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摘 要:嘉定,古称疁城,位于上海嘉定区。南宋嘉定1218年建县,历史悠久,嘉定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之邦”的称誉,嘉定是大海的馈赠,这里有悠久的文化积淀,也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济繁荣发达。嘉定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艺术气息浓郁,文人辈出。在嘉定,也遗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
关键词:竹刻;竹人;文化瑰宝
1 江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因为求学的原因,笔者长期居住在嘉定,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好感,也因此对嘉定的文化进行了整理和梳理。嘉定是骨头最硬的城市,这片土地曾被称为“血地”,“嘉定三屠”谁人不知,何人不晓?嘉定又是“教化之邦”,人们历来崇尚礼教。明代中叶,嘉定的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就形成了专业化的形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形态,使得嘉定成为江南的一颗明珠。嘉定文化的优势在于它的综合实力强大。据统计,嘉定历史上有两千多名文人墨客,这些文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著作。嘉定的文化不论是从历史、名人、书画、诗文、园林、名胜、民俗还是工艺,都向世人展示着它的文化实力和灿烂文明。其中最为名闻遐迩的是嘉定人创作的“嘉定竹刻”和“黄草编织”,同时2006年它们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主要阐释了嘉定的竹刻文化,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嘉定,让嘉定走向世界。
2 土地上生长的一朵奇葩
嘉定竹刻是嘉定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说到嘉定,必然会提起嘉定竹刻。嘉定竹刻始于明代正德年间,有近500多年的历史,嘉定竹刻有鲜明的原创性和地域性。嘉定竹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初到嘉定,就听闻了嘉定竹刻,在嘉定博物馆和竹刻博物馆里,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嘉定竹刻。其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除了惊喜之外更多的是文化艺术魅力带来的震撼,同时也被嘉定手工艺人的心灵手巧所感动。嘉定竹刻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的保护与传承也刻不容缓。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竹刻。明清时期,竹刻艺术在嘉定异军突起,明清两代是中国竹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出现了造诣极高的嘉定竹刻人和竹刻作品。
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朱鹤是嘉定竹刻的原创者,嘉定竹刻是以刀为工具,以竹子作为载体,并将书画、诗文等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新的生命。明代中后期,嘉定成为吴文化的重镇,周边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同时,棉花和棉布也成为嘉定的支柱产业,经济得到了重大发展,徽商也是促进嘉定经济一个重要的活跃因素,促成了其经济的繁荣,而嘉定镇和南翔镇成为嘉定竹刻的两个中心。明代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的兴趣爱好和收藏癖好,也使得竹刻艺术得到发展,推动了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清代时期,因为皇家对工艺品的倡导和重视,嘉定竹刻的名声因此更加响亮。嘉定竹刻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嘉定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竹的生长,发挥了竹材的特点。
嘉定竹刻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是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薰、插屏、抱对等,它的技法有浅刻、深刻、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等十种。
3 风华绝伦的朱氏竹刻
朱鹤是嘉定竹刻的原创者,俗称“嘉定竹刻之父”。朱鹤,字子鸣,号松邻,活跃于明代正德年间。朱鹤少年时跟随书画家曹时中学习,后与陆深为知交,并且朱鹤经常参与画家交流,观摩藏品,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功底。
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以刀代笔开创了透雕、深雕的竹刻技法。刻山水、人物、阁楼、鸟兽皆因势象形,因形造境,风格简老朴茂。朱鹤开创了模拟北宗画派的先河,追求真实,风格质拙,高古清雅。而这种北宗画派的风格影响了嘉定竹刻200年。朱鹤的深浮雕松鹤笔筒,采用天然生成的老竹根,雕出一截密布鳞皱瘿节的老松巨干,侧雕一斜枝傍于主干,曲折盘旋成虬枝纷披状,松干上树叶丛簇,枝繁叶茂,松针纤细。此笔筒以深浮雕法刻成,刀法熟练圆浑,雕刻精细入微,同时融入了诸多画理,整体构图颇具画意。朱鹤的作品处在竹刻初创时期,其作品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嘉定竹刻也需要后人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完善。
嘉定竹刻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者就是朱缨。朱缨,字清甫,一字清父,号称小松,时人大都以“朱小松”称之。朱缨把朱鹤所创的嘉定竹刻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朱缨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金石、竹刻、盆景无所不能,无一不精。朱缨从小随父学习竹刻,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刀法比朱鹤更加丰富神妙,有青出于蓝的声誉。作品类别更加丰富,其作品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刘阮入天台香薰”,1966年在上海宝山顾村朱守诚墓出土。其作品的构图布局和雕刻艺术都是罕见的艺术珍品,以嘉定所产的护居竹为材料制成。护居竹材质佳,不爆不裂,广泛种植于嘉定农家宅后。朱缨采用的减地浮雕技法,使得作品更加清晰,线条流畅,而这种减地浮雕法为后世吴之璠创薄地阳文刻法开了先河。从朱缨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竹刻在构图与人物的表现上,显示了深厚的绘画功力。作品构图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朱鹤尤其注重神形兼备的表达,以神情的不同流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朱缨季子。朱稚征工诗词,擅长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喜画驴,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朱稚征很早就继承了竹刻手艺,除了继承还使得竹刻得到了发展,可谓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朱稚征的浮雕层次丰富,圆雕形神兼備,刻法十分完备,并善于创新。清代乾隆皇帝对他的笔筒推崇备至。
朱稚征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朱稚征所留的作品较多,并且都为精品。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圆雕残荷洗”为典型器。作品中荷叶等各种生动的形象透露出一股大自然的清纯气息,充分展示了朱稚征的写实功力和艺术才能。此外,他还有“浮雕仕女窥简笔筒”“饮中八仙笔筒”“庭院仕女笔筒”“松荫高士笔筒”等作品传世。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传统绘画,布局得体,刀法熟练,他的作品代表了明末竹刻的最高艺术成就。
4 结语
嘉定竹刻经历了辉煌时期之后逐渐没落,如今嘉定竹刻正努力摆脱困境,走向复苏。嘉定竹刻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有识之士的收藏、宣扬和保护,整理和传承先辈贤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弘扬嘉定文化的时代价值、先进思想,推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它体现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推动城市可持续的发展与进步。嘉定是江南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嘉定竹刻是嘉定文化的一朵奇葩,传承优秀的人文传统,塑造“教化嘉定”的崭新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历史使命。振兴嘉定竹刻,使嘉定竹刻再现辉煌终究成为可能,我们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陶继明.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