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耕屹 刘 东 刘昌衍
县(区)台一线记者职业认知度调查
□刘耕屹刘东刘昌衍
县(区)广播电视台一线记者是各台的支柱,他们支撑起了县(区)广播电视新闻的产出与效益,是我国庞大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网和信息传递网最基层的采编力量。从这个意义说,他们的职业认知状况,不仅关系到县 (区)广播电视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与功能的发挥,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为此笔者对他们进行了职业认知度的问卷调查。
县(区)台一线记者职业认知度调查与分析
职业认知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学科,但对职业认知的研究近些年却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是为院校学生进入职场前培训所用,鲜见对在职人员进行的研究或调查。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无所不在,职业认知时刻影响着每一个在职劳动者,即使是央视这样国家级的电视媒体,名播、名主持的主动辞职也在所难免。所以本文把它引申并概述为,职业认知指的是即将或已从业的人员,在社会环境、经济动因、自身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对自己即将或已从事职业的不断认识和评价,藉以不断修正个体价值取向的一种过程或活动。
据此,2015年8~9月,我们在抚州各县 (区)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对素质要求较高的一线记者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职业认知度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辛勤劳作在采编一线的记者们,在“痛并快乐着”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抚州十一个县 (区)(金巢高新技术区为新建行政区,无广播电视台设置)共有广播电视在职人员277人(含聘用人员),其中担负采编任务的记者57人,占全员人数的20.6%。县(区)台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新闻节目,而新闻节目好不好关键在一线的采编人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精神状态决定了一个台的整体水平。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我们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形式与内容来看,这也是抚州广电史上第一次如此规模的专项调查。
问卷是我们自己酌情设计的。从“对行业与单位的认同感”和“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忠诚度”等,共设计了四十道单选题,涵盖了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行业、本单位、工作岗位认知以及积极性发挥等诸方面。尽管这些都是主观答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对了解县(区)台现阶段一线记者的真实想法,促进县(区)广电业实现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问卷按每个县(区)台5份的标准发放,共发放了55份,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填卷人员以一线记者为主体,兼有极少数量的编辑制作人员。为保证答卷统计的真实性,在收回的55份答卷中,我们对其中一份在40道答题中,39道勾选“中立”的卷面,作了无效处理;对个别零星漏答的(共 39项次,占总答题项次比率1.8%)的现象,我们只对漏答项作本项次答题总人数减少,未作其他任何技术性处理。
在“唱衰”声中真挚地坚守。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中的“晚字辈”,如果从电视差转台算起,县(区)台的历史也不过四十来年。但又是受众数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媒体,万人空巷看电视的盛况,至今仍为年纪稍长的广电人津津乐道。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无线移动媒体的兴起,“唱衰”声不绝于耳。对此县(区)的广电人是怎样看的呢?从“我认为广电行业是朝阳行业”一问中,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占了64.1%,持相反态度的只有18.9%。所以,大多数的被调查对象对广电行业还是持积极认可态度的。同时,在68.5%的人同意和比较同意“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县(区)广播电视受到的影响最大”的说项下,仍有79.6%的人“为自己能在广电行业工作感到自豪”。对行业的认可,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信心体现。这说明尽管“唱衰”论调很多,但广电人自身还是充满着信心的。
