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恒章
闽北山区松溪县草鱼养殖情况调研与发展探讨
黄恒章
松溪县为内陆丘陵山区县,是闽北首个省级、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县。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左右,且雨热同期,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非常适合动植物栖息与繁衍。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276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31公顷,水库养殖面积334公顷,溪河养殖面积711公顷。
1.1草鱼鱼种养殖
草鱼种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苗种集散地(河东乡横垅村),采用池塘套养夏花的单一养殖模式,没有其他专门的草鱼苗种养殖方式。一般每公顷池塘套养草鱼夏花15000尾,5月中旬至6月初投放夏花,养至12月或翌年2月前出塘。鱼种出塘规格2.5~5尾/kg,成活率仅20%~30%,养殖效益仅4500~6000元/公顷。
1.2草鱼成鱼养殖
草鱼成鱼养殖,有池塘混养、山塘水库套养等养殖方式,上市的成鱼为1.5~2.5kg,脆肉鲩养殖仅为试养阶段,养殖面积极少。
1.2.1鱼种来源
鱼种放养集中在12月底至莅年2月份完成。松溪县草鱼养殖的鱼种,基本上为外调鱼种,由苗种集散地从湖北蕲春县,江西九江、南昌,浙江金华等地调进,其中湖北蕲春的草鱼鱼种占全部草鱼鱼种的70%以上。当地培育的草鱼鱼种极少,本省草鱼鱼种也极少。
1.2.2草鱼池塘混养
2009年,松溪县被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技总站确定为全国首批淡水养殖渔情信息采集试点县之一,通过6年来全县3个采集点19.47公顷池塘的草鱼养殖数据分析,草鱼池塘混养发生了逐年养殖量缩减的变化,详见渔情信息采集统计表。
渔情信息采集统计表(草鱼)
截至2014年底,松溪县池塘草鱼混养面积171公顷,占全县池塘面积231公顷的74%。草鱼混养每公顷投放量由2010年的7800尾,下降至2013年的4950尾,2014年略回升至5250尾;每公顷产量也由2010年的7875kg,下降至2013年的4950kg,2014年略回升至5355kg。
1.2.3草鱼山塘水库套养
全县334公顷山塘水库全部套养草鱼,平均每公顷山塘水库套养草鱼3450尾,产量4200kg/公顷。
1.2.4溪河放流增殖
2002年,松溪县711公顷的溪河通过公开招标,实现了养殖使用权的确认,通过县政府审批,发放了溪河养殖使用证,县政府特别出台了“溪河放流增殖保护区”的管理文件,将溪河渔业纳入养殖范畴。平均每年投放各类水产苗种200万尾(只),其中草鱼5万尾。
2.1池塘草鱼混养饲料结构
松溪县池塘养殖平均每公顷产量15000kg左右,草鱼产量一度占总产量的50%,2014年占35% ,属于优势产量混养品种。养殖饲料还是以配合饲料为主,饵料系数基本为1.8~2.2之间,养殖的草鱼品质不佳。松溪县虽然有冬春季节种草养鱼的习惯,但夏秋高温季节几乎都是使用配合饲料养鱼。
2.2鱼病情况
2004年以来,通过每月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分析,松溪县池塘养殖草鱼病害呈逐年下降趋势。原因:一是草鱼放养密度下降;二是多数草鱼鱼种注射疫苗;三是养殖水质得到改善;四是病害防治得到加强;五是科学养鱼得到普及。草鱼疾病流行季节为3~9月份,发生的疾病主要为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和寄生虫病(主要为车轮虫、锚头鳋等);水霉病主要集中在3、4两月发生;7~9月份易发生缺氧死亡现象;8~10月份为当年苗种疾病流行季节,主要为烂鳃和肠炎病。从死亡率分析,草鱼“三病”造成的损失最大,又以5~6月份发病最为严重。
2.3水质管理
松溪县地处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的建溪源头,境内水资源丰富,是闽北首个省级生态县和首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的闽北县市。目前,全县池塘养殖还没有发现存在水源不足,水质受污染的现象,养殖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养殖水质标准。
2.4标准化池塘建设
2009年至2012年,共完成标准化池塘建设改造面积150.67公顷,占全县池塘面积65.2%。通过池塘标准化建设改造项目实施,渔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造和完善,养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5渔民培训
