱黔民爱庐民。红苗闻风敛迹,相戒勿犯境。听讼则忠信明决。有昆弟讼产,公以德性谕之,由是相感泣下,俯首息争曰:‘无秽使君明德,其至性感人。类多如此。催科则纾缓如限,不使胥役滋扰。凡便民者,次第举之,刎弊兴利,礼士育材而乐之有歌矣。公生嘉定丙子,卒时年五十九岁。配孟氏孺人,同是年卒,合葬于墓。子男五人,咸有文行。女一,适士族杨君。铭曰:古言循史,佥推龚黄;公之精明,可与颉顽;判黔六载,风变蛮方;赈饥剂疫,恺悌慈祥;凫飞庐邑,月照琴堂;苗不犯境,讼化乘张;用一缓二,催科勿伤;政虽期月,百世流芳。”此文全面、详实、公正介绍了张金城的历史及生平。

清朝进士张世正,首次谱序:“桃溪,吾族子孙所从出之祖也。人出于祖而祖以地灵,人亦以地杰,非偶然者。而其地在州治之西南郊,距城十里许,由黔阳之罗公山发胍,逆朗溪西北而上,至结穴而迴龙返顾,千山为之叠护,万派莫不绕从。虽僻处山阿,而面南当阳。前后有洼田之阡陌、佃庄守望,夹岸环溪涧之烟村,以故地灵人杰。自上祖金城公茔宅而后,一传而五翁一家,子姓繁衍,再传而拆分八户,家声丕振,达人贵仕应运而兴,文子文孙乘时崛起。至正、嘉、隆、万间,或登科甲,或膺荐选,宦显当时。史志之班班可考者,抑亦桃溪之钟灵而发祥者也。迄今四百余年,沧桑屡变,子孙犹然亿万之繁,人文不改书香之旧,谓非吾族之以桃溪称盛,以桃溪亦以吾族显灵,足以参天地而亘古不朽耶?余不敏,恭逢谱会,恪循其世派之所由传,故并其图而记之,俾百世而后,孝子贤孙足不出户庭而目睹宗祖者,当无不动本源之思矣。是为记。”由此可见,为何张金城葬在桃溪,“桃溪图志”陈述清楚。

“八户始祖金城,字国翰,1216年生南宋嘉定九年丙子岁。公派自山东公艺之裔,仕宋官翰林检讨,游宦致仕籍沅。1275年冬12月卒德佑乙亥岁,葬芷江南效中杨溪金杯地(原名桃溪钟形),酉山卯向。墓志建祥兴庚辰(后墓志重建公元1991年清明)。公就处,制祭田二十六亩零。土名:文屏田、油麻冲、桃溪、口庄、墓山场,联络不杂左,近欧耳冲等,继葬十数冢,各有碑记。妣氏孟,卒同年合葬于墓。子五吉翁、存翁、志翁、林翁、怀翁。”张金城才学至进士翰林、官至朝中文林郎、黔州通判、刺史,其五子文武双全,统管一方,待父亲去世后选葬吉祥佳城数十处衣冠冢,也属自然之事。

北理工明智起草了《怀先追远》祭文,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始祖金城,一介书生,志存高远;学由太举,赐同进士;授文林郎,供翰林院;职任检讨,中正勤勉;三十五岁,策马扬鞭,通判黔州,纠弹刺史。国步维艰,难返故乡,垂垂老臣,先赴国殇,一代忠良,浩歌永响。59岁卒于官会,葬于桃溪。”

刺史张金城的传奇一生

张家祖上,一代一代津津有味地传诵,说张金城的父亲是一名文武双全的读书人,会行医治病,也曾办过私塾,传授学业。金城公三岁启蒙,跟父亲诵读史书、习武十几年,记忆力过人,十二岁读书一目十行,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十六岁不到中秀才,二十出头,文章精美,才学敏捷。后南下临安,由太学赐进士出身。先在皇帝身边任翰林检讨。不久,皇帝要培养太子,特意安排他去太子身边当高参,协助太子处理公务。三十岁不到,张金城升文林郎。

据传,张金城35岁那年,正值淳祐年间,他参加皇帝举行的全国性典试,被皇帝选中,外放黔州。张金城带着妻子孟氏和孩儿,从临安一路从大运河坐船,又转骑马,进入湖南岳阳,八百里洞庭湖横在金城公眼前。一连七天,狂风暴雨降临,铺天盖地而来,洞庭波涛翻滚,浊浪排空,无法行船,张金城一行被困在洞庭湖边。第七天,张金城吩咐随从,烧香烧纸,祭祀神灵,告慰祖先,三国张飞公此时在洞庭湖天上现身显灵,转眼驾云腾空而去。说怪也不怪,不到一个时辰,八百里洞庭云开雾除,风平浪静。面对先祖张飞公显灵,张金城说:“我若平安直达潭州,交代后人,以三国桓侯公同谱,秉烛上香,永世纪念。”

张家形成千年的习俗:“春秋季祀桓侯公文:维年,维月,越祭日,主祭孙谨以豕一羊一,楮帛、庶馐、清酌之仪,致祭于汉桓侯之神位前,曰:崇德报功,经垂训典。秋尝春祀,史有明文。溯我公精忠贯日月,浩气壮山河;英雄盖世,智勇兼全。义结桃园,慷慨一言成骨肉;铭传刁斗,艰难百战定乾坤。威镇巴西,志吞吴魏,只期汉室一统,岂料鼎足三分。义胆忠肝,丰功伟烈。旌常纪绩,百代荐以馨香;史册铭勋,千秋隆以俎豆。迄今灵流芷水,福荫云礽。兹值春秋祀之期,爰具不腆,奠献位前。伏冀神其降鉴,灵爽式凭,来格来歆。尚飨!”族谱又云:“旧以桓候同谱,奉为宗祠之主。”

千百年来,张家在芷江柳树坪的古老宗祠,又称为家庙、白马祠、桓侯祠、张飞庙。张家在各自的居住地,都修建了桓侯庙。

“张金城在黔地6年,任通判、纠弹刺史职。旋沅值寇,抚御有功。黔地,高山林立,道路崎岖,蛮风刚悍,而公弹压,多方与守,以纠弹刺史,职守乃邦,一守就是六年。当年,元兵入侵,内乱苗反,土匪到处点火。黔地十分不安定,而当楚边陲,又壤接麓龙溪洞,红苗时为境患。公下车为之遏蟊贼、培嘉禾、茹蘖饮水,以爱黔民爱庐民。强调与运用怀柔政策,治理黔地,红苗闻风敛迹,相戒勿犯境。”endprint

“张金城,视民如子,生活简朴,节省衙门支出。遇灾年、大年饥,打开国库,发放粮食,安排各地施粥,救活民众数万之众,稳定了黔地,保护了黔地民众,请廪米赈恤救民众于水火,民苗悉德之。经常私访边关要塞,当时边关要塞,文化闭塞,缺医少药,带上随从官兵,进山采药,制成各种药剂,发放给民众。服者悉愈,门无虚日。颂曰:‘张神君也。”黔地稳定,也就是让南宋的后方政治经济稳定有了基础。

“42岁的金城公,风华正茂,因功被朝廷安排居住潭州6年。在黔地有功的张金城,回到潭州培养人才,赴岳麓书院讲学。”张家迁沅始祖金城公一家,在长沙共居住十五年,正是五子立志培养之时,亦有可能随父,求学于岳麓书院。张家四代人皆出进士:宋张昆仑进士生金城;宋张金城字国翰进士;次子张存翁,元朝元贞岁进士,选江西南安府,授未任而卒;张存翁次子张启聪,元岁进士,任江西南城县县丞,迁通海令。连续三、四代人进士出身,亦可称为“进士之家”!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一则家庭教育,二则学堂培养,三则环境造就。

张家祭田学田,历史悠远

张家族谱云:“祭田碑记。尝思万物本乎天,生人本乎祖。宗祠之设原以妥乎先灵也,春蒸秋尝,历制祭田,前创后因,悉照成规,勿容复赘。兹以田坵粮亩之多寡,欲后嗣悉知弃其契,尤勒诸碑,更载之谱,则显然共见,虽传之后世,见此碑与谱,即如见其契,爰将各处田坵粮亩稞数勒诸贞珉以垂永远。凡属后裔诣祠往来,跄跄济济,群瞩目而了然矣。是为序。”