如果把对行业的认知比喻成船行大海中的方向,那么单位就是航行中的大船了。其认知如何,不仅会衍化成每个船员的工作绩效,而且最终决定这条船在大风大浪搏击中的沉浮命运。调查中,人们对本单位持肯定认可的比例非常高。“我们台里有良好的积极的团队氛围”同意率高达79.6%,非常不同意的只有 3.8%;“我认为台里遇到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的同意率为65.4%;“我认为自己对台有一种强烈的情感依赖感”同意率达64.2%。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管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台的人员,在此之前,大多没有接触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因此在“台里给我提供了增加新经验和成长的机会”选答中,75.5%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持相反意见的9.5%的人员则是在进台之前,在其他广电媒体工作过。但是,与83.3%“我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相悖的是,有47.1%的人不打算 “在台里度过自己剩余的职业生涯”,比选择“乐意”者高出1.9%。究其原因,薪酬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因为同样有47.1%的人认为薪酬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如果加上持“中立”态度的则高达84.8%。由此可见,一线记者的薪酬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压力虽大潜力不小。工作压力是“当个体感到工作要求超出其内外部应对资源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体现了个体与工作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会引起个体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①实践证明,对工作压力的自我评价,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压力的认知是我们调查的重点之一。可喜的是,县(区)台的同行们不仅承压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潜力很大。
本次调查本着从远到近的思路,设计了十个有关 “对工作压力的认知感”选题。77.3%的被调查对象在赞同“广电新闻工作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的同时,55.8%的人自认为 “为了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经常是日思夜想”。由此可见,一线记者工作上压力确实存在。据了解,县(区)台一线记者不仅要完成本台播出的新闻采拍任务,还承担着向省、市级台报送的新闻用稿硬指标。压力是否可以承受呢?66.7%人认为“是可以承受的”,另有 29.6%持“中立”态度,说明这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持认可态度的。近百分之百的认为自己能够承受目前的工作压力,说明他们的基本素质很高。如从学历来看,本科为第一学历 16人,为第二学历14人;专科为第一学历15人,为第二学历6人;高中2人,漏报1人。这在社会其他行业是不多见的。
在压力来源的调查中,对“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任务量太大,难以完成”持赞同态度的仅有 33.9%,这也在32.1%被调查对象不赞同“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自己能力不足”中得到了印证。那么,县(区)台一线记者的压力来自于哪里呢?在“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兴趣不同”,“假若把我调离新闻岗位到台内其他岗位”和“我认为台里还有更适合我的工作岗位”的选项中,选择赞同与中立的分别是 71.6%、82.4%、86.3%,这在各台内部管理中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与75.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能力还有提高的余地”相悖的是,仅有28.3%的人赞同“如果有可能,您会同意您的子女将来也从事这一职业吗”,这与广电行业的社会地位下降是一致的。
忠诚度不够价值观多元。任何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成员的忠诚工作,担负着新闻宣传任务的广播电视行业更是需要一大批尽心竭力、赤诚无私的记者来共同维护。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员工忠诚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前者是指员工主观上具有忠诚于组织的愿望,这是由于组织与员工的目标高度一致,员工能自觉自愿地为组织贡献力量;后者是指员工主观上并不愿意长期留在组织里,只是由于一些约束因素不得不留在组织里,一旦约束条件消失,员工就可能不再对组织忠诚了。
我们对忠诚度的调查是从 “认同度”与“忠诚度”两个维度进行的。通过“岗位”“能力”“工资薪酬”三个方面,观察被调查人对自身素质认知的匹配情况。结果显示,“对自己目前工作岗位的评价”满意率达77.5%;“对自己目前工作能力的评价”满意率达63%;而“对自己目前工资薪酬的评价”的满意率仅为13%,这与“我觉得自己的薪酬水平符合自己的期望”同意率15.1%是非常接近的。
在“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忠诚度”调查中,现阶段有离职倾向的比例不大,如 “辞职的想法经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同意率仅为20.4%。但是,在“有自己认为社会地位更高的工作,哪怕待遇低些,我也会去”和“有高薪聘请,我会辞职前往”的选项中,同意率分别为30.7%与48.1%。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相符合。座谈中大家在对央视频发名播、名主持的辞职现象表示费解的同时,对自己能否在本单位“从一而终”也不是那么自信。具体地说,这么些年来,各台人员流动都很大,甚至一些通过招聘考试成为正式编制人员后,又通过公务员考试或其他途径另谋高就者,也不在少数。
