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敏
我们为什么关注天佑们?
文-陈敏
“一个草根成为明星,
这其中背负了多少人的期望,
又唤醒了多少人的成功梦”——
《MC天佑:我能听见底层年轻人的呐喊》系本刊22期封面人物报道,在中青官方微博发出后,一天之内阅读量破百万,伴随争论不断。
譬如:一个“低俗”的人也能上杂志?这能是榜样吗?官微被收买了?等等。
这种误解真是让人无语:什么是低俗?报道就是歌颂榜样?大可用钱操纵?……对不起,我们理解的新闻报道是抓住时代漩涡里的典型人物,以一人写一时的巨变,这样做直播行业的记录采访,有问题吗?如果媒体只是报道某一类文化和人物,因循守旧,排斥异己,只会滑向平庸,而离睿智、无所畏惧的新闻日远。
更关键的是,一个毫无背景的草根年轻人,在YY平台有1700万粉丝,众多青年追随,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现象吗?一群和天佑一样的草根青年们,把天佑当成了自己的希望、动力、快乐甚至信仰,难道他们不应该被《中国青年》关注吗?
在网友的评论中,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不同群体的撕裂和隔阂。
“热带大鱼鱼鱼”说:“第一次感觉社会如此分化,这类人都有如此多的簇拥!”还有人不屑地评论“物以类聚,人渣们最崇拜的还是人渣”,“幼稚的土嗨们还从YY玩到微博了”……
他们口中的“这类人”,是常常被社会忽视甚至鄙视的人。正如路遥所言: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这些青年每天为生活奔波,送快递,送外卖,建高楼,开网店,路边烤串……收工后可能就守着手机,自娱自乐自生自灭。他们也会感到深深的孤独,“随遇而安”留言说,“成长就是哪怕今天的你难过得要死掉了,但你第二天还是忙碌生活,没有人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你只有咬着牙熬过来。未来那么长,最漆黑的一段路只能自己走!”他们不是英雄,不是学霸,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富二代……他们是庞大的基数和分母,是社会中默默无闻但无法缺少的年轻劳动者。
谁为这群普通青年代言?谁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欢乐?谁能说出他们哪怕卑微的梦想?……
天佑曾是其中的一员。他也被打倒过,辗转底层讨生活,被城管追赶过,被女人甩过,被老板辞退过,深夜痛哭过……但他的哭声无人听见,也要不到“稳稳的小幸福”,愿望只是“好好活着”。直到开始直播,天佑认识了一批同样颠沛流离的8090后,彼此慰藉取暖。大年夜天佑都在直播间陪着他们过年,用声嘶力竭的喊麦,抚慰生活碾压的伤口,用成王的虚妄,鼓励一无所有的青春。也许歌词粗陋,姿态粗暴,但那是一个群体真实的心声,是冰山终于浮出海面的一角。
这个群体自称佑家军,从全国各地的网线汇集而来,迅速壮大成千万人,守护着天佑往上走,以斗争充实着饥渴的心灵。
当天佑被这个社会尝试接纳时,佑家军们如此激动兴奋,每次有活动都全程弹幕霸屏,因为“天佑的身上也有我”,“天佑就是我兄弟”,“他给我积极向上的力量,是社会最底层屌丝的精神慰藉”,“一个草根成为明星,这其中背负了多少人的期望,又唤醒了多少人的成功梦”!
作为这个群体推选的“王”,天佑名利双收,却自承有时没那么快乐,也无奈表示“习惯了外界的瞧不起”——他仍然会陷在社会偏见缠绕的困境里。此时此刻,也有类似天佑的“地摊哥”、“阜阳大姚炒面哥”在直播日常,努力被主流社会真正“看”到。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俗雅,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天佑们,是和佑家军一样的普通青年们。除了炫目的高精尖,芸芸大众也有他们的光荣和尊严。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如何帮助青年们在新的机遇下努力成长,获得幸福?如何让更多人理解底层青年群体的愿望,给予更多温暖?
天佑们请放心,在最底层打拼的年轻朋友不要伤心,《中国青年》每天都在关注你们,与你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闹,一起梦想可能实现不了的未来,但幻想一下快乐一下不成吗?!
《中国青年》就是任性:相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