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戎
摘 要:从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来的大数据思维,正在逐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断改变着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环境。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在有力支撑、推动着文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在颠覆性地改变现代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走向。作为学术研究场所和社会教育机构,美术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智慧美术馆时代,大数据推动的全面信息化为美术馆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发展维度,在新环境下持续增长的机遇使其以一种新的方式触及公众,激励着美术馆向着新型文化理念、运营模式和存在方式革新。
关键词:大数据;美术馆;智慧博物馆;互联网思维
1 背景
从公共话语的转变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到各个领域全面拥抱数字化的浪潮,数字技术猛烈地冲击着新媒体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这种媒介融合和全面信息开放的大背景下,一种新式的“参与文化”体系应运而生。参与文化顺应Web2.0时代带来的媒介变革潮流,不断发展变革的新媒体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储、上传、评论、分享和传播中来,信息传播接收者的角色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互动成了直接的媒介生产者。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使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行为的平等参与者。
参与文化的公众性、共享性和去职业性等特征,鼓励着一种自由、平等、公开的新式文化逻辑。这种强调“人人参与”的共享性文化的发展,使公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公众持续增长的参与和创造信息的欲望,极大地加速了资源共享和全球信息公开化的趋势。
对于美术馆而言,这种变化和挑战要求美术馆决策人员接受新时代开创性和革新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到这种从因特网和社交媒体中发展出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中来。一方面,美术馆应重审与公众的关系,了解观众的多元性新需求,找到与观众交流的新方式,从而加深与传统观众的关系并吸引潜在顾客。另一方面,要树立起在自由传播文化信息的民主化新生态中的运营理念。美术馆应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的全面开放,使所有人可随意获取和使用,进而更有效地实现美术馆的公众性,顺应移动智能互联时代的新浪潮。
2 结构性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思维需要参与在每一个职务和部门之中,新的合作方式和工作流程需要渗透在美术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这意味着美术馆将改变传统思维惯性,打破存在于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边界,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组织结构逐步向更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演进。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冲击着传统美术馆内部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系统结构,为建立高效的流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使管理层次逐步简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呈放射状关系,流程管理趋向更加完整和连贯。同样,信息技术使传统的职权关系发生改变,不同职位的角色面临着转变,熟悉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员工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權。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消除对有数字化的排斥和偏见,对原则问题有一致认知,从而减小技术人员和执行人员的沟通障碍,弥合行业职位的技术差距,协调各部门职能。此外,美术馆数字化转型使促进美术馆行业间的信息融合、馆际交流及服务共享,并通过数据资源平台跨时空、跨地域地为大众提供便捷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使其影响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网络扩散于社会各个方面。
3 智慧博物馆的大数据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改革与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数字技术已逐渐参与到现代机构的每一个环节。面对大数据引导的全面信息化时代,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将从数据、代码和算法中寻找答案。当代新媒体理论学家列夫·曼诺维奇在其著作《新媒体语言》中,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受益于新媒体的“信息逻辑”,其本质是“计算机本体性对于文化的投射”。他称:“在一个充满了无穷尽的非结构化图像、文字和数据组合的世界,人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将它们汇编成结构化的数据仓库。”
然而,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只是掌握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还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将各种数据之间的关联组合,以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潜在价值。在这个信息量极度膨胀的新时代中,美术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何为有益于知识增长和传导的数据,应该怎样筛选有价值的数据内容,以及如何管理和维护各类数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将“有形资产”数字化,转换成可供下载、上传、检索和传播的“无形资产”。但在推进美术馆信息化建设高度化和大规模化的同时,对于这些数字资产如何被关联、分析和放大,美术馆管理人员却常常缺少行之有效的策略。其结果只是被动、盲目地从技术上追随数字化,缺乏对未来趋势规划的战略思维和洞察能力。美术馆藏品信息数据库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知识资产,但多数情况下,美术馆数字化的主要用途仅限定在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大部分馆藏信息等基础数据仍然被看成是藏品的从属部分和次要信息,是阐释性和补充性的,大量的数字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美术馆作为文化价值的输出机构,应摆脱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和发挥公众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的职能。
