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光洙“亲日”思想产生原因

2016-11-21 10:25殷杰敏
剑南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感情韩国

□殷杰敏

浅析李光洙“亲日”思想产生原因

□殷杰敏

李光洙是韩国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近代小说家。但是由于其后期的“亲日”行为,鲜为人所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有人对其小说进行研究。他的“亲日”行为,被认为是其生涯中的污点,或者避而不谈,或者一带而过。李光洙的“亲日”行为其实是由于其成长经历及其自身局限性导致的认识上的错误,并非是其思想真正上的叛变。李光洙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朝鲜民族的解放之路,他仍然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爱国作家。

佛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中指出人类童年时期如果受到过某种强烈的打击或是极其渴望的愿望没能实现,那么即使到了他的成人期也一定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弥补儿时的缺失。因此本文认为李光洙的一系列行为与他童年时的不幸,物质、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心理阴影及他所处的那个特殊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故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少年时期的极度贫穷

李光洙少年时期家境非常贫困,11岁时父母早逝,父母去世后被寄养在一个亲戚家中,两个妹妹一个夭折一个失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少年李光洙却无能为力,一直过着贫穷、寄人篱下、饱受世态炎凉、被排斥、低人一等的生活,这种感受让少年李光洙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一种耻辱、不安、焦躁以及愤怒和怨恨的情绪当中。当李光洙长大成人之后自然不愿再过以前那种贫穷、低人一等的日子,害怕自己努力奋斗获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害怕自己被打回原形,像自己的父亲、母亲那样生活。因此,1921年当李光洙为了当时韩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东奔西走时被日本政府逮捕,被捕后如果他还坚持反日的话,那么他将可能失去自己奋斗所得的一切财富,甚至包括生命。相反如果他为日本政府做事,那么不光可以免除牢狱之灾,保持他原有的财富,还可以取得更多的日本政府提供的“名誉”与“财富”。也许这正是李光洙被捕后,随即“因病获释”,后来又担任了日本御用团体“韩国文人协会”会长一职的原因之一吧。因此可以说李光洙虽然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怀有浓厚的感情,但是少年时的经历与感受让他不会为此而牺牲自己得来不易的幸福和财富,他的少年时的由于贫穷而落下的心理阴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他后期的“亲日”行为。

二、被迫害妄想症

金明淑,“对李光洙情爱小说的精神分析解读”(2009)中分析指出李光洙由于幼时的遭遇,患有“被迫害妄想症”。少年时期的经历让李光洙小小年纪便过早地感受到了彻骨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让他憎恶并惧怕这个社会。父母病逝后,李光洙过着寄人篱下,看别人的脸色生活,这样的遭遇让李光洙对外界事物神经尤其敏感,让他感到自己“无亲无故活着不过足一个累赘而已”;“如果我们周围出现崭露头角的人,我们便用嘴、笔、或者个人或者集体甚至用拳头、武器想彻底消灭他。本章节在金明淑(2009)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李光洙成年后这一心理阴影在他生命中的延续与发生的作用。他的这种“被迫害妄想症”常常使他陷入幻觉,感觉自己总是或是即将受到别人的迫害,稍不留神世人或社会将会再一次地将他抛弃,再一次让他失去他所拥有的一切。李光洙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在当时韩国文坛独领风骚,一枝独秀,受到新时期青年人的疯狂追捧。但是这个时期转瞬即逝,紧接着又出现了一批以金东仁为首的少壮派作家群,他们很快取代了李光洙文坛领袖的位置并对李光洙的文学不屑一顾。这时少年时期形成的“被迫害妄想症”这一心理阴影让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觉得自己再一次地被社会所抛弃,被韩国民众所抛弃,于是陷入深深的恐惧与绝望之中,甚至产生了一种报复心理。以至于日让他感到“今日之朝鲜存在太多的虚伪、憎恶和猜忌,探究纯洁的真与爱的人社会不会让他活下去”。由于常年留学日本,接受日本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在他的内心其实是很欣赏日本的文化与社会制度的。所以当他在韩国社会、韩国民众那里得不到回应的的时候,便试着寄希望于日本,幻想在那里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与安全感。因此可以说李光洙的这种“被迫害妄想症”也是他今后“亲日”思想的导火索之一。

三、“东学”思想的影响

很多对李光洙的作品及其精神分析中都明确指出李光洙的作品及其后来的”亲日”思想是由于他受到了托尔斯泰的影响。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主张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其思想与春秋时期的老子的“无为”“不抵抗”主义非常接近。他认为国家,政府是没有界限的,应当通过人的自我修身,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团结起来,希望通过无暴力的形式建立一个无政府,无国界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和睦共处的美好社会。对李光洙的研究中大多都只提到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对李光洙的影响,但是对其从小就接受的东学思想没有引起足够认识,其实东学思想同样对李光洙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学中的平等思想和不抵抗主义与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也不谋而合,可以说李光洙的无为、不抵抗思想是在接受托尔斯泰思想之前就有,只是接受了托尔斯泰思想后,更加明确化,理论化,系统化。因此在李光洙幻想在没有暴力的前提下,通过自我修身以及爱的力量将民众团结起来,在友爱的氛围里用日本先进的文明与制度统治韩国,改变韩国当时落后的现状,构建“先进的文明社会”。由此可见李光洙把自己的“亲日”行为比喻成“孝女沈青的行为”并不是故意对其“亲日”行为进行美化与掩饰,因为在他看来他确实是在用自己的名节换取当时韩国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复兴,是爱国的一种极致表现。因此可以说托尔斯泰思想及东学思想,应该是他后来倒向日本,走上亲日道路,鼓吹日本的先进文明,并且做得“津津有味”的主要原因。

四、混淆了日本政府与日本民众的本质区别

1922年李光洙发表的一篇名为《血书》的小说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韩国男青年和一位日本女青年产生了感情,互相爱慕,但是由于当时那位韩国男青年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的侵略,虽然在个人感情上他是爱着日本女青年的,但是强烈的国家感情与民族感情使他不能够接受女青年的感情,最后日本女青年含恨而终,日本女青年死后,韩国男青年认识到了日本女青年的宝贵,可是为时已晚,从此他改变了对日本人的看法,开始觉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个空壳而已,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血有肉的感情,然后就觉得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的日本人其实也挺可爱的了。作品中那位男青年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李光洙自己的思想写照。从这部作品中不难看出李光洙也曾因为个人感情与国家感情发生碰撞时的排斥、彷徨、痛苦,最终个人感情战胜了国家感情。但是却错误地把日本政府与日本民众等同起来,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这应该也是他日后“亲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五、结语

李光洙的一生都在带着满腔热情探索民族解放之道路。后期作品中纵然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文坛的进步韩国民众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韩国近代文学的文学泰斗。之所以后来走上了“亲日”的道路,并不是由于他叛变了自己的祖国,叛变了自己的民族,而是由于他自身的经历及其阶级局限性导致的认识上的错误。他的“亲日”并不是真正的思想上的叛变,因为他其实自始至终都有这种潜意识存在,他的“叛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叛变希望用外来“优秀”民族精神冲击当时韩国落后腐朽的社会制度,从而达到使自己的国家最终像当时的日本一样优秀,一样强大。到了晚年他也许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此沉迷于基督教,佛教,聊以慰藉。因此可以说李光洙虽然在后期走上了“亲日”的道路,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本文仅从这几个浅显的方面对李光洙的“亲日”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李光洙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湖南理工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课题《韩国近代小说家李光洙小说研究》,课题编号2013Y21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感情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最好的感情
七颗钻石
感情工作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忘记自己的人
爱心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