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袁慧晶
三部汤剧背后的汤学国际化
Three Tang Xianzu’s Dramas Reflec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ng Study
本刊记者/袁慧晶
音乐剧《汤显祖》采用“戏中戏”的双重结构,把今人如何解读汤显祖融入剧情,巧妙植入“临川四梦”创作心路,展现了汤显祖不寻常的一生和“至情至真”的人生理念
日前在江西抚州举行的三国共同纪念世界文化巨匠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年活动中,不少出席活动的嘉宾感慨:“逢百的纪念日,能亲历的只有这一次。”
乡音版《临川四梦》于2016年9月26日晚在汤显祖大剧院上演,作为汤显祖故里向三位文坛巨匠致敬的“压轴礼”。该剧最大的创新是将汤显祖作为主要角色贯穿全剧,与笔下人物同台,特别刻画了汤显祖对生活的感悟、爱的追求、人生的失望等心路历程。
在戏曲艺术日渐式微的今天,导演童薇薇希望通过改编经典,让更多的人重拾对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们把‘四梦’高度浓缩成一部戏,在展现‘四梦’本身的同时,还重点介绍汤显祖生平,及其创作‘四梦’时的所思所想。”童薇薇说。
无独有偶,2016年9月24日晚上演的音乐剧《汤显祖》也是如此——“戏中戏”的双重结构,以一群戏校学生排演《牡丹亭》为背景“穿越”时空,将汤显祖一生中几段重要的经历搬上舞台。
导演朱小倩说:“戏里戏外,汤翁的个性、理想、文学理念和政治主张都得到饱满呈现。观众了解到汤显祖不仅仅是个文人,还曾经从政过。”
中国抚州汤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认为,从演“汤剧”到演“汤公”,说明中国人开始更深入地了解汤显祖、研究汤显祖,思考并行动着如何传承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
英国一群戏剧专业的学生则带来了英国版的《南柯记》——《梦南柯》。此前,人们大多只见过中国人演莎剧。而用西方视角、西方表达来诠释东方戏曲经典,则是一次“跨文化”的创举。
故事发生的背景被改为现代的英国,英国士兵淳于酒醉后梦入蝼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郡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淳于被召还宫中,加封丞相。正当他权倾一时,却因淫乱无度,被逐出蝼蚁国。最终,淳于醒来,发现只是黄粱一梦。
“来自莎士比亚故乡的学子在汤显祖的家乡演汤显祖的剧本,这说明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了解。”汤学专家、福建福州闽江学院教授邹自振很赞许这种尝试。从现场的掌声来看,演出也被观众所认可。
演出的策划人、利兹大学语言文化社会学院教授李如茹认为,让英国学生通过戏剧的共同语言,探索、理解和欣赏两国文明的相似和区别,很有意义。
李如茹说,《梦南柯》来抚州演出之前,已在伦敦、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表演,为观众带去西方人眼中的汤显祖。从在英国的演出效果来看,剧情中加入的现代元素和富有英国特色的文化,让英国受众更容易理解汤剧。
李如茹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在西方戏剧课堂中,几乎没有提到中国的戏剧家,所以英国戏剧专业的学生也未必知道汤显祖。”英国版《梦南柯》的编剧史蒂夫·安塞尔感受更为深刻。
他说,加入排演后,为了跨越400年的时间差和东西方地理上的空间差,他特意带着英国学生们去阅读了《南柯记》和汤显祖的生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梦南柯》其实是半部剧,全剧为《仲夏夜梦南柯》,另外半部剧是中国学生演出的《仲夏夜之梦》。李如茹认为,这种方式能让两国年轻人通过戏剧的共同语言,互相探索、理解和欣赏两国文明的相似和区别,以此献礼共同纪念活动。
上图:上海昆剧团《牡丹亭》在比利时交流演出
下图:汤显祖纪念馆新馆外景
400周年的纪念活动是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对接。期间,汤显祖故里与莎士比亚故里签订“进一步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备忘录”。未来,双方将鼓励两地研究机构加强研究汤显祖、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两地学校加强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两地文化演出团体之间加强文化演出交流与合作等。
在汤显祖纪念馆中长设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专区,也将使这场文化对话的时间更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