历史上,张家祭田有多少?“仅族谱记载,计开田坵粮田稞数于后:庙冲田一百八十二坵;桃溪共田百零四坵;白阳冲共计十坵;田鸡冲共田五坵;三间田田四坵;坏寨岭田二坵;黄洞油溪田四坵;落阳坡田八坵;新增石蒙溪田二十九坵;又泥塘长田一坵;老羊坡等处田坵;益头坪彭家垄萧家大田一坵;巨鸡冲田大小五坵;梭罗冲泥田六坵;坏寨岭败泥田二股;等。”由此可见,张家祭田众广。

古人云:“士无田不祭。”“桃溪共田百零四坵”。张家后人张云说:“祭田,逐年又添置,到民国时期有上千亩水田。张家在桃溪置业多少?张家族谱也只是简单阶段性的修谱时记了一下。解放后,我们也搞不清楚了。”据宋庄主口述:“张家经常买田买地,增加庄田、祭田、物业,才形成了千百年来的桃溪张氏庄屋,交给我们宋家管理长达七百多年。”

张金城去世前,曾亲口称宋侍卫“宋家,辈辈有人”。也就是说,每一辈一个男丁。千百年来,宋家历代单传至今。宋家一代一代居住在张家的庄屋,管理张家的庄屋田地、山林和物业。每年,清明前,宋家人为张金城墓清理坟上杂草,管理陵墓及周边山林,守墓740年如一日,坚守到今天。解放前,宋家管理庄田、祭田收租,为张家免费提供三天祭祖扫墓的酒饭,形成千百年的文化习俗。

宋纪和说:“当年,张家各地先贤,春秋祭祖时,几百里,上千里,坐快马要好些天的,甚至要上月的路程都有,那时在芷江县城到处都是张家的马,方圆十里桃溪成为赛马场,那时是何等的壮观。”

张家祭田分布十分广泛,除桃溪外,各地都有。族谱云:“墓田并入祠堂议:墓无田则无守先辈于鼻祖。墓置祭田土名文屏、殿溪、东溪西等处共民熟田粮四斗有零,所以保栖神之域而妥先灵者至矣。先时七户子孙轮流收租办理墓祭,一值旱螟成灾,往往向祠堂求祭租羡余调剂,然验灾酌剂,甚多周章舆论。自后文屏殿田租概入祠堂收管,遇墓祭祠堂族长着轮年首领人照墓列正项往办,钱粮并入祠堂,一柱充差,永为定例。”过去,张家先祖们去世葬在哪里,就在哪里购置祭田,成为后人自觉的一项祭祀习俗。芷江秀森说:“柳树坪一带,都是宗祠的祭田。”良其说:“窑湾塘,月亮山小溪以东,一条湾五、六里,一小坝子数百亩水田,为存翁公和三甲三世祖启贤、启聪、启俊、启敏的祭田。”

祭田之外,张家人还购置了大量的学田,培养奖励子孙谋求学业。族谱云:“学田:学田之设,所以培植子弟、鼓励读书人也。而我族独无,是以七户相商,将庙冲垦田八亩、桃溪垦田四亩、并得买土名三间田二亩以为学田,仰族间绅士管理,眼同卖谷发谷开销。族有采芹者帮银五两,补廪帮银二十两,赴科帮银五两,以及宣圣祭费、条银官谷出于其中。其余剩之资,另兴义举,不许侵蚀。如有侵蚀者,追赔,永不许伊执管。更议绅衿,不得借贷。所有学田租谷,七户值年首人不得擅自奢用。”解放后,许多地名变了,道路也变了,物是人非,祭田无从考证。祭田一词,成为永久的历史怀念,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宗亲的念想。

张金城后裔,字辈及分布去向

芷江历史悠久,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禹贡为荆州之域,战国属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称无阳县,晋改舞阳县,隶属武陵郡。唐设巫州,后改沅州,宋置卢阳县,公元1736年清乾隆元年始称芷江县至今。到2015年,全县户籍总户数约12.1万户,总人口为39.07万人,其中张氏约4.4万人。在芷江的金城公后裔约4000人,外迁的约二、三十万之众。

张金城生五子吉翁、存翁、志翁、林翁、怀翁,还有一女。吉翁生二子长文、广支分一甲,次文煊支分十甲。存翁生五子长启贤、次启聪、三启俊、四启敏支分,坪上、江边、赤岩、石坞,为前后左右三甲;五启万支分五甲。志翁生二子长文叶支分六甲;次文煌支分八甲。林翁生一子世贤支分七甲。怀翁生一子景贤支分二甲。一女适本里四甲杨。自一世至三世宗分一二三五六七八十甲,八户一祖同宗,自三世至六世以后,子孙繁衍宗分各支。惟九甲系文凤、文鸾、文鹤三公联宗一支。每次续修谱,都续增字辈。从第十三代起,全统一字辈:盛邦化日长,实学秀成良,明道思先德,宏达克有光,行修多美善,立业自隆昌,期我同宗祖,家和馀庆祥,仁义顺百发,政兴万代芳。

张家人才辈出,有进士12位:宋朝张昆仑进士、张金城进士;元朝张存翁进士、张启聪进士;明朝张玉进士、明朝张瑜进士、明朝张满进士、明朝张诰明进士、明朝张廷鹏进士、明朝张廷凤进士、清朝张世正进士、清朝张实拔进士;贡生、举人数数人;庠生数数人;学正1人。民国期间,到外国留学数人,任少校军衔团以上军人数人。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前考入华中工学院、中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工学院等数十人;副军职1人;武汉大学教授1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大、清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西安交大等重点本科数人;中山大学博士1人,留美博士1人,硕士博士数人;湖南作协会员1人。endprint

据张家后人实平、成建、良付、良海口述:“张金城选葬于桃溪,后裔基本安居于沅州,定居于县城北门、窑湾塘分支之地。人口发展多了,迁往芷江木叶溪,迁往芷江十万坪、新店坪、金厂坪。迁往新晃大树湾、长塘坪、长田坎、沙咀、岩山角、张家坡约30多条村有宗亲居住。明末清初时,也许因战乱,许多先贤抓住一本谱连夜跑往黔川鄂渝,谋生繁衍。年代久远,造成几百年未有其后人回祖地芷江桃溪扫墓。不到桃溪,还不算真正的寻根问祖。”

张良材为了宗亲事业,走访了全国有宗亲分布的县市,他说:“张家后人,由芷江分支,沿潕水河而上,迁往周边新晃县约3000人、洪江区约400人、永顺县约1000人、贵州玉屏县约1000人、松桃县约800人、三穗县约500人、镇远县约500人、剑河县约300人、黄平县约300人、平塘县约1500人、罗甸县约3000人、台江县约30人、施秉县约80人、榕江县约50人、岑巩县约100人、天柱县约300、湖北恩施州约400人、利川市约1200人、宣恩县约300人、来凤县约100人、广西天峨县约200人、乐业县约100人、都安县约1000人、凌云县约50人、重庆秀山县约400、巴州区约1000人,合川、岳池、四川武胜、西昌、宜宾、绵阳有宗亲,未了解清楚,40多个县市三、四百条村,数万之众。”“四川有、云南有、江西有、广东有、河南有,均未联系上,还在等机会缘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联系上的宗亲约2万多人。各地交入谱表册1万多人,仍然偏少,部分人不积极参与修谱修祠。谱牒上反映,“历朝历代,均有无数的张氏先贤由芷江、新晃、玉屏等地外迁,许多先贤外迁的后人,未查找到,收族之路很长,很远!”笔者估计,金城公后裔预计至少有三、五十万人到百万之众。大家应该积极参加全国的张氏文化传承活动,在全国张氏统谱之中,去对接历史。在历史文化典籍中查找资料,在宋以前的名人传记里查找。

走访张金城祖籍——山东青州益都

族谱是真实的家族社会活动迁徙史,出生多少人,去世葬何处,记载得很清晰。张金城祖籍系山东青州益都桥头花园。那里,历史的情况怎样?现时的情况又怎样?当年,如不是宋朝后期实力衰弱,南宋与元军打仗败北,也许张金城会返回故里。然而,朝中一纸调令,补卢阳令,全家老小由长沙迁居于沅州芷江城,次年卒于芷江官会。贵州三穗县颇洞村张成荣、张良武曾数次寻问笔者,探讨族谱,研读族谱,想知道祖籍地的历史。

“从清朝康熙年起,张家族谱续修了六、七次,有谁去过青州益都桥头花园,实地察看拜谒迁沅始祖张金城公故地?族谱没有记载,也没有口传。也许,张良材是第一个赴青州益都之人。笔者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到青州市转了一圈,往事,八百年的往事,涌上心头,沉思起浮,联想千年!”

