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付晨
摘 要:中国山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它代表了古人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从山石文化延展而来的人文美学是古人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透过山石造型元素在香炉设计中的运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设计美学,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山石文化;香炉;文人
中国山石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彰显古人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1 山石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
中国山石文化最早发源于人类的自然崇拜,中华民族善于把自然界的事物精神化,如日月星辰、山川石木、风雨雷电等,都能表现出超越人类的灵性与神力,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万物有灵的精神信仰,人们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留下了“女娲炼石”“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与信仰,这种石文化崇拜形式延续至今,成为分布广泛的民间宗教信仰。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不再对于自然的变幻无穷而产生恐惧,并对以山石为主体的自然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现了老子的“悟石精神”与孔子的“石以载道”论。古代先哲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由此可见,老庄哲学思想都在诠释一种“自然之道”,这种自然观和哲学理论使古人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欣赏眼光来看待自然山石,山石文化也逐渐由自然崇拜的山石感知,发展为一种文人审美与精神象征,山石文化渐渐走向成熟。
2 历代文人推崇山石文化
自然山石向来是文人士大夫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历代文人墨客喜欢把山石作为寄情的圣物,并通过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等方式对山石文化推崇有加。大自然的美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悟之于胸腹,发之于笔端,为中国山石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中国文学史上诞生了山石有关的诗文,如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代白居易的“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宋代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元代赵孟頫的“草本罕悴色,山川一何佳。悠然斜川意,千载与我谐”等。中国书画史上产生了山水书画,如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和郭熙的《秋山行旅图》《窠石平远图》等。
与山石有关的文化无不寄托着浓浓的文人情怀,唐代白居易作为诗人,留下了《双石》《太湖石》《莲石》《问友琴石》等咏石诗作多篇,在其玩石、写石、咏石的过程中,不但注入了自己的许多想象、联想和精神寄托,从山石中引发出种种对人生的感悟,更珍贵的是融进了他对赏石文化的理解,对后世的赏石理念、赏石方法均有深远的影响。白居易晚年辞官闲居洛阳,常与一代名相牛僧孺赏石、咏石,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下了《太湖石记》,以此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常常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米芾曾得“研山”石,为南唐后主李煜旧物,《志林》记载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极,即兴挥毫,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云“石者,天地之骨也”,可见山石在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山石造型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也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艺术家通过创作灵感,利用石之变幻多端的体态,含蓄饱满的轮廓,凹凸不平的表面,创作出多样的表现形式,再次使其大放异彩。例如,雕塑家展望用不锈钢打造新的“太湖石”;周春芽用写意的手法展现太湖石;刘丹把太湖石的孔洞美学融入水墨画的意境中……
当今艺术家们利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再现传统文化符号,赋予了山石新的生命与光彩,这些作品都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对文人气节的追求。
3 博山炉——山石与香炉的融合
中国古代,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同为文人精神生活追求的极致,这是一种结合了财富和学识修养的文化生活方式。伴随香文化而不断衍生发展的香炉也受到文人阶层的追捧,以至于香炉成为文人们熏香用途之外的观赏之物。
在中国的香炉史上,融山石造型的香炉名为“博山炉”,“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博山即汉代仙家思想中的仙山,据《史记》记载,有人告诉汉武帝在蓬莱海中有仙山,也就是博山,那里能见到神仙。于是汉武帝就派人去寻找仙山,还亲自率领百官前去遥望仙山,事后依旧难舍仙山仙境之情,便下令制造了象征蓬莱仙境的博山炉。现藏最著名的博山炉,为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和陕西省兴平县出土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铜薰炉。
汉代博山炉所描绘的是一个天上的仙人世界,其上的物事与景象,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很快,这种博山式样的熏炉就传播开来,由于博山炉拟山像海,尖顶朝天独具气势,再加上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山石的崇拜,使博山炉有一种敬天礼地之意。而后两汉宫廷及魏晋道教、佛教的推崇,使其成为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一种香炉,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渊源关系、思维认识以及表现模式。
4 山石造型香炉寄托的文人情怀
香道,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再一次走进当代人的生活,焚香成为缓解我们工作压力、体会生活之美的一种有效方式,品香也有益于提升个人的内在涵养与文化气质,它传递出一种心灵与精神的美学。
当前,众多年轻的设计师运用创新的设计语言来诠释古代香炉文化,他们秉承传统文化理念,结合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材料,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香炉、香器作品,这些作品伴随着丰富而多元的创意理念,带给人们更多的品香体验,也创造了新的香文化热潮。其中,山石造型元素的运用是香炉设计的常见类型,也深受品香人的喜爱,如洛可可公司著名设计师贾伟设计的“高山流水”香炉,其造型简约,石头的叠放体现了朴素的自然之美,宛自天成。香在点燃时“流”出汨汨青烟,如高山的溪水般流动,缓缓而来,似梦如幻,达到了“道境佛心,灵化自然”的审美意境。可见,山石造型的香炉饱含着浓浓的文人情怀,道境佛心、天地自然成为文人们深深的寄托。设计师们将山石与文人精神结合,使山石变得更富有生命的韵味,使人文因山石而变得自然质朴。纳自然于方寸之间,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也正是现代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5 结语
山石造型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在香炉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形、意、神”的原则,同中国画中的“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理论。从客观的呈现山石造型到主观表现山石文化内涵,从注重作品的表现性到注重作品的文化與寓意,赋予作品新的生命,使作品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达到写意传神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 过竹,黄利群.山水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紫瑜.中国古代赏石鉴赏[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3] 陈原川.研山索远[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贾祥云.中国赏石文化发展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