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贤
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提升方法初探
□李书贤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将自身置于受众的广泛关注下。由此,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一直有学者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国较早对此作系统研究的是曾志华教授,本文依照曾教授对文化影响力概念的界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实际作用空间,由此强调提升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探索式地提出建议。
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提升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这个概念,最早由中国传媒大学的曾志华教授提出。她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指的是部分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节目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信息传导在受众当中的效果反应,它是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精神层面并释放文化影响力的一种能力。依照其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界定,本文试图通过实际案例来探索如何提升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
影响受众审美方向的确立。电视是一种利用声画双轨为传播手段的媒介,比纸质媒介、广播媒介等更能快速、深入人心地传递信息。作为电视节目传播的“最后一棒”,主持人的言、行、衣着等都在“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受众对于美的评判。
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长期以来,广大的人民群众更是以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作为标准普通话的标杆和学习的典范。根据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的规定,担任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从业者普通话必须达到一级乙等以上,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省级台更是对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定在了一级甲等。这些制度和规范的确立,有效地保证了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落实。
除了主持人的语言对于受众有一定的影响之外,主持人的衣着打扮也对受众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中华审美文化对于女性的美的要求大抵是“端庄、大气”,而对于男性则是“阳光、刚毅、稳重”。诚然,大众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悄然变化着,而这个不断流动的过程有可能出现关于美的多元标准,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有悖于主流价值观的趋向。在如今这个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主持人作为信息的把关人,承担着筛选、引导、教化的责任。这就要求主持人的个人妆容、发型、服饰包装、举手投足间应该时刻注意对于受众的审美的影响,不能只是一味地迎合大众文化。
影响受众价值观念的建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美国的学者围绕关于电视节目内容对于人们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印象和判断这一命题展开研究,并得出了著名的“培养”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要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情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而在现代社会,承担起形成社会“共识”的责任,就落在了大众传媒的肩上。而实现“共识“的途径由于一般不是通过说教,而是藉由“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方式来传达给受众,这种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受众的方法更容易获得理解、接纳和认同。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的标志性人物,尤其是少部分权威的、在受众当中具有相当威信的知名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传播过程中的行为、言论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大众舆论,进而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
江苏卫视节目主持人孟非藉由民生新闻栏目 《南京零距离》逐渐走进了受众的视野,在后来主持的《非诚勿扰》中,更是确立了其“著名节目主持人”的位置。成就他的,除了栏目本身的编排、制作精良之外,更是孟非在主持这档娱乐味道很浓的“大型生活服务类栏目”过程中时常流露出的关注社会、寄情民生、引导舆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一期节目中,一位男嘉宾自称常常“毒舌”身边的朋友,并且认为这样的友谊才算是经得起考验。对此孟非很轻松地评论:“有人说,情商高的表现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再熟的朋友最后也是会有点分寸的。”一个“有人说”显露出孟非的对人宽容,而“朋友之间需要留有分寸”的表述,则显露出了主持人对人对事的严谨态度。在早先的节目中,孟非不止一次地含蓄批评个别男女嘉宾对于物质的不当追求,而其采取的方式大多幽默风趣。如有一次一位女嘉宾直言自己喜欢B字头的东西,如宾利、宝马等,无一不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主持人孟非及时接话,“我也有辆B字开头的车,我觉得比亚迪的车很不错,还环保。”此言一出,绵里藏针地讽刺了女嘉宾的拜金观念,赢得了台下的掌声。观众赞叹的,不止是主持人的机敏,更有他风趣调侃之下的清风正气,而主持人对于社会舆论的梳理和正确引导也在波澜不惊中悄然完成。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深与浅,直接决定着其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科学长远的,还是狭隘短视的,其看待世界的眼光会投射到他主持的节目中去,直接决定节目品位的高下,对是非的判断标准,进而在荧屏前塑造的个人形象,也决定着他给受众带来的文化的辐射和影响。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断有优秀人才涌进电视行业,电视媒体要注重主持人个人修养的培养与提升,在树立媒体品牌形象的同时,提升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
量身定做,策划先行。任何一档电视栏目的推出都少不了对节目的全方位策划,从市场分析到节目内容,再到节目流程,都有一套详尽的策划方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的最后呈现者,却少有媒体或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策划包装。主持人形象的策划应该等同于电视栏目策划,从主持人的性格气质、学养背景、外形特点等作为起点,进行短、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大化地发挥其个人优势,使每一个主持人都能在荧屏上大放异彩,进而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
在主持人形象策划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凤凰卫视的探索。凤凰卫视在办台之初,无论其硬件规模还是人力资源都只相当于国内一个市级电视台的水平,但其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迅速跻身于一线华语频道行列,靠的就是对主持人、记者、评论员的全方位包装。为主持人量身打造能够彰显其独特气质的电视栏目,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现代社会各行业竞争的终极其实就是人的竞争,将主持人打造成为与栏目契合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优质资源,更利于让栏目和主持人之间形成共生的互利关系,共同成长,良性循环,提升栏目知名度,更大化地释放主持人影响力。
对人关怀,对事严谨。儒家文化强调“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我们常常强调主持人对于采访对象,社会大众要有最大的人文关怀,而对于大众的、社会深切关怀的体现,就渗透在主持人真诚的语言、质朴的提问、善意的眼神等诸多细小的环节中。在一期《新闻调查》中,央视原主持人柴静采访虐猫事件的女主角,在网络上排山倒海的对女主角喊打之声下,柴静始终秉承着揭开真相、力求客观报道的目的,与女主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柴静陪女主角在校园附近的酒馆喝白酒,在KTV唱歌,在女主角美尼尔氏综合症发病时,她“蹲下来,帮她把脖子上的丝巾解开”“试着去触摸她的手”......这些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没有抱任何功利目的接触和关怀,最终打动了这位涉事女性,受众也最终得以了解这位原本善良的女性的内心挣扎,和“恋足者“这一特殊的群体。
对弱者的友善,对事实真相的追寻,集中体现了主持人对社会的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又是其精神品格的凸显。白岩松曾经说过,我们关注新闻,其实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的命运。好的主持人一定是将人的悲喜、生存状态、未来的发展置于所谓的新闻的“轰动性”之前。好的电视节目一定闪动着人的理性思考的光芒,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悲悯情怀。而这种力量,也必将穿透荧屏直抵受众内心,引发受众的审美享受和深沉思考。
电视培养了令人瞩目的节目主持人,而这一群体应该如何服务社会?他们的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对于社会整体又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这个命题值得每一位主持人思考,因为这不仅关乎主持人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否前景光明,更是历史落在主持人肩上的文化传承使命。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1.曾志华:《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张政法:《主体的影响力——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
3.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11月版。
4.蒋原伦:《媒介文化十二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12月版。
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7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