2013年以来,松溪县承担了基层水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通过该项的实施,每年均举办4期渔民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草鱼健康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渔民养殖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1池塘养殖密度,投放的鱼种规格,影响草鱼生长速度
不同规格的鱼种,其摄食强度及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也不尽相同。除消化利用能力受到苗种质量、饲料质量的影响外,养殖密度、抢食能力等因素对草鱼生长的影响也很大。
在放养多个规格鱼种的草鱼养殖池塘中,鱼种抢食能力的不同导致了生长速度的差异。例如:同一个养殖周期内,放养0.1kg/尾的草鱼,可长至0.25kg/尾,增重0.15kg;放养0.25kg/尾的草鱼可长至0.4kg/尾,增重0.15kg;而放养0.4kg/尾的草鱼则可长至1kg/尾,增重0.6kg以上,这是草鱼抢食能力影响其生长速度最直接的证据,是广大养殖户通过长期摸索后得出的结论,也是轮捕轮放模式下确定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的依据。
因此,确定放养规格和密度时,需要考虑到大规格鱼种的预期起捕量,如果大规格鱼种较少,上市时因达不到相应的起捕量,需要推迟起捕时,大规格鱼会对小规格鱼的生长速度造成严重的抑制。因此,一方面要维持每一个时期内各规格鱼种的比例相对稳定,以保障其生长速度和每批的起捕量;另一方面,达到上市规格后,要及时起捕上市,不要因为市场行情等因素压塘。及时地起捕不仅可以减轻池塘负荷,降低管理的难度;还可以加快稍小规格鱼种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
3.2饲料投喂方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饲料成本占到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合理地选择饲料、正确的投喂方法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投喂量方面:日常投喂管理过程中,用户的投喂量控制会受到成鱼市场行情的影响。当市场行情较好时,用户为了能够及时起捕草鱼上市,日投喂量会加大;而当市场行情较差时,用户会压缩饲料投喂量,减缓草鱼的生长速度。饲料投喂量的急剧增加或减少,会严重影响到鱼的摄食、消化,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易染疾病,造成养殖效益低下。
其次,饲料选择方面:因为草鱼养殖池塘中存在多种规格的苗种,在饲料档次、粒径的选择上,需要找到一个合理均衡的方案。因为小规格鱼种对饲料营养的需求比大规格鱼种的要求更高,如果投喂的饲料档次较高,则大规格鱼种的肝脏负荷加大,容易染病;投喂饲料档次较低时,小规格鱼种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生长速度受到限制。另外,如果饲料的料径过小,大规格鱼种要经过多次摄食才能吃饱,而料径过大时,小规格鱼很难摄食。因此,合理选择和及时更换饲料档次、粒径是保证各规格鱼种最佳生长的主要因素。
为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草鱼品质,夏秋季节也应该与冬春季节一样配套种植牧草,实现全年使用配合饲料与牧草交替投喂,将配合饲料饵料系数降低至1.6以下,提升养殖草鱼的品质,达到与网箱养殖草鱼的品质抗衡,为销售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2015年,松溪县已经争取了省科技项目“高品质草鱼及配套牧草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该项目在渔情信息采集点之一的茶平乡林下村20公顷的池塘示范推广。
3.3水质管理,直接影响草鱼的生长
草鱼池塘混养的养殖模式决定了其池塘水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水质状况一般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鱼的生长,也严重地影响到池塘的养殖效益。
