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研修班代表发言

2016-11-20 07:06:23郑荣健
中国戏剧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戏剧美学创作

郑荣健

尊敬的领导、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作为青评班的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去年在校园里上课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如今大家又在这里相聚,从此注定这个夏天的美好。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值得铭记、让人感恩的时代。因为文艺被如此重视,戏剧和评论不再踽踽独行;因为有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彼此相聚、认识并满载而归。

重返校园、重温理想、感悟时代、更新观念。半个月的校园生活,老师们学识渊博、谆谆教诲,同学之间亲切友爱、团结互助,又充满了碰撞和争鸣。我们都热爱戏剧,为着共同的目标,参与和见证将被永远记住的美好时光;我们都感受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也必将更加奋发有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对戏剧未来的誓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改革进取、激烈转型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社会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生活移风易俗、更新迭变,文艺也面临着众多新情况、新课题。我们的戏剧,面临的大环境,则更为复杂、更为特殊,受到的冲击,也更加激烈、更加明显。尤其是戏曲,它关联着我们祖祖辈辈曾经的生活,承载着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美学精神,却在多元文化的选择中,在现代社会的娱乐环境中,不得不直面人才不续、观众流失等诸多问题。

昨天,我们都去观看了昆剧《班昭》。我相信,大家都为班昭坚持续写《汉书》的精神所感动,为其坚持之不易所触动。我也相信,这触动是贯穿于戏剧创作和评论各个环节的。我是媒体人,也是评论者,由于自身平台的条件,同时又借助同行的肩膀,对此感触尤其深。评论要讲真话,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又不希望伤害了创作的积极性,影响了良性的互动;评论可能不得不瞻顾人际的、社会的反应,但又不希望裹足不前,无视革故鼎新的要求,无视戏剧进步的未来可能。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评论家。除了传统的、固有的评论方式,专业的、业余的,各种良莠不齐的评论也正在形成庞大的喧哗与骚动。

这样的环境和背景,让评论不无困惑。在戏剧的传承发展中,评论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评论应该以什么样的立场、姿态和言说,与创作、与时代形成恢弘的交响?评论应该如何密切与创作的联系、密切与观众的联系,发挥它应有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在昨天的班级分组研讨中,季国平书记很恳切地跟我们说,要引导观众欣赏,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要做善意的评论。我理解,这不仅阐明了戏剧评论的基本立场和姿态,也寄以了殷切的期望、厚重的嘱托。在研讨中,从戏剧的普及与传播、各地的评论实践与探索到评论的大小环境、评论与创作的互动等,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集体有诚意、有情怀、有视野、有洞见,我们的评论也必能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勇担使命的信心与魄力。

创作和评论,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评论,既对应着从农村到城市的广大观众,传播普及,播撒戏剧的种子;又对应着从国家院团到基层班子的创演实践,评说得失,总结经验,凝聚戏剧的力量。这是我们的担当与责任,更是我们的承诺与誓言。

我们深深地理解,戏剧被高度重视又态势复杂的时代环境。一方面,传统的丰厚底蕴还有待于继承和弘扬,新的戏剧观念、新的美学探索又层出不穷,新的剧场设施、舞台技术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文化越发多元,观众越发分众化,接受环境越发斑驳迷离。我们愿意,成为连接创作与接受的桥梁,用评论引导欣赏、普及价值、培养观众,为戏剧的未来筑基铺路。

我们深深地理解,戏剧承载的价值和构筑本土立场的重任。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这是我们的家底,蕴含着丰富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精神。这是我们所独有的、有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精神的文化瑰宝,是与国际对话的独特话语。我们说,戏曲现代化、话剧民族化,其中包含的,恰恰是传承与弘扬的命题。而更宏大的命题,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特色鲜明的、体系严整的本土戏剧价值评价体系和美学标准。我们愿意,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和蓬勃发展的创作实践,为天地立心。

我们深深地理解,戏剧创作的甘苦。从经费的来之不易,到创作各个环节的磨合,都饱含艰辛。在当下现实中,也不乏某些指令性的干扰。我们对创作的强大之处充满信心,又感同身受地理解它的柔软之处、脆弱之处。因此,我们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良性互动的善意评论。我们的善意,不是说假话空话套话好话,而是真话实话和具体的摆事实、讲道理。我们的善意,可能有批评,但绝无情绪意气;可能有对比,有呼应国际话语的诉求,但绝不无视本土实际、盲目和简单化地使唤洋枪洋炮。我们的善意,只为激浊扬清,希望对创作完善有用,推动戏剧发展。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戏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希望,评论能够有效抵达,评论没有恶意,也不必被理解为恶意;我希望,我们彼此不是他者,我们都在彼此中间。我们不是为了一文一戏,在原有的版图、原有的高度上重复;我们是为了新的疆域、新的高峰而来。为了看到戏剧的希望、看到戏剧繁荣发展的未来,我愿意,在我们中间,尽绵薄之力。谢谢!

猜你喜欢
戏剧美学创作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