2015年5月,张良材带着全族宗亲的重托,赴河北清河参加世界张氏宗亲纪念张姓始祖挥公活动,联系上华夏统谱总编张梁森,许多事他也说不清楚。张良材继续北上,到达山东青州,落脚于益都桥头花园,八百年后的今天,这里属益都街道办事处管辖。益都桥头花园原是一条青石板老街,现为青州旅游景点之一。张良材到古街上从街头寻到街尾,专门找姓张的十几个人对话交流,发现他们都不是八百年前定居于青州的张氏子民后代了。

随后,张良材专门雇车,走访了在青州生活时间最长的、张氏后人最集中的西张村,发现他们是洪武年从山西迁入青州的,才650年历史,并非张金城的族亲。此后,张良材在益都街上请袁成德开私家车带路,走访了青州益都东张村书记张立玉、王坟镇西张村张肖山等,还探访了王坟镇槐米街上的吴迪兴,发现青州现在居住的张氏,大多数只有二、三百年,他们谁也说不清楚南宋的事,最远也只知道洪武年间的事。由此,又去哪里寻找八百年前的益都金城公同支后裔呢?”

后来,张良材走访了青州市政府档案馆,同馆里工作人员进行了2小时的沟通交流,问不出,查不出,找不出,馆里的档案资料全为新中国建国后的资料,民国前的资料早已毁于战火。南宋时的青州到底怎样?金城公在青州益都的同支后人,去哪里查找?金城公在青州的老祖居遗址在哪里?张良材建议后人,从中央档案馆、博物馆、青州志、宋朝名人传记、历史典籍之中查找我们需要的资料,考证当年的益都桥头花园场景,丰富我们的族谱史料,书写出更远更长的族史。

张金城后裔谱牒的前世今生

从康熙年首次修谱到现在组织修谱,经过了乾隆、道光、光绪、民国、1990年、2014年,先后共举行了七次。从金城公诞辰,到金城公选葬桃溪,到康熙庚子年第一次修谱,相隔约400年;张世正主修,理清历史血脉十几代人,谱牒为丝绸印刷,在全国首创此类家谱范本。第二次修谱于乾隆癸未年,因当时朝廷追责文字,将第一次谱牒基本全毁,不得不用快马从四川绵阳借谱回祖地芷江,才得以有依有据。在拜访罗甸米闹村时,由良昌、明富、良民等组织全村宗亲,鸣炮上香,认祖归宗,现场获得一套乾隆谱牒。第三次修谱于道光八年,由张秀林在新晃县长田坎村获得了一套谱牒。第四次修谱于光绪八年,也在新晃长田坎村获得了一套谱牒。第五次修谱于民国丁丑年,各地或多或少,都找得到,所存数量亦不过三、五十套了。据成九说,1990年第六次续修谱。上谱人数约8000人,印刷约200套。排版格式为“一层谱”,或叫“一字谱”,把相同字辈排在一起。

新晃成贵口述:“2009年4月底,良材从我家借到一套第六次续修谱牒,他当时感慨万千。用了三、四年的业余时间,才将第六次谱牒全部输入电脑。到长田坎良海家借到民国谱总谱,冬天,又到罗甸米闹村良民家里借到乾隆谱,宝中之宝,爱不释手,反复研读。”台江秀林说:“在编辑核对总谱时,前后对比,民国总谱有部分内容丢失了,道光、光绪、民国谱都丢掉了一些未印刷出来。如今,被逐一补上了。”

为何芷江张家的历史记载只有八百年?金城公以前的相关记载呢?四百多年前,张世正首次修谱时,对上述问题没有任何记载。能清楚记载八百年的历史,其实很不简单了。“从金城公诞辰,到康熙庚子年第一次修谱,相隔约400年;由三甲江边上房第十一世张世正主修,理清历史血脉也是十几代人,花费的人、财、物,可想而知;谱牒为丝绸印刷,有可能在全国是首创之家谱范本。目前,第一次谱牒板本形象成为念想。”“因历次续修谱,均没有详细记载和考证,今天想考证几千年历史,一直接到挥公,有许多纠结,也只能留给后人处理了。而今,第一次与第七次相隔又去了四百年,《张氏族谱》金城公支谱牒之中有一句为:‘公派自山东公艺之裔,此话,同唐代张公艺先贤有了关联。但,南宋时金城公1216年生,到唐代张公艺(577-676年),相隔6百多年,二、三十代人,又如何考证对接?笔者认为,应该系唐代张公艺之后。”endprint

修谱从先秦开始,盛行于宋朝。因年代久远,朝代更迭,天灾、战火及许多不确定的客观历史因素,宋代谱牒的表述,也只能从个别名人传记里有少量陈述。目前,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基本上无宋代以前的谱牒。张氏后人曾到上海图书馆查找谱牒,明代谱仅存少量几部孤、残本,清朝时期江浙一带的张氏谱牒较多,民国谱也不少,总量也就二千多套。而明代以前的族谱典籍,无论哪家图书馆、档案馆,保存的都少之又少了。2015年腊月,在长沙图书馆获悉:“张姓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根据公安部2007年对中国户籍人口统计分析,张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83%,总人数约为8750万。权威统计部门反映,湖南张氏宗亲约600万。湖南图书馆收藏了湖南300多个姓氏的5648部家谱,共数万册,其中张氏家谱有207部。经研究人员对馆藏张氏家谱梳理,找到了358支湖南张氏。从江西迁徙来的有171支;明代迁湘的有161支,清代迁湘的有91支。就湖南张氏的概况、分布、由来、堂号等,包括始迁祖、迁徙时间、迁徙缘因、迁出地、迁入地、家谱纂修概况、人口、字派等情况进行简要的条列。”图书馆里珍藏了许多谱牒,值得学习研究。

不久前,张良材同华夏统谱总编张梁森微信对话时感慨地说:“好在今天的世界张氏文化宗亲联谊会、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十年的经验,在动员组织全国乃至世界张氏宗亲修张氏统谱,因统谱来源于各支谱的对接,也许是千年等来的良机。因修谱成本过高,筹资不易,也无法计算成本,各支记载不一,对接必然困难重重,何时修成统谱,只有天知了。”

崇敬先贤,勿忘千年历史,续修谱祠

祖籍大树湾、现居住于广州天河的张松、成伟及深圳成明口述:“因芷江柳树坪处的容公祠、容公墓、千年张飞庙、千年张氏古祠,均被人为地毁掉,现在遗址仍然被芷江水文站占着。爱国名将张学济的灵魂没有安息之地,重建容公祠、张飞庙,是民众盼望已久之大事。”《芷江县志》署芷江县知事向抡沅撰容公墓志:“岁在甲子,抡沅奉命来宰是帮,政余之下,偕旧友往访容公之墓。出北门沿河上三四里许,有张公祠。瞥见杨柳垂堤,黄莺则对对俊舞,桃花流水,渔郎常上下问津。行不数武而容公之墓在焉。惨风雨之飘摇,慨蔓草之没冢。回忆前此共事,容公言听计从,优容大度,以天下为己任,忧乐关怀,虽古之名将不是过耳。讵天未厌乱,斫丧元良?溯其生平劳绩,应请政府追赠加封发款,琢石甃墓,树之丰碑,以表遗躅而慰忠魂。俾后人之登临凭吊,景仰先烈,以资观感云。铭曰:天地正气,常赋流形。山川河岳,会萃钟灵。维我容公,名世挺生。素具大志,天亶聪明。幼受庭训,长侍师尊。明山求学,肄业校经。府试魁首,薄采其芹。胶庠食饩,选拔进京,清廷失政,弊政丛生。英雄气短,中兴会盟。偕孙总理,以图革新。游日考察,政治精神。改良新政,推倒满清。辛亥革命,烟台督军。检察湖南,正大光明。袁氏称帝,南北战争。干城起义,护法功成。兼任道尹,驻军沅陵。联军靖国,湘乱敉平。民政兼管,德泽及民。威镇数载,盗匪肃清。奉命援川,为国殉身。奔走国事,极费苦心。懔懔忠烈,炳若日星。伟烈丰功,万古常存。”对此,期待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张家重建张飞庙、张氏宗祠、容公祠、容公墓,恢复历史文化古迹,教育后人,让学有榜样。