4 应用
在数字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下,观众参与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终端和移动应用的普及和发展使人们随时随地连接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内容和服务。这使传统机构的功能被极大地弱化,实体体验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顺应这股潮流,美术馆、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向“以公众为中心”转型。然而,除了观展人数的统计,大多数美术馆缺少对用户行为、体验、参与方式细节的了解,没有准确的市场细分,缺少对行业任务的洞见,难以和用户实现长期关系。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受众行为和特征,在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对服务进行针对性优化调整和精准营销,是美术馆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通过采集、分析、评估用户数据,提升美术馆职能,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美术馆观展体验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数字导览及展示可以考虑把移动终端作为相应的载体,在观众观展过程中提供包括作品信息、室内导航、语音讲解的智能导览,并同时收集大量用户数据。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来看,基于室内数据的采集系统,通过免费Wifi或者低功耗蓝牙的方式捕捉网络内的移动设备,观察观众行为模式,收集用户数据将变得更加广泛。运用各种传感器和定位系统,通过手机传输观众所在位置,可以掌握展览的馆内人数,用户参观的移动速度,以及用户的运动方向、观展顺序。通过追踪观众的整个滞留时间,估测观众在不同位置和特定作品的停留时间,并判断出观众最关注何种类型的艺术品,哪件展品最受欢迎,受欢迎展品是因为它本身还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基于用户数据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布展方式和规划展览方案。从馆内实时监测记录系统中,看到室内人流分析以及观众聚集区域,从热度图中看出展馆中最拥挤的位置,便于展厅流量的调节,调整展览性质、展览规模和美术馆布局,从而提高整体观展体验。此外,针对美术馆用户的相关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的开发,可利用移动应用服务收集用户喜好,根据用户的个人属性和历史观展记录,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相关信息,或在观展过程中快速定位美术馆中其他相关作品。
4.2 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加深并扩展用户体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实现与用户的多维交流
一方面,全息投影、增强现实、互动展示等沉浸式交互数字体验进入美术馆展厅,室内交互系统逐步建立,物理空间体验得到补充和放大。不断上线的包括在线展览、虚拟漫游、线上互动、转发分享等功能的网络展馆平台,同样为用户提供了多元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Web2.0时代的新媒体注重打造传播的社区性,它更关注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共享。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将藏品、典藏资料甚至包括艺术期刊或展览画册的数字化资料从线下搬到线上,使所有人能够随时查看和检索,美术馆文化资源进入数字生态系统,穿梭于整个网络,并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4.3 移动应用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参与,改变了美术馆和公众的交流方式和营销策略
美术馆通过社交媒体第三方内容平台,以新的方式和观众沟通互动,并将其影响力延伸到潜在用户。这种互动方式的转变,激发了用户的多元性需求,并成为战略决策、融资机制、业务拓展甚至未来展览计划和礼品店营销策略的判断准则。例如,策展制度中“焦点小组”的引入,焦点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分析目前已有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采集整理的社交数据,如果用户暗示对展览不感兴趣,展览可能会被重新规划、延迟或缩小规模。因此,未来策展人的策划方案除了注重展览的艺术价值,还需关注社会的最新流行动向。
4.4 推进大数据技术全面应用,为实现行业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还需解决和完善关键性技术问题
第一,加快数据资源平台整合,建立起集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整合、信息索引、自动分类、交叉参考、自动优化等功能的智能巨大数据仓库系统。
第二,信息分析部门应建立一套智能化管理观众信息的数据资源体系,以数据分析作为基础,为发展策略和目标营销提供参考指数,加速实现商业智能。
第三,搭建以藏品为核心的实时检测监测平台,对展厅和库房文物的保存环境,包括配电检测、区域定位、三维数据等信息进行360度全景智能侦测,同时针对空气成分、温湿程度、环境条件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分析,在超出正常范围值后及时提醒、智能处理,实现馆藏文物的规范化管理。
第四,发展展示数据集的可视化商务智能应用,可将大量的传感数据存储到远程数据库,并建立离线数据访问的智能仓库系统。
第五,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系统,对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采样、分析,以衡量和量化流程绩效,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衡量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
5 结语
很明显,在移动智能互联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下,美术馆应该追求可持续的、增量式的发展,使观众以新的方式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同时,这种方式鼓励一种向着深度参与的有机生态体系的结构性转变,它通过收集和理解受众不同形式的互动行为,不断地适应与进化。通过匹配和吸收受众参与的多种数据源或量化监测数据,美术馆可以激发大众固有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不断完善这一实践的过程中进化出新形态、新规则。
庞大的数字资料正在持续地被生产和捕捉着,因此,高效、有选择性地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成為创造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但大数据为整个美术馆行业带来的潜在收益更值得关注。新时代,美术馆只有保持灵活开放的思维模式,才能跳出框架,前瞻未来,将大数据的无穷潜力延伸于人类的现有认知之上。
参考文献:
[1]列夫·曼诺维奇.新媒体语言[J].新媒体研究,2015(06).
[2]瓦尔德·本雅明.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M].胡不适,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3]李怀骥.主体的终结:VR艺术的游戏性体验[J].雕塑,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