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洪刚
为什么一个70个人的小公司会成为好莱坞六大巨头的威胁
文/韩洪刚
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被称为“世界媒体之都”,华纳兄弟、迪士尼、环球,这些公司彼此之间距离不过 20 分钟车程,商业上的“敌人”在这里仿佛近邻,共同决定着接下来整个世界会看到哪些电影。
一年多以前,新邻居 STX 搬到了它们中间。
STX 在好莱坞林荫大道上最高建筑的顶层,有时候,STX 电影集团主席亚当·弗格森会指着窗外西南角,对来访者说:“从这里往下看,能看到环球影业。”
好莱坞大半的历史,也都能透过窗外看到。
从办公室的选址来看,“STX 娱乐在众多电影公司中显得鹤立鸡群。”《综艺》评论道。
最近,STX 刚在戛纳电影节上打败了福斯、环球还有狮门,最终以 5000 万美元的价格赢得了《爱尔兰人》这部电影的海外发行权。这是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新片,集结了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讲了一个斯科塞斯最擅长的犯罪题材故事,如今剧本还在打磨,并没有公布下一步计划。
就在这笔交易达成的前一天,STX 还以 900万美元的价格与阿伦·索尔金的首部导演作品《茉莉的私局》达成协议,获得电影的美国和中国发行权。
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抢尽了好莱坞前辈的风头。
前辈们喜欢拍大片,喜欢 IP,喜欢拍续集,STX 这个年轻人更倾向于有明星牵头的中等成本电影(更确切来说,成本为 2000万—8000万美元的电影),这类电影往往没有超级英雄,或是各种特效奇观的套路,而是老老实实拍一个类型片,讲一个故事。
好莱坞已经成了资本和大片的竞技场,但大片也冷落了一些观众。STX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罗伯特·西蒙斯说:“这里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区,在这个空白区里,你可以讲述和人有关的故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电影。”
STX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罗伯特·西蒙斯
STX 也知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而在如何更聪明地把电影卖给中国观众这件事上,STX 同样不输前辈们。
“要想在美国建立一个能与派拉蒙、环球和索尼相抗衡的电影公司,与中国合作势在必行。”罗伯特·西蒙斯说。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继续谈起对中国的重视:“中国不仅有钱,中国还有未来。”于是,联想控股的弘毅投资成了 STX 的第三大股东。双方每个月会碰头至少一次,讨论具体的项目、潜在的合作伙伴等具体的操作问题。
也正是有了投资方的引路,STX 敲定了在中国的合作者——华谊兄弟影业。去年三月,华谊兄弟影业与 STX 签订三年合约,双方将在2017年末之前,联合投资、拍摄、发行不少于18部合作影片。与成龙合作的《龙震天下》是STX与华谊兄弟合作的成果之一。
所以,即便 STX 这个名字相当拗口,它在中国娱乐新闻出现的概率已经非常高。
我们曾在《好莱坞报告》的系列报道中分析过,好莱坞最难以动摇的是它的生态。技术、资本和市场——如果好莱坞是个稳定运行的体系,引起好莱坞变化的同样主要来自于这三者。
事实上,整个好莱坞正在发生变化。
从硅谷来的 Netflix、Amazon都已经向好莱坞发起了极具威胁的挑战,新技术带来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观众每月只需要支付个位数的订阅费,随时可以在线观看众多电影。Netflix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让好莱坞感到恐慌的,《纸牌屋》的精良制作甚至证明了这个视频点播网站创造好内容的能力。