2011年清明节,张家后人首次举办百年全族统一大型扫墓祭祖活动。清明时节,天空飘着绵绵细雨,雾气笼罩着桃溪,十里之外,能见度很低。来自于平塘塘边、三穗、玉屏、新晃、芷江的2000多名张氏族亲,开着大巴、小车八十多辆,抬着三牲、香烛、炮火,汇聚桃溪。午时,正式宣布祭祖仪式开始,上香鸣炮,突然之间,云开雾散,阳光瞬间普照大地,开天眼了,感动天神,感动历代祖先,显示着张家兴旺的日子来了,这是个百年不忘、千年不忘、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热闹的桃溪金杯山上,站满了宗亲,香火绵绵,浓浓青烟,炮火声连续响了一个多钟头,人头涌动,激动感人!桃溪的村民说,在桃溪很多年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火炮声,张家人又旺起来了。

芷江成宝、明权、宝林、国军,口述历史:“古时,人们更讲究祭祖仪式礼节。千百年来,凡到桃溪金杯山扫墓,无论你取得什么样的功名,也无论你是文官还是武官、将相之才,都必须免冠上山。庄重庄严,言语稳重,心怀崇敬,上香烧纸,宣读祭文。按规定细节做,礼貌礼节与习俗,更是不成文的规矩。”先辈们口传,明代时,有一取得功名的武官,千里迢迢,赶回桃溪祭祖,宋家接待时和在场张氏先贤明言相告,明文相求,武官不听不信,硬是带着官帽上山。那天,晴晴朗朗的天,太阳高照,刚到金杯山顶,一瞬间雷电雨交加,一、两分钟内,一个炸雷把酒杯山劈去了一小块,裸露出了20多米高的岩石小山坡。吓得以后的先贤,谁也不敢冒犯神山。”

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你姓什么?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即你的祖宗是谁?你的子孙后代又是从哪里获悉你的名?你的生辰八字是什么?”简言之,当你谢幕时被铭记不忘,让你的子孙后代分享你的文化遗产。这就是为什么要续修谱的原因。寻找失去的家风家规家训,协助宗亲自愿联通祖宗血脉,就是为子孙书写宗亲的历史,真实地写清楚写明白生辰八字,传承给宗亲的后人。无论谁,没有贫富贵贱之分,统统清谱、上谱。

2014年农历二月初八,在芷江窑湾塘良其家开会,以张良材等人为主,积极倡导组织全族开展第七次续修谱暨修祠。他们草拟了《章程》和《财务规章制度》,配备了会计、出纳。任何人都没有工资报酬,只有付出。因为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少数有能力的宗长不热情了。积极的地方、镇村,一周内全部填报好《入谱登记表》;不积极的地方,口是心非者,三年还是在打嘴巴仗,没有一句话交代。修谱组织者太苦了!

针对罗甸、恩施、利川、永顺、巴州等许多地方,由“世”、“盛”字辈前后到“思”字辈,数百年十几代人,都未曾参加过续修谱的情况,倡议修谱修祠。张良材倡导:“台江秀林任执行主编,张云任会长,学海任秘书长,实平任建祠顾问、明均任总工程师,良其兼出纳,成建兼会计,各施其责,芷江宗长牵头负责组织全族宗亲,重建张氏宗祠。”endprint

“榜样的力量,一呼百应,玉屏大屯场街上、罗甸米米闹村、利川大路村、新晃长田坎、方家屯、枫树屯等、三穗颇洞村、镇远子棚、永顺莲蓬、芷江新店坪、罗旧岩桥,有宗长出来管事。良海处理新晃1千多宗亲入谱;利川成明数次来回祖地寻根问祖;麻阳实平、大树湾木华、洪江良付、芷江成宝等等,捐款建祠!”“修谱核心人物,走访全国各地村寨宗亲家里,修谱之路太苦了,坐单车,开摩托,汽车跑,火车行,飞机飞,什么工具都用上了。尤其是笔者由罗甸滕子冲去广西凌云加油镇张家大院,过天峨、乐业,其中走刚刚填土的新泥沙路,短短80公里风尘滚滚开了8个钟头,回程迂回而行过册亨县,凌云镇44个宗亲,上交人丁费2200元,而成本有多大?”“数次到罗甸、平塘、利川、宣恩、恩施、永顺、秀山、松桃,曾到重庆岳池万古、二郎镇张家坝、四川广安武胜烈面红旗村、巴州白庙乡张家河秀发家处理修谱,知道的、听到的,无论远近都主动上门做工作,白天等人,晚上沟通,有时半夜行车,什么情况都出现过。总之,有热情者,也有不理解者,喜忧参半。这就是没有宗亲文化的现状,缺信仰,太过现实了。”

不少人只讲钱,这让笔者感慨万端。记得林则徐曾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请续修谱,传承家风、家训,留给后人!

张金城后裔,续修谱祠的

现代榜样人物

夫天地者,万物之灵也,普人物之春秋;日月光张氏,列宿曜紫微;携手桑梓行,思心常依依;游子恋故乡,思兮在沅芷;春色满堂辉,言归望绿畴;悠悠兮遥想,感念先祖恩;始祖金城公,南宋之刺史;不幸宗庙毁,族人汗颜恕;今议重建祠,祖德恩泽深;修谱祠之议,顺天地之隆;与时而俱进,告慰敬先贤;故运之将隆,授之者天也;授之者神灵,授之者历代先贤,出将相而普春秋。激励后人,学有榜样!

张氏历代先贤有:张存翁进士,江西南安府;张林翁,陕西咸阳令;张启聪进士,江西南城县县丞,迁通海令;张泝,河南兰阳令;张瑜进士,江西永丰令;张永和,山东临邑县丞;张廷鹏进士,四川巴县教谕;应璧,均州学正;邦榕,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巡司;学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中将;学贵,常德师范学校校长、省教育厅厅长;学孔,入伍后改名为张旭东,曾任邓小平秘书、贵州省商业厅厅长……

优秀人物有:利川张滔(秀),中山大学博士、广州某研究所副所长;新晃张谦(秀),浙江大学本科、清华大学硕士、联想集团投资总监,现任联想创投集团执行董事;新晃张成顺,武汉大学教授;张学祥,正军职;利川张谋(成),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副团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厦门路桥党委书记;新晃张学金,华南工学院本科、西江造船厂高级工程师、厂长、书记;新晃张谨(秀),北方交通大学本科,德国SAP公司、美国Infor公司售前顾问、实施顾问、产品开发经理、渠道总监、销售总监;芷江张靖(成),清华硕士;玉屏张恒(明),清华大学本科、香港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硕士;芷江张梦颖,山东大学保送至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博连读;芷江籍留美博士、美籍华人张菽娴……

第七次续修谱祠榜样人物:

张学海,研究会秘书长、芷江黄土田村人。先后在广东湛江、海南三亚等海军基地工作,毕业于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团职,军衔中校。后转业到怀化市行医,擅长中医和内科。为家族修谱祠累计捐款约2万元。他为人忠厚、正直、实在,做事谨慎、严谨,条理清楚,有原则、有逻辑、有思想、有办法、有组织能力,热心家族文化,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担当大任,系家族不可多得的骨干力量。

张云,良字辈,研究会会长,芷江木叶溪人。为人义气豪爽,善待宗亲,深受宗亲敬佩。生在四川,求学于罗旧,17岁参军。身材魁梧,面目宽阔,鼻梁挺拔,双眼有神,全身上下军人气质浓厚,有虎气。退伍后,在罗旧开鹅馆,生意火爆;转战芷江县城开办了五、六家公司,极有商业头脑,语言也有天赋。2014年10月从良其之手,接任会长,当选湖南张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然而,芷江还有两、三千宗亲未入谱,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能承担起管理祖地芷江的家族事务的重担。

张秀林,《族谱》续修执行主编,台江县人,62岁。一名出色的音乐乐器演奏爱好者;1977年考入黔东南民族师专物理系,后任县教研室中学物理教研员、县电教站站长,独立完成全县“普实”攻坚任务,是州级骨干教师,曾两年获省、州政府表彰;他制作的《初中物理多媒体课件》和论文《浅谈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领》,同时获贵州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一等奖;2014年12月退休之后,不辞辛劳,甘于奉献,勤勤恳恳,热心家族事业,积极编修《族谱》,奉献才智。