想离职的不多,但忠诚度也不高,是现阶段县(区)台一线记者们的真实状况。其原因一是吃“皇粮”的编制意识正在弱化。如“我在这工作的原因是因为编制的吸引”同意率仅为38.9%;二是收入水平与社会其他单位相比,存在的差距不小。如在“与外单位的朋友相比,我的收入明显偏低”同意率竟然高达63%。由此,在“对薪酬期望值的评估”一表中,尽管期望值不同,但近95%的被调查对象对现有3000元左右的月收入水平不满足,其态度是一致的。
影响积极性的因素多。人们通常所说的积极性,实质上指的是人的积极心理,是人对活动任务产生的一种正向的、能动的心理活动状态。它有高低大小之分。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积极性越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就越强,反之愈小,甚至束手无策。调查发现,现阶段县(区)台一线的记者们积极性尚有进一步挖掘的余地。
在“积极性自我测评”中,如果以“9”以上为充分发挥的话,仅有25.9%的被调查对象 “认为自己的工作主动性发挥程度”很高,也就是说,三分之二以上的被调查者自认为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8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还有程度不一的潜力可以挖掘。
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所设置的5个问题选项中,引人注目的是持“中立”态度的人数都在30%以上。所谓“中立”,一般理解为不持立场、模棱两可,但不能说是没有主见。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表达时,“中立”者的意见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了。如自认为“领导对自己有偏见”选“中立”与“赞同”的比率达39.4%,这可理解为近十分之四的人认为与领导相处可能有问题,这是一个怎么也乐观不起来的答案。“觉得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还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选“中立”与“赞同”的比率更是高达58.5%,此答案既说明一线记者对自己的职业差距有着 “自知之明”,也提示,学习培训与提高积极性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所以,“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调查的任何一个结果,都应引起决策者们高度注意。尤其是在经济状况欠佳的县(区)台,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同时,要着眼于激励机制的建立,多管齐下,极力营造全台上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干事氛围。
一、组织结构设置应以采编为中心,人员数量要增加,素质要提高,保证一线有足够的高素质的人员。调查显示,县(区)台一线记者少的仅有三四人,多的也只是六七人,日常应付时政新闻尚嫌人手紧张,还要完成向上级台报送新闻的任务,以及时不时冒出的专题节目采编。所以要合理地搭配一、二线人员结构比例,做到一线记者力量充足,待遇与报酬应向一线记者倾斜。
二、打破编制界限,保持记者队伍的相对稳定。调查发现,县(区)台的聘用人员基本上都是在一线记者岗位,且大都不能同工同酬,这也是聘用人员待不住、干不长的主要原因。而相对稳定的记者队伍,是完成新闻宣传任务的前提条件。
三、树立大新闻的观念,在做好时政新闻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新闻等新闻专题、纪录片的摄制,这是我们在调查中听到的热议话题。实践中,新闻与专题的记者相互交换,有利于取长补短,迅速提高。试想,如果用新闻的敏感去做专题,用专题深挖的精神去做新闻,如此碰撞,何愁出不来好的新闻作品。
一线记者是县(区)台的支柱,是他们支撑起了县(区)广播电视新闻的产出与效益,是我国庞大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网和信息传递网最基层的采编力量。从这个意义说,他们的职业认知状况,不仅关系到县(区)广播电视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与功能的发挥,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时间以及能力水平的限制,本次调查只发放与回收问卷55份,样本数量较少,是极大的遗憾。另外在问卷的设计上也存在不够严谨,统计分析深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在调查分析中,有些问题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有待更加进一步地探讨。
(作者单位:抚州广播电视台抚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①俞文钊等著:《职业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年6月第3版第248页。
江西广播电视《声屏世界》杂志社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办发[2015]140号)的要求,现将我单位新闻记者证 2015年度核验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邱学锋:K36114955000001陈道生:K36114955000002
刘德宣:K36114955000003邵满春:K36114955000004
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举报电话:0791-83963551。
江西广播电视《声屏世界》杂志社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