市场也已经发生了转移,中国观众能够和美国观众同步看到的好莱坞影片越来越多,中国单一市场的票房表现有时候就能拯救一部影片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的变化,在 6 月份中国上映的大片里,大多与中国投资有关。
引起好莱坞变化的三个力量上,STX 在后两者上的表现都比较突出。
如今好莱坞的传统有两个:第一,如果你不建主题公园,不卖玩具,只卖电影,你会死掉;第二,如果你做中等成本电影,你也会死掉。这两个传统从十年前才出现,到现在开始主导好莱坞。
结果是好莱坞更喜欢各种大 IP,这类电影并不依靠故事和其中的明星来吸引人,而是依靠那些观众在小说、漫画和游戏里早已耳熟能详的角色和故事来把观众带进电影院。比如当下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或者钢铁侠大战美国队长。
宏大而夸张的视觉奇观成了大片的基础,在这之上建立的电影并不需要是好电影,能拍续集就行。对好莱坞而言,一部电影花的钱越多愈好,中等成本电影无法吸引观众,它们每年的配额只有一两部,主要目标也只是小金人。
《博物馆奇妙夜》系列的导演肖恩·李维说:“六大工作室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超级英雄电影或者可以拍续集的电影上。过去两年,每次我去开会,讨论的都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讨论这个电影该有怎样的续集。”另外一个资深制片人则说:“作为电影从业者,我不喜欢只拍摄续集或者系列电影,但我们要做的事情必须经过股东同意。”现在,六大工作室上面都有一个母公司,他们是电影命运的最终决定者。
当大片策略奏效时候,公司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公司都在购买电影公司,电影公司又在购买IP;但现在这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所以维亚康姆正在兜售派拉蒙。
有人甚至悲观地认为现在的六大工作室无法生产足够数量和足够好的内容去竞争:“在三年里,派拉蒙将不复存在,索尼会消失,福斯会买下华纳兄弟,最终只剩下福斯、迪士尼和环球。”
之所以说 STX 叛逆,是因为它更偏向中型电影。但这样的电影不赚钱吗?罗伯特·西蒙斯正是因为之前与亚当·桑德勒合作的喜剧《球场古惑仔》和《茶水男孩》成功,逐步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制片人之一,一些公司想让他出任电影部门的总裁,他拒绝了,因为这个位置太受束缚。他想要自己掌控局面。
2011年,西蒙斯把自己的想法和私募基金 TPG 的合伙人 Bill McGlashan 讨论。McGlashan 也认为,“在中国有十亿人,在印度还有十亿人,他们都想看到新的故事内容。”
西蒙斯自己也做了研究,在最近十年里,有明星牵头的中等成本电影的毛利率是 24%,比平均水准高出一倍。之后,TPG 成了 STX 的最大股东——在 STX 这个名字里,S 是西蒙斯(Simons),T 便是 TPG,而 X 则代表着他们未来的各类项目。
中型电影虽然不是目前好莱坞的主流,但未必不是好莱坞的方向。实际上六大工作室拿去角逐奥斯卡的片子,与 STX 的定位很接近。这未必不是一条好路径,每年奥斯卡获奖影片所带来了观影热潮证明了观众其实是需要这类影片的。
况且,好莱坞没有人会怀疑 STX 电影集团主席亚当·弗格森的嗅觉。他之前在环球影业担任董事长,当他看到被福斯拒绝的《泰迪熊》,立刻拍板拿下,这部电影成为当年爆款。西蒙斯说:“亚当掌权的那 3 年,是环球影业历史上最赚钱的一段时期,他们成功的基础都是他当年打下的。”但弗格森被母公司康卡斯特解雇了,他们直接空降了一名母公司的高管来接替这位电影世家出身的制片人。
8 岁时候,他的父亲安德鲁·弗格森在哥伦比亚影业担任市场部门主管,安德鲁告诉他:“电影里要有明确的好人和明确的坏人,这样子观众才知道要去支持谁。”这是那个年代好莱坞的智慧,以故事为核心,拍摄能吸引观众的类型片。