张良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出纳,48岁,窑湾塘村人。累计捐款1万元。他虽然小学没有毕业,但曾担任生产队队长、村委会干部20多年,属忠厚宽厚之人,喝酒之后妙语连珠。作为修谱祠的带头人,他头发由青变白,又由白变稀,秃顶的脑袋发亮照人,这些外貌上的变化,显示了张家修谱祠的难度。2011年清明前在柳树坪村开宗亲会,他被推荐为首任族长;2014年10月禅让会长于张云;2015年春,他在小水库放养了几万斤草鱼,不料一夜之间山洪暴发,鱼大部分被冲走,由此负债二十多万元;去冬明春,他又向亲友举债,精心养育的草鱼十多斤一条,满塘皆是,但市场疲软,销售不旺,农民真苦,农民真难;外地宗亲光临祖地,窑湾塘能主动站出来的也只有良其了,接待费用庞大,贡献也巨大。

张成宝,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芷江十万坪村人,现年41岁。累计捐款2万元。其父张秀成,农村老党员,老军人,子女秉承了父亲的习性,刚直实在,热爱家族文化。当年,其父退伍拟分配至江西宜春某派出所任所长,因外公强烈要求回乡照顾家庭,被迫返回当村组干部多年。在第六次修谱时,他徒步跋涉方圆几十里,家家户户登记资料,数条村无一户、无一人漏登错登,且人丁费无一人漏交;他当兵时学得驾驶技术,退伍后自己开拖拉机跑运输支撑家庭,会独门手艺“熬油”,加工“木江子”香油,年收入二、三万元。然而,母亲肖金珍不幸身患重病,治疗花费十几万元,债台高筑,举步维艰。后来,母亲瘫痪,卧床不起,十年有余,他常侍汤药,未敢远离,费用居高不下,无奈被迫卖了拖拉机及一栋房屋。成宝20岁不到外出广州、东莞打工,跟福建朋友一起修铁路,承包小工程,帮父亲还清了债务;前些年,在广西建电站,财运不佳,亏损300多万元;2014年金秋再次借债一百多万,跟随老友去老挝谋发展。endprint

张宝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芷江木叶溪人,累计捐款2万元。父亲瘫痪在床十余年,宅心仁厚,孝敬父母,脸上总是洋溢着慈祥温厚的笑容,不离不弃,日夜守护,精心照顾父亲终老,实为族人楷模。后来,他长期经营小工程,带着一帮宗亲致富;自愿捐款安装窑湾塘宗祠办公楼门窗;走访天峨、罗甸、芷江新店坪宗亲,学习修谱。今年7月,张宝林谱写了“血肉之躯为邻居打开生命通道”的舍己救人新篇章,受到群众好评。

张良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三穗颇洞人。三穗县某派出所所长。累计捐款修谱修祠2万多元;协助祖地,全力以赴组织2014年农历九月初九三穗修谱启动会议,成功安排全国各地300多宗亲代表入住颇洞宗亲家里,成为家族活动样板。每次当家族最需要的时候,良武都能勇敢站出来,系家族扛大旗之人。

张实平,研究会名誉会长、商会筹备负责人、修祠顾问、麻阳拖冲人,现年53岁。1988年毕业于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枪械专业,曾分配去兰州,后调往长沙。1992年下海后,在浙江从事建筑行业,现居怀化。积极组织麻阳及分居在全国境内的宗亲修谱修祠,带头捐巨款。受族谱研究会的委托牵头筹备“金城公后裔张氏商会”组织。

张良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永顺莲蓬村人。个人捐款1万元,组织永顺县近千宗亲入谱,数次带领宗亲到祖地芷江桃溪扫墓,组队到恩施、利川、来凤访问宗亲。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毕业,任永顺某局副局长、县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明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芷江木叶溪人。累计捐款2万元。14岁就勇闯深圳,当过厨师,开过餐馆,干过小保安,做过公司高管白领。现在主要从事城乡道路小型工程、园林绿化及农电改造项目。他垫资收购县档案馆旧砖,协助建设家族办公楼,为宗祠用地平整土地。他为续修谱重建宗祠摇旗呐喊,事无巨细,任劳任怨。他还经常放下手中的管理工程,自费接待全国各地宗亲。

张良海,新晃长田坎村人。累计捐款1万元。他六十多岁,单枪匹马,带病坚持3年,上门入户修谱,族之楷模。为组织长田坎、沙咀、红光、黄塔吼、大树湾等二十多村上千宗亲修谱,他不得不放下家里农活,处理修谱修祠事务。他组织发行族谱124套。更难得的是,花甲之年的他学会了用QQ和微信与宗亲沟通!他坚持了,扛住了,那满头的白发和脸上留下的皱纹,表现了务实作风和精神信仰,是实干兴族的典范和榜样!

张成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恩施人,现居深圳行医。率先捐款1万元,印宣传单张3000份。2014年12月20日在庄屋遗址,当面代表在场的宗亲向宋先军叩头致谢!2015年正月初八,他出资在黄泥溏瓦屋基村举行修谱祠联谊酒会。来自利川、宣恩、永顺、芷江宗亲代表约150人聚会。有人撰写对联:“家家参与撰修族谱贯通先祖血脉如江河长流不息,人人敬昂重建宗祠恩承前辈功德如日月照耀永驻”;“发扬书香门第传统,促建家族教育基金,倡导真才实学风尚,培养时代精英人才”。

张成木,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三穗响水人。为大树湾张飞庙修厨房捐款7000元,三穗修谱启动会议捐款5000元。贵州工学院本科、北京大学硕士,曾任中石化广州公司副处长,后任重庆市金刚清泓公司总裁。

张成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平塘县通州镇中星村翁坝组人,现居广州市天河区,捐款1万元。贵州民族大学毕业,广州成伟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实业家。公司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和消费者满意品牌。

张成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利川宗亲会会长,利川市南坪乡干堰村人。现年45岁,率先在全族垫交了南坪镇宗亲1万元的入谱费,累计捐款1.2万元。他14岁外出谋生,闯荡上海、深圳,在建筑工地卖过苦力。他对祖宗无比崇敬,对家族无比热爱,先后七次带团组团到芷江祭祖扫墓,寻根问祖,完成了利川上千宗亲的修谱,利川—芷江—三穗—余庆—玉屏—新晃—芷江—利川—恩施—永顺,都留下了成明的足迹。家里三、四亩口粮田,被迫抛下,修谱接待、春耕、秋收、冬藏,全凭妻子一人承担,实属不易。

张明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罗甸龙坪镇罗化米闹村人,45岁。毕业于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后分配到罗甸县乡镇企业局工作,曾任罗甸县罗悃镇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镇党委副书记、县工业园区办主任。父亲张良昌曾任板庚乡保上村主任、书记,初中毕业后,有幸被招为飞行员,因是独生子未能如愿。母亲李永兰,勤俭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劳苦。每天凌晨五点,要摸黑走很远的山路挑3担水,才开始做饭,送走了孩儿上学,又接着干农活。现在,年过古稀,看着母亲慈祥的面容、佝偻的背影,他表示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孝而亲不待、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张秀洪,研究会常务副会长,55岁,利川南坪乡大罗村,大专文化,累计捐款8000元。热爱家族,带头倡修家谱,多次到祖地参加活动,负责利川资料收集、登记、打印传送。曾修过电站隧洞和水渠,打二锤,拉过板车;跨县到万县白土、普子岭贩苕秧,到云阳、龙角、漂槽、地宝卖猪肉,又到重庆、万县、达州、咸丰贩药材。曾任南坪南坪镇经管站站长、乡农口综合支部书记,多次被评为县乡“先进工作者”。

张雪松,成字辈,历任玉屏县民宗局长、常务副县长、印江县委副书记、铜仁市招商局长、大兴工业区常务副主任、政务中心主任、铜仁市国土局长、市九龙公司董事长。

张秀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48岁,松桃冷水溪乡三脚坡村向家坡油房边村人。贵州大学毕业,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多次被评为县市“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目前,在工作之余负责松桃修谱工作。

张木华,秀字辈,新晃大树湾村,年届七十。前不久,他将办寿宴的1万元捐献给家族修谱祠。他对惊诧不已的乡邻说:“做人要有良心,不能忘祖德祖根。”他厚道老实,胸怀宽广,与人为善,家庭和睦,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2010年冬,其长子张松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捐款2000元支持重建张飞庙。张松南下广东打工数年后,在广州生根,取潮汕女子为妻,生有一女儿,现在天河区开办实体公司。endprint

张良干,字护宝,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天峨六排人。捐款修谱祠累计达1万元。为人忠直,秉正无私,夫唱妇随,积德好施,倡修谱牒,人皆仰之。现居南宁市,广西宗亲认祖归宗,主要得力于良干的坚持与努力,联络上乐业县宗长汉明、都安县宗长成流、凌云县宗长成标,数次带队回祖地桃溪扫墓;现在,主要从事防火门装修工程。