在草鱼养殖池塘中,全年饲料投喂量较大,而且池塘如果多年不干塘清塘,池底淤泥较深,就会严重造成池中有机污染。池塘中的滤食性鱼类基本为鲢鳙鱼,水中有机污染物除了换水排出外,只能通过转化为藻类等浮游生物,然后被鲢鳙鱼利用而移出池塘,而鲢鳙鱼对水中藻类的利用能力较弱,特别是放养规格过小时,转移有机污染物的量较小。造成了高水温、高投喂量时的水质管理极为困难,水质极易恶化。
另外,如果池塘中溶解和悬浮的有机物不能顺畅地通过转化为鱼产量而移出池塘,必将造成池塘水体溶解氧下降。而池塘中溶解氧会直接影响到草鱼的生长,例如:溶解氧为2.72mg/L时,相比溶解氧为5.56mg/L的情况,草鱼的生长率低9.88倍,饲料系数高4倍。
解决措施:每年彻底清塘,加大池塘进排水水流量,平时注重水质改良剂或活性菌的使用,科学开启增氧机,改投喂颗粒饲料为浮水性饲料,科学掌握投喂技术,降低池塘养殖密度等。
3.4草鱼病害的发生,影响养殖效益
目前,松溪县草鱼养殖虽然多数会注射疫苗,但有些渔民为省成本或其他原因没有注射疫苗,草鱼的疫病还是影响草鱼养殖效益的因素之一。
4.1草鱼养殖规模出现缩水
综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松溪县草鱼养殖已经出现缩水,原因有:
4.1.1养殖成本逐年增高。主要是饲料成本、人工费用、塘租等逐年增加,特别是饲料成本增幅每年都在5%~10%,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回落现象。
4.1.2养殖效益低迷。成鱼出塘价多年稳定,基本保持在11~13元/kg,养殖成本为10~11元/kg,利润仅1~2元/kg,甚至没有利润。
4.1.3出塘量逐年减少。松溪县养殖的草鱼,80%靠外销,当地市场销量每天不足500kg。近年来,受周边浙江省紧水滩水库网箱养殖影响,原有外销的闽东、浙南等草鱼市场,逐步被网箱养殖的草鱼取代,草鱼销售市场出现了迷茫。
4.2草鱼在松溪县的发展前景及养殖模式改进的讨论
4.2.1技术创新。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商品草鱼的品种,稳定草鱼养殖规模。该县将通过在渔情信息采集点之一的茶平乡林下村20公顷的池塘,实施的省科技项目“高品质草鱼及配套牧草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取得的示范效果,进一步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草鱼养殖效益,稳定养殖规模。
4.2.2养殖模式的改进。由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转变。第一种是梯级养殖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在有若干池塘的情况下,分为苗种培育塘、鱼种养殖塘、成鱼养殖塘,全程做到自给自足的流水线方式的生产。第二种是轮捕轮放。或捕大留小、捕大补小,或一次放苗、多次捕捞,保证载鱼量为鱼载力的1/2到3/4。第三种为鱼虾混养模式,保持载鱼量为鱼载力的3/4以上。
4.2.3拓展销售渠道,稳定草鱼养殖规模。一是树立品牌。利用生态县优势,结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将生产出的优质草鱼,通过有机、绿色或无公害认证,注册有地方特色的商标,形成品牌,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二是示范窗口效应。通过茶乡源渔业专业合作社“草鱼专卖店”示范窗口的销售、“水煮鱼”和“酸菜鱼”的带动,将松溪草鱼拓展至周边及其他大中城市,稳定草鱼销量。
4.2.4加强渔民技术培训教育,提升渔民素质。首先,依托基层水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补助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大渔民培训力度,普及生态、健康的养殖理念,增强渔民养殖生产信心;其次,树立示范试验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草鱼养殖生产持续进行;再次,推荐有条件的渔民参加农民大专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该渔民技术素质,获取学历,还可以通过该渔民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带动其他渔民的跟进。
结论:松溪县已经对草鱼养殖技术的创新、养殖模式的改进、销售渠道的拓展等方面开始了新的尝试,结合对渔民素质的培训,草鱼将依旧是松溪县淡水养殖主打品种,其养殖缩水的态势将得到很好的逆转,在松溪县的养殖前景被重新看好。
(通联:353500,福建省松溪县解放街126号 松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电话:135095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