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6-11-21 08:31:55税晓平李秀坤罗萌王晓梅代明星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学时医学实训

税晓平,李秀坤,罗萌,王晓梅,代明星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税晓平1,2,李秀坤1,罗萌1,王晓梅1,代明星3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3.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运动医学课程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从该课程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运动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体会。

专业基础课程;运动医学;课程改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1]。运动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病学、运动创伤与急救等方面的知识,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2010年春季学期,我校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等,从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角度出发,首次开设了运动医学课程。经过3年的教学探索,我校康复教研室于2013年春季学期再次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希望通过运动医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目前该课程已经成功开设6个学年,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以下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体会。

1 明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运动医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人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机制为中心,从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神经病学、运动损伤机制、创伤急救学等方面进行讲授,重点培养学生对人体各种功能障碍机制进行分析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以急救技术为主的临床技能,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以临床需求为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

以临床需求为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邀请临床康复专家、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标准研讨,完成课程标准制订。制订过程中请临床康复专家从临床岗位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提出建议;教学专家也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提出建议,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应保证重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与临床技能课程紧密衔接,实现专业基础向临床技能课程的过渡,为实现“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基础[2]。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以偏瘫、截瘫以及骨关节疾病等疾病康复为主要业务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因此学生应熟知以上常见病种的发病机制及功能障碍原因,牢固掌握神经病学、骨科基础和关节创伤等基本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清创技术、心肺复苏术和包扎技术等基本医疗技能,以应对临床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3 合理构建运动医学课程体系

运动医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以教育部的《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基本标准》为依据,在满足本学科知识与专业课需要的前提下,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结合专业临床工作特点合理进行课程整合。首先,运动医学课程注意与医学基础课程如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有关内容相衔接。在运动医学课程中增加相应内容,使该课程与医学基础课程相衔接,如在运动医学课程中加入运动解剖学和人体运动学知识点,使其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相互衔接,使学生在学习完运动医学知识后能对人体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合理分析;其次,为符合本专业临床技能需求在运动医学课程中加入神经病学、骨科学及影像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再次,为满足基层医院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运动医学课程中加入创伤急救内容。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运动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安排,其中删除原来教材中的体格检查、运动医务监督和运动营养等内容,新增添人体发育相关内容,从而更为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不同年龄段人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机制。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健身锻炼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之而来的是运动损伤发病率不断增高,同时不同人群的运动方案也需合理制订,因此在运动医学课程中加入运动康复的相关内容,以使其更加切合本专业的发展。本课程分8个章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为48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为24学时,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比为2∶1,符合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教学学时分配的要求,具体见表1。

表1 运动医学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4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根据学校制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4.1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主要采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3],“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该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运用该教学法,例如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或者在学生寒假见习时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在课堂上对自己在见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共同思考和讨论。“ISAS”法,即信息搜索与分析技术法也常用于教学[4]。如教师广泛搜集课外知识和临床案例,并在教学时使用;布置一定的作业或者小论文,让学生采用“ISAS”法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任课教师经常让学生将自己在临床见习的病例与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学生在课后再根据之前的分析和讨论写出小论文。同时教学中也注重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

4.2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运动医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1)合理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注重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不仅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也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运动医学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内容、临床见习内容和病例分析内容3个部分,具体见表2。

(2)注重实训和见习基地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训教学经费的投入。我校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1个,实训设施完善,能够满足本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保证了学生寒暑假的课程见习。此外,教研室还与绵阳市区的几家医院康复医学科合作建立见习基地,保证运动医学课程有不少于8学时的见习学时,使实践教学尽量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借助学校支持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更多的见习基地,满足学生寒暑假在居住地附近完成见习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见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3)加强学生寒暑假见习,创造开放式教学模式。除校内教学期间的临床见习外,学校明确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在寒暑假进行临床见习。在寒暑假见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结合运动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见习内容,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见习报告和心得体会。学生在完成见习报告后,经任课教师评判合格,将计入期末考试的平时成绩。学生通过寒暑假的临床见习,能够更早地融入康复治疗工作环境,体会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并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这种寒暑假见习,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有目的的学习,在医院能够有目的的见习[5]。

4.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是指期末笔试,占70%;形成性考核占30%,包括纪律考核(占10%)和实训考核(占20%)。纪律考核包括日常考勤、课堂提问、实训实习报告以及寒暑假临床见习报告等;实训考核为操作考核,其形式为模拟演示。

5 结语

运动医学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改革和调整,可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需要,为本专业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临床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成为系统掌握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

表2 运动医学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陈卓颐,陈健尔,周菊芝,等.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基本标准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9):894-897.

[2]王毛妮,胥波,高锦飚.医学生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2):136-139.

[3]李鹏超,黄华兴,秦超,等.基于微信视角的临床PBL教学改革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9-81.

[4]杨夏.基于ISAS课程的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201-202.

[5]税晓平.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寒暑假见习活动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4):90-91.

G423.07

A

1671-1246(2016)20-0142-03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2015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14JGYB02)

猜你喜欢
学时医学实训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医学的进步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