张成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新晃林冲张家坡人。热衷于张氏家族事业,兼任研究会会计。大学本科文化,曾在芷江大龙、水宽罗旧信用任出纳、会计、主任;芷江联社任技术保障部经理、稽核审计部经理;连续多年被评为市联社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数次赴新晃老家林冲张家坡、晏家店溪、店上参与组织修谱。

张剑,成字辈,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芷江恶滩村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律师、经济师,芷江县正科级干部。出版了《城市管理概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著作。湖南省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笔名山梦。先后发表了五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奖。长篇报告文学《侗乡飞出的金凤凰——记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董事长潘爱华博士》被怀化市中小学作为选读教材。从事法律服务20多年,为企业和个人挽回一千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张明权,芷江地婆溪人,50多岁。曾连续两年捐了五、六头大肥猪祭祖,捐款数万元。热情接待全国各地宗亲光临他的明山泉水厂山庄,有利川、恩施、罗甸、玉屏、镇远、永顺、新晃宗亲上百人,免费住宿在他的酒店。笔者说:“宗长明权,成为芷江人的脸面,是芷江张氏宗亲的形象代表人物。各地宗亲到了山庄,如同真正回到祖地老家。”明权读书不多,但很有头脑,人脉盛广,为人好善乐施,系芷江知名的企业家、社会名流;舍得救济有困难的宗亲,成为当地的慈善家;早年,在湘黔边界贩卖农产品起家;现在主要经营养殖场、明山泉水厂等实业。

张金城第二十二世后裔,

重建家庙

“重建庙堂,人多而事杂,涉及全族,项目太多太细,涉及面太广,亲力亲为,召唤宗亲,融合宗亲,重建家庙,真的不简单。一路走过来,事是办了,对了贤文中的一句话:‘是非经过不知难,许多困难、问题是预先想不到的,困难重重。张家这些年,族里建设项目不多,形势逼人,环境逼人,必有人出来一马当先。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实干,才是硬道理。良材举全家之力,跑全国各地村镇办家族之事,深得族人尊重!”

那年国庆前,成贵每天一次电话,连续半月恳谈:“良材,请你回来晃县,到老家来面谈,在大树湾建祠,大家都赞成拥护。县水务局局长建明,养殖个体户荣华,都盼望你,盛情邀请你回来商量。”“夜深了,天空一轮明月照着,不远处狗叫了几声,打破了大树湾村庄的宁静,同行者良材、建明、成贵,走进大树湾张秀平家里。”成勇说:“张家人接到通知不久,良灿、良辉、成坤等二十多人,一前一后进门。二十多平米的阳台和灶屋,坐满了人,面对面,召开了第一次会,发言激烈,都有想法,互让的情况没有看到,争强好胜的嘴脸展露出来,小吵从此开始。多年单干,互不走访,互不亲近,相互之间,亦不信任,也没有选出建庙召集的管事人,吵架打人之事,在会上一晃而过。”

良材询问良灿、成勇、张劲、学品、良波、良梦,怎样统一思想?他们说,分田到户后,差不多有三十年,宗亲从来没有开过会,也没有搞过什么活动,要统一大家的思想,真的不容易。此日早上九点,众人到河边庙上现场察看场地,现场商讨如何建设庙堂。成贵到了,但建明和荣华再也没有露面。4号晚上又开会,还是以吵架结束了当晚的会议。可见团结乡亲们建设家庙,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又困难的现实问题。

重建张飞庙,资金从何而来?因为是良材主持,他想举家族之力,而重建大树湾张飞庙。当晚,良材打电话给他的好兄弟傅江山先生借钱,对方初步答应了,但说要征求他弟弟傅山泓的意见。良材赶赴广州,拜访科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傅山泓老总,傅总说:“你这个朋友,我同我哥说过,我们交定了,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曾帮过我们,我们非常感激,你借10万元不是问题。”马上就叫他夫人从顺德提了6万元现金,交给良材,解决了建庙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后来,张家在庙上立碑刻上了傅家兄弟的名,告诉张氏后人,要永远记住傅氏兄弟的功德。

对此,笔者感慨万端。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没有几个真实可靠的朋友,你将寸步难行。傅江山祖籍罗定,从小在江西大型国有企业八一厂长大。长大后,他带着用修电视积攒下来的十几万元,开着他那辆旧摩托车到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发展,每天开摩托车上百公里,风雨无阻推销维修热处理真空炉。苦尽甘来,现在,他经营模具热处理,在顺德、番禺、萝岗办了三家公司,资产数千万万。前不久,他又进军3D打印新技术行业,其主办的广州雄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稳步发展。二十几年的奋斗,江山兄弟俩早已成为富商,且为人仗义。

当时,光有这借来的6万元,还远远不够建庙。良材的媳妇惠颜,是佛山人,她明白建设家庙不是一件小事,家里又没有多余的存款,小孩在中大附中读书。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夫妻俩将位于广州市的房产抵押给银行,贷出巨款。办理贷款手续那天,她用打着寒颤的手在贷款抵押书上签了字。贷款办成了,但她病了一个多月,压力之大,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良灿、成勇口述:“征地太难,是建设家庙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棋。良材考虑到乡亲们也不容易,就提出建设庙堂用地,愿意捐地的就捐,不愿意捐的就按高速公路的征地方式进行适当补贴。原计划补偿标准为1.2万元/亩,后来被个别乡亲提高到1.9万元/亩。同10个户签订了征地合同,征地626.7平方米,卖地最多的是杨海兰,161.4平方米支付了4583元,最小的1.7平方米支付了48元。”

“解放后,老一辈人还记忆犹新。当时的庙堂,片瓦无存,神像受损,珍贵的器物一扫而光。连古老的香炉、檀楠木雕、古瓷花瓶等,也毁劫殆尽。宗庙遗址荒草丛生。昔日富丽堂皇的庙堂不见了,逐渐地变成了生产队的菜地和私人自留地。庙堂的破败,令张氏子孙心泪似雪!庙堂是全体乡亲的精神支柱,多少年来,重修庙堂已成为张氏家族共同的心声和心愿。”“1998年新晃大洪水之后,几个宗亲在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十分简单的小庙。”黄师傅亲眼察看过后,说:“庙面山背水,不符合风水。张飞公、金城公神像共同抬着一根横梁,神座在那里十分辛苦。庙屋正中间用一根火车轨道上的振木为柱子,支撑起整个庙屋,也不妥当。”“庙门口及周边全是20多户私人的菜地,人们进出庙,根本没有路可走。”另外,狮子岩电站抬高了舞水河的水位,地理位置显得过低,涨潮之时,危及庙堂。endprint

那年,五月十日晚上,良材的父亲去世,十二日晚上乡亲们赶来守夜,叙旧谈家族历史,曾记得张学品在灵堂上同笔者讲:“十年前,找三千元修一条路到庙上,都没有办法找到。”张秀明说:“为了再次重修,必须先修路。修路必修保坎,修保坎必征地,一系列问题等待良材去处理。难,难,难,但无论如何艰难,也得实干。”“家里房屋分给了别人,他伯父只好住在庙上。几百年前修庙,也是良材家祖上捐款,才建成了庙堂。”

华南理工大学著名古建筑教授郑力鹏义务指导建庙

地只有那么宽,庙如何建,房屋高度等问题都需要处理好。这期间,经表弟王飞雁介绍,张家后人有幸结识了华南理工大学古建筑知名教授郑力鹏先生,对方说:“古代建筑原本没有什么图纸,按风水学尺寸,矮了就加几块砖,高了就减几块砖。南北也没有什么标准,大胆建设,你先到佛山下面的寺庙去看一看,觉得哪个式样好,作为样板参考,你们的庙在江边,尽可能往上游处靠。一定要用土砖土瓦,按风水学进行建设。”郑教授还提醒:“屋脊的建设可用竹竿来实地测量。屋脊上的雕龙如何放置,才显现出美观雄伟,你们可以参照江浙格式,眼界放宽一点。狮子不能放在两边以外,不能让狮子靠边站。”郑教授的讲解,让张家后人心里明亮了。通过小兄弟刘煌生,再找到佛山建筑设计院高明分院的谭海雄和梁伟贤工程师,义务设计了图纸。正面呈岭南风格,屋脊翅角则呈江浙风格。

