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家确实在农村

2016-11-21 15:12胡英军
中国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对立面热门话题偏颇

文-胡英军



不好意思,我家确实在农村

文-胡英军

当“农村”和“城市” 成为两个简单的对立面, 难免有失偏颇。 讨论得越多, 越暴露出你在城市 那种伪装的优越感, 以及对农村的不了解。

刚上班没两天,我刚从老家回来,有人对我特热情:“英军,你家是农村的,对不?”我回答:“是的,是的,湖北省英山县的,鄂皖交界,大别山腹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说完,我自己都乐了。人家只是简单问问,我一口气回答这么多,完全是答非所问啊,我太自恋了。他又追问:“你最近有没有关注到网上关于农村的话题啊?唉……你们农村……唉,算了,还是别说了!”

我阅读量大,能关注不到网上的热门话题吗?《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上海女孩见第一顿饭就和江西男友分手》(后来被发现是假新闻),《城里媳妇谈乡下过年:永远女人干活,吃饭不上桌》,《彩礼成乡村爱情之痛:老农为凑礼金借10万元高利贷》《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农村过年除了赌博还能干什么?》《山村小伙带城里女友回家,父亲用心造出一个城里人用的那种蹲坑》……不就是这些事儿吗?然后呢?

我问:你是哪里的?答:城市的。

我问:你有房吗?答:没有,和爹妈住。

我问:是不是觉得油盐米气很便宜?答:谁说的,每个月消费不少!

我问:你怎么上班?有没有迟到过?答:坐公交,经常堵在路上,不得不迟到。

我问:城市空气不错吧?答: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嘛。那么严重的雾霾。

……

这不就得了,那你笑我是农村的,到底想说什么?

其实不必讶异。每年春节前后,各媒体都会聚焦农村。从饮食到穿着,从民俗到社交,从消费方式到生活模式,从婚恋到人生,应有尽有。看似暴露了农村问题,呼吁消除城乡差距。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在这个时间段如此集中?是因为各媒体突然“良心发现”吗?不排除这个因素。但我相信,更因为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年年可以炒作,年年可以利用。

我不否定一些农村的落后,哪怕从小在农村长大,现在回家,有些东西我都无法接受。只是,当“农村”和“城市”成为两个简单的对立面,难免有失偏颇。讨论得越多,越暴露出你在城市那种伪装的优越感,以及对农村的不了解。

上面所有的话题,都是当事人的经历。我不是当事人,不确定文字之中是否有修饰的成分,不敢瞎说。但我认为,即使有共性,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类人群,并不能拿一个所谓的农村代表,来界定所有人。很简单,我对目前的农村生活是满意的,我媳妇儿也是满意的。我只是一个个体,只代表我自己:至少,当我见惯了城市的不同生活,见识了城市与乡村的对比,我更喜欢住在农村。

我以前总是津津乐道家乡的新鲜空气,放心菜,安心油……讲多了我怕会矫情。确实,我在大城市挣钱,还不断唠叨农村的好,会让人觉得我口不对心吧。

有一次回家,我忍不住在朋友圈秀了张自拍照,不小心将村里一户人家拍了上去。很快有人留言,夸后面那栋别墅太漂亮了。我顺便把某家的猪圈放上去,告诉他,现在我的老家,住洋楼,开摩托,节假日专门去城里泡个温泉,都常见。

全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我所说的并不能概括农村的现状,至少我们家是这样的。同理,媒体所介绍的仍旧只是一个点,暂时不具备普遍性。所以,不要动不动就一拥而上,认为农村怎么怎么的。跟城市有差距归差距,但请不要以偏概全地简单化。

我妈说,她在家还没见过雾霾,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对立面热门话题偏颇
热门话题 一季报惊喜不多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恐惧的对立面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相爱想杀”和“粉转黑”英文怎么说
文化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
我是零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