在二十年前,电影依然在创作着丰富多彩的故事,但如今只能在每年奥斯卡的名单上寻找好莱坞讲述的人的故事。
但这并不是说这里没有市场。弗格森成就了《泰迪熊》,来到 STX 之后,负责的第一部电影《致命礼物》在去年上映,以 500 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获得了近 6000 万美元的票房。
STX 能在项目开发时候就发现电影的卖点,同时又有精准的预算控制和进度管理能力,此外,他们还有一样非常简单直接的武器:明星。
STX 总会尽量与明星合作,让自己的电影在同类电影里出类拔萃。今年上映的重点电影《琼斯的自由国度》,是马修·麦康纳主演。在戛纳谈下的《爱尔兰人》,更是星光熠熠。他们与中国合拍的首部电影便与成龙合作,并花 200 万美元请来了马丁·坎贝尔作为导演,因为他们想让电影更好。
成龙也成为 STX 敲开中国大门的钥匙。中国观众喜欢特效,喜欢大场面,但同样也喜欢简单的故事,喜欢明星。而成龙在中国和美国都有着很高的人气。
当然,STX 的“更好”指的是“更好看”和“更好卖”。弗格森承认,自己并不想赔钱去打造一部《搏击俱乐部》或者《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很好,但是不好卖。
在西蒙斯看来,超级英雄大片成本太高,导致电影总产量下降,同时大量明星资源和院线资源闲置,STX 要充分利用起这些闲置的资源。
依靠大片,院线可以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但正如 AMC 院线的总裁所说:“电影公司每年只需要担心自家影片上映的那 16 个周末,但我要担心全年 52 个周末的排片。
STX 推出的那些让人有所思考的、更复杂一些的电影还会吸引更多更广泛的观众群到电影院来——而不仅仅是那些来看爆炸场面的 21 岁小青年。”依靠院线对不同类型电影的需求,STX 确保自己的电影也能和六大一样,在至少三千块银幕上出现,而且获得了和六大一样的分成比例。
STX 迅速成长起来,主流工作室已经无法忽视它了。今年的 CinemaCon 大会上,首次亮相的 STX 又成为了焦点,它宣布在 2016 年将推出10 部电影,在 2017 年推出 12 部,数量上已经逐渐赶上六大。
“六个工作室都讨厌我们。”弗格森说,“因为他们不得不向纽约的老板们解释,为什么我们只用七十个人,就能生产 15 部电影。”
除了和大片成本高、周期长,导致总产量下降有关,STX 更加灵活,也是因为他们无需向纽约的老板报告。在其他的电影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讨论是否投拍这部电影,得综合营销部门和发行部门的意见,还得考虑开发的玩具是否好卖,这些因素会集中到一张报表上,电影公司的总裁通过这张表格,来判断这部电影能不能给母公司带来足够的利润。
弗格森当然也会做一些财务上的分析,但他通常很快会做出初步的决定。他会判断电影是否在同类型中出类拔萃,他会琢磨自己是不是知道怎么卖这部电影,最后,他会判断这部电影成功的机会是否比失败的风险要大。
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同时拥有制作和发行的经验和渠道,STX 似乎要在好莱坞发起一场革新。
但 STX 并非外来者,他的团队“像主流制片厂一样优秀”,它是由一群来自于好莱坞的人做起来的新公司。除了弗格森和西蒙斯,环球发行部门高级副总监 Kevin Grayson 负责 STX 的国内发行业务,前福克斯宣发总裁 Oren Aviv 则加盟担任首席内容官,梦工厂的执行财务官 Rich Sullivan 担任公司的 CFO。这是他们比好莱坞更懂好莱坞的关键。
STX 能改变好莱坞吗?现在还不得而知。它不是第一个叛逆者,2004 年,相对论传媒涉足电影投资,逐步开始成为中等规模的制片发行商,在好莱坞风生水起,但就在去年,相对论传媒破产重组,如今刚刚从泥淖中爬出来蹒跚前行。它破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为只专注生产看起来能赚钱的片子,但它们大多是烂片。
STX 要坚持生产好故事,还要把故事卖好,这是他们选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