大树湾庙堂上,农历八月二十八举行了重建张飞庙奠基仪式。在奠基仪式上,彩旗招展,人来人往,杀了两头大肥猪招待宗亲,收到捐资8000多元。良材的高中同学姜庆勋、杨顺全、原新晃县委副书记家茂、县政协副主席张英、新晃一建公司总经理佘笑黎、老友佘笑明、三甲江边上房张雪松,参加了奠基典礼。新晃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而几百年前的旧庙,是背水面山。1998年重修,还是背水面山。主持修庙工程的蔡师傅架好工具,准备开线,乡亲们却不同意蔡师傅提出的新向道,觉得面水背山,才符合风水学。乡亲们同蔡师傅的矛盾,转化成同笔者的矛盾。当时的矛盾之深,场面之大,任何一个妇女都出来说半天。张秀国现场发表了意见,平息了众议。他说:“解放六十年来,没有哪个拿钱回来搞点建设,只有我父亲在二十多年前为家乡做了一副老杠,之后因乡亲们提出老杠短了一点。父亲又去做了一对长的。那年,抬父亲上山后,大树湾一直在使用着新旧老杠。良材是沿着父亲爱家乡之情回来搞建设的。”张成勇说:“此后,有一半的乡亲真的‘度钱要自己重新再买老杠。”“之后,据族人反映,张学金、张学品出面,张家到底要多少对老杠?要死多少人?冲动的人们感觉到问题处理得不妥当,大家又自己主动退钱。从认识一件事,到认同一件事,到合谋一件事,到建设一件事,阻力太多了,太大了。是一般人承担不起的。

为什么原来的庙面山背水?是当地的师傅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地利原因?这些问题无从考证。张秀明说:“又过了两个星期后,以张学金为代表的一部分老人想通了,一部分年轻人也想通了,并签字同意为靠山面水的格局。这一次,宗亲们请蔡师傅乘飞机到大树湾开线。张家修庙后,杨家也开始修庙。据说黄家有一人在北京机关出资40万元,准备建庙。在大树湾附近新建了三座庙堂,增添新的娱乐场所和活动场所,赞成复兴乡土文化!

建庙过程中,良材全程参加了。那年上梁,菩萨显灵。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早上七点,观音山半山以上是云雾,山被云雾托起,一尊天然的睡佛观音活灵活现,就摆在眼前。这是乡邻们一生之中唯一见到最神奇的一回,千年就一回,四个睡观音和一尊大佛,驻守庙堂,这是张家的福气。典故有云:“好过石坞溪,美女坐庵鸡,哪个葬得了,代代穿朝衣。”大树湾的风水独特,神奇,是当年张三丰大师时代封的风水,风水宝地也。据说,张三丰就是在芷江明山修道成仙的。张良灿说:“建庙时,我亲手砌砖,打地基。那年十二月初八举行庆典。农历十二月初七下午两点,笔者刚在怀化下了火车,回到大树湾,又接到怀化市区大理石石雕老板的电话,又折回到怀化请回一对造型独特的雄狮,当天晚上运回大树湾庙上。是一对带铜钱的雄狮,帮我们日夜守卫着家庙。

成贵说:“次年,上马文昌阁建设项目,我负责施工管理,良材个人又全权出资。”“为重修保坎,光大型运输车运进砂石就多达220车,把八、九米深的水塘重新填平,质量有了保证。新增土地1亩多,使整个庙堂用地达到1000多平米。”“有信心复兴张家,筹划举办传统民俗庙会活动,起草了《晃洲举办庙会的思考及预案》。每年举行一次活动,举办一场盛大的庙会,是历史性庙会,复兴张氏,有益地方经济发展。”庙上勒石铭文,永恒纪念成魁公(字梅清)、成汉公(字昌清)、成祥公(字文清),“风范永存,山高水长”。

回忆大树湾“泰来商行”老屋,铭记远去的历史

据笔者考证,张家在新晃古夜郎大树湾,繁衍有八、九代人,长达二、三百年了。良材的父亲张成祥,1932年就诞生在大树湾“泰来商行”老祖屋。是良材祖父的祖父、清朝进士张实拔和其次子张学福,生前所建的。当年,请了七十二个木匠师傅,一天之内就把“泰来商行”全部房屋立起来,成为晃州几百年来最大的青砖瓦屋大院。解放初期,刚读完小学三年级,良材的父亲离开老屋到县里店上当学徒,年轻时因政策原因,基本没有回过大树湾。

从晃洲城龙溪口西行,沿舞水河往上游五、六华里,那碧波荡漾的绿水在不停地冲击着岸边,在那古战场龙虎山、笔架山、象鼻山下,及舞水旁边,有数不清的参天古木护着村庄,那高大的院墙和青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泰来商行”老祖屋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夜郎千年古村大树湾老院子。清朝末年,张实拔勤读儒书,成为进士而发家致富,富甲一方,便在舞水之滨古木参天的大树湾修了一座庞大的四合院形式的山庄,后人称为老院子。大树湾山美、树美、水美。这里村庄东面、西面和北面背靠雄伟的笔架山、象鼻山,巍巍如一道天然屏障,绵长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老“泰来商行”院子拥在怀中。南面是浩浩荡荡的舞水,是子子孙孙的黄金通道。春日山茶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天高而水清,草木葱郁,丰收在望的稻谷和成片的红色橘子,仿佛世外之桃园。大树湾老院子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解放后,“泰来商行”店内地上的青石板,没有一块是完整的,跑马楼已经成为空中之跑马史,水井被填,大门被封,匾额砖雕等文物古迹一点不留,面对正屋的右边一个角落被撤除,毁坏得七零八落。尽管“泰来商行”只是断垣残壁,但在民众心里,还保留了它独特的雄姿。“父亲为人正直、朴实、厚道,幽默而又童趣十足。一生坚强不屈,而又宽以待人。思想感情丰富多彩,讲话做事逻辑性强。”在扶罗镇上有妇孺皆知的绰号“张胡子”之美称。endprint

良材的父亲生前曾说:“崽,父亲十一、二岁那年,家里人多,收入来源有限,被迫中断学业,你祖父把我送到龙溪口店当学徒,加工糕点。前三年当学徒只有饭吃,没有工钱。“解放前夕,共产党在晃州搞革命活动,良材的父亲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来,由于战乱匪乱,与介绍人失去了联系。没有证明,他也就没有了离休的待遇。”

“上中学期间,父亲一个人的口粮,要养活四个人。”每天,良材的父亲借钱也要热情招待各路客人,高朋满座,谈天说地;烟酒是他父亲的主要嗜好,没有酒,到医院买酒精兑水招待亲朋。那时,无论家中多么艰难,组织上多次送困难扶助金到家里,他父亲坚决不要,一生之中没有拿过一次救济金。最难时,他父亲和母亲靠长期卖血养活儿女。说起他父亲卖血,只要医院一有手术,医生们第一时间肯定会叫“张胡子”上阵,这是医院公开的秘密。“当时,在医院的职工中也只有父亲母亲卖血。这就是良材的父亲,他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的风骨将传给后人,永存!2009年农历4月16日晚,良材的老父亲在晃县中医院与世长辞,中国农大博士姚季仑赠送的挽联是:”勤劳朴实,风骨传子孙;扶困扫疾,亮节昭后人。”

文革初期,良材的父亲调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别人搞政治运动,他就去医院药房代班发药,掌握了药的用量与技巧。“张胡子”常常一个人,为医院到市、县药材公司进药上千种,没出半点差错,一个外行变为医院的内行。当时,县卫生局长张伯方有这样的评价:“张胡子很不简单,既能当会计,又能当药剂师。”后来到扶罗医院,坚持工作三十多年,每天中、西、草三结合为百姓看病。晚年,他在扶罗街头为医院开了一家便民药店性诊所,继续为群众服务。对真正吃药有困难的群众,他父亲免费给药。老人既节俭又大方,长期资助外甥叶光华读湖南大学,成土木专家;资助外甥唐永成读师范,成小学校长。

良材回忆说:“我父亲有思想,却与世无争,而且聪慧过人,学什么,就会干什么。组织上曾准备提拔他任银行行长,但有个别人打小报告,说他出身于地主家庭,就这一句话,父亲没有当上行长。文革前一段时间,他由银行调到县人民医院从事会计工作。此阶段,常听父亲的同事称父亲为‘张胡子。当时,父亲刚过三十多点,是一位年轻帅哥。父亲这一绰号,在卫生系统,在扶罗镇上,无论大人小孩,人人皆知,叫了几十年。”顺炳常这样摆龙门阵:“90年代前,‘张胡子常被请上县卫生局讲台,传授医院会计做账和日常管理工作经验。学员反映,只有‘张胡子的课,大家才听得明白,一清二楚,才会学着操作。”

良材说:“我父亲的朋友,既有领导干部、工人、农民,又有小商、小贩和农村手工艺人。2007年冬,湖南医学院副院长谢英夫妇带上女儿安安专程从北京国家中医药研究所,到晃洲看望父亲母亲。”“在贡溪,父亲有一老庚万炳,50年代曾在贡溪乡当党委书记,文革回乡下种田。复职后,在李树乡任副乡长,直到退休。无论是当书记,还是在家务农,每年他必上家里同我父亲住上几晚,喝几餐酒,他们常来常往,住上几天是几十年的老习惯。扶罗公社书记忠凡、税务所兆基、供销社炳桂、粮站天启,手艺人培南、源进、金然,他们都和我父亲像兄弟一样相处了几十年。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常常要上家里来一起同父亲对酒划拳。父亲交友,能愿自己吃亏,也绝不让朋友吃亏。在扶罗一带,他是出了名的好人,很了不起。”

“我父亲为人胸怀坦诚,卫生局多次调他到局里,他全都推辞掉。也许是生活的双重压力,使父亲把心留在了乡下。父亲一生都情愿在扶罗。退休后,他还在扶罗居住了很长时间。他一生的依靠是乡村。顺炳常常到家里陪伴我父亲。父亲临走前的一个月,顺炳一步也没有离开。5月10日晚上,是他在晃州中医院组织抢救我父亲;病情危急之时,是他通知扶罗医院,并安排人运棺材到县城。”

“七十年代中期,在扶罗中学读初中时期,父亲在医院仅分得一间不够10平方的住房,只能放一张床。在小走廊上做饭,做饭时烟雾缭绕的情景,仍然在眼前晃着。顺炳对我父亲说:‘张胡子,你的崽就跟我睡。从此,我与杨院长同睡一张一米宽单人小床有一年之久。现在的人学杨院长,是学不到了,做则更难。笔者曾到杨院长家过春节,在他们家同他的父亲杨老爷爷学会了喝酒。他们家背靠大山,全是山路,去他们家得从李树街头上山,最快也要爬一个半小时的山,才能下山。在岁溪,见识了杨院长的勇敢精神,他也能一肩背上二百多斤的松树柴,走10多里山路回家。在岁溪村,顺炳仿佛如同导师,永生难忘。”

诗人藏克家有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父亲常用自己的鲜血换粮食换布匹养家,用自己的鲜血为儿女交学费,用自己的鲜血帮助素不相识之人,许多事情是常人做不到的。父亲,您的风骨,您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后人。

桃溪作证,龙溪作证,舞水作证,青山作证,万物作证,张成祥(字文清),你是张金城公后裔的好榜样!

复兴家族梦想,任重道远

家庭教育,铸根基;先生教导,打基石。良材说:“童年时,常听长辈说《中国二十四孝》里面人物的故事,在心灵深处扎下了根。恢复高考后,得恩师吴明辉、姚敦汉、姚本发、周国敏精心辅导,考入铜仁师专攻读物理专业。上大学非常重要,是理论空间学识观点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走向社会的重要性起点。”“早年,同贵州师大教授原石阡三中时的颜迈教师有缘,拜颜先生为师,听先生讲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随堂听课,影响一生。”“正如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辅导明智读了半部《古文观止》,熟读半部可以行天下了;培养明智和义子李忠维,英语口述能力达到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水准。”“在华南农大进修,结识博导赖作卿、博导牛宝俊。”特向恩师们,由衷地道一声谢!

“那时,随母亲下放到贡溪街上,村民有偏见,分粮要现钱购买,其实也分不到口粮,家父仅46元工资,要养活三、四个吃黑市粮的家人,常靠卖血为生。此时,满姑张玉霞、姑父唐德刚,伸援手接受母亲、妹妹和笔者落户于玉屏麻音塘村,家具是姑父用船从晃县运到麻音塘的。”“我大专毕业分配到石阡三中教书,在师兄张汉文家里同锅吃饭,住了两年,将妹妹户口由麻音塘迁往石阡,考入贵州大学外语学院。”“堂姑张贵珍引路搭桥,经新晃县委组织部部长姚本仁推荐,调新晃县总工会,又调统战部,学会了写综合性调研报告;县委一张通知,任乡长助理、副乡长。”“90年代初,人才交流,南下入佛山,调入高明一中,后来又调入西安经济发展总公司、西安镇党委办,两次当教师、两次改行从政;到华南农大进修;为办家族之公益,在街道办干到50岁,经区编制办批准正式退休。”“创办了高明区泰来自考辅导中心学校,任校长,为当地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专业人才。”“华南农大处长许喜文和表亲、华工处长王飞雁,将明智送进华农附属小学;相继考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广东实验中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呈挚友陆帜然先生、蔡美助先生、岳父谭信仪先生、岳母严少娴女士、表姐严顺英女士一家,无数亲朋的无私关爱,是他们为笔者撑起一片天地,一路风雨兼程,才有2009年张氏家族在大树湾重建张飞庙及芷江桃溪、窑湾塘等系列民间性活动。”endprint

笔者感言:“在个别地区,如都安县隆旺上千宗亲,高中学历没有两个,也没有一个宗亲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村委会任职。时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偏弱。怎么办?培养家族的文化名流,实现家族的梦想!走南闯北,笔者深深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凝聚一个家族,必须要有组织。如何组织?长期性的组织是什么?答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成立了‘中国芷江金城公族谱文化研究会。永久性的组织是什么?答:‘中国金城公后裔教育基金会。二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真情托起一代又一代人,人才辈出。”

笔者认为,推行基金会秘书长负责制,逐年壮大精英队伍,形成团队支撑,坚持数十年,发展以精英分子为骨干的中流砥柱力量,以热心宗亲为个人会员,一个家族就会有根本性结构改变。通过办教育基金会来真正培养贵族,谱、祠是固定的,人才是可变资本,只有后裔实现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的质变,才有可能带来家族、民族的巨变。今后,复兴家族,必须靠教育先行。经过好几代人的培养才出一个贵族的旧模式,成为历史。家族只要十年、二十年抱团办教育基金会,就会有英才层出不穷。修谱修祠都是阶段性的工作。修谱也许就三、五年完成。修完谱,宗亲的县与县、镇与镇来往交流沟通可能就会因此减少到零,也许局部更可悲。修祠堂,也是阶段性的工作。修祠根据捐助,也许五年、十年完成,或许一、两代人完成。培养贵族不能等,奋起直追!直到送优秀子弟留洋,总体上有顶层谋划。

抱团才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过于残酷的现实社会,改变了宗亲的基本思维和价值取向。整个社会都很功利,宗亲没有错。其实,读书是后裔上升的唯一通道。目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很有市场,一切向钱看,错!错!错!严重影响后人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各地各县镇村寨各甲各房,基本没有沟通,隔一座山也不来往。不抱团,村寨弱化消失,将来小日子更苦。信不信,拭目以待!

当你经历了桃溪清明扫墓,你才明白其中的哲理——“水有源,树有根”。当你到过祖地,上过香,烧过纸,再到张氏庄屋遗址一站,喝上一口宋家人准备的茶水,才会明白,老祖宗长眠于桃溪金杯山,净化你的灵魂,激发你的壮志,你的心才有感悟和收获,成就一番事业,铸造你的人生辉煌!

笔者觉得,当今社会,伦常颠倒,本末倒置。大彻大悟之人不多,修德仁行,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榜样。更要把子孙带到祖地,孝心一开,百善皆来。古往今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不管官有多大,也不管寿命有多长,人总要百年,人总要去见老祖宗。所以,请反复思考你的人生:你从哪里来?你为何姓张?你要回到哪里去?祖地芷江,既是张家后人你的“根”,又是张家后人你的“源”。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家庭风气正,事业才能枝叶茂盛。

张金城后裔的谱书和守墓人的传奇故事,就是一部史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张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永世长存,流芳百世!

责任编辑/彭中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桃溪宗亲芷江
难忘芷江红
宗亲文化视角下爱荆庄乡土遗产保存研究
桃溪之忆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怀旧盟
陈氏宗亲珠宝联盟2016年新春联谊会圆满举行
浅谈宗亲联谊的现状
开展宗亲联谊 构建和谐世界
桃溪的橙色奏鸣曲
陈纳德在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