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剧本创作是戏曲焕发新生命的基础

2016-11-20 07:06罗怀臻
中国戏剧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时代精神表演艺术

罗怀臻

国务院出台的戏曲政策中,明确提出支持戏曲剧本创作,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戏曲企业的优秀剧本创作项目予以支持。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调动全社会戏曲创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出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的扶持力度。”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此言道出了剧本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性。支持戏曲剧本创作,加大对戏曲剧本创作的扶持力度,乃是抓住了戏曲艺术繁荣的根本,抓住了戏曲艺术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非常及时,非常关键,非常正确。其对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积极意义,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其一、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有利于产生杰出的戏曲作家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文学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从宋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关汉卿、王实甫到洪升、孔尚仁,从《窦娥冤》、《西厢记》到《长生殿》、《桃花扇》,优秀的戏曲文学作家和优秀的戏曲文学作品曾经几度繁盛,几度风华,几度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精神标志与时代高峰。无论中外戏剧史,任何一个戏剧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都离不开剧作家的杰出创作,都会产生一批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优秀剧作家,而他们和他们的剧本创作与作品,正是一个戏剧时代的有力证明。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戏曲剧本创作和戏曲剧本创作人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实用主义用人思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戏曲剧本创作队伍的瓦解和戏曲剧本创作人才的流失。缺少优秀作家参与的戏曲剧本创作是平庸的创作,平庸的戏曲剧本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戏曲舞台演出,而没有文学精神支撑的平庸演出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时代精神,也不可能真正受到人民欢迎。为此,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推动优秀戏曲编剧人才的产生,必将有利于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有助于催生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杰出剧作家。历史呼唤元明清戏曲的当代繁盛,历史也呼唤新时代的“关马郑白”。

其二、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有利于戏曲表演艺术的提高

限于古代的科技水平,我们无法看到元明清时期的戏曲表演,但是仅从戏曲史料的记载来看,元明清时代的戏曲作家身边往往都活跃着一批杰出的戏曲演员。我们相信,正是优秀戏曲作家所创作的优秀戏曲剧本,成就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戏曲演员和戏曲表演艺术。同理,也正是因为有了各个时期的优秀戏曲表演家,才进一步推动了当时的戏曲剧本创作。

就近代而言,戏曲剧本创作与戏曲表演艺术之间依然显示出积极的互存互动关系。众所周知,京剧“四大名旦”身边都有熟悉他们和长期引导他们并且为他们度身定制演出剧本的著名戏曲编剧家;吴祖光与新凤霞、王冠亚与严凤英、陈新章与常香玉等甚至于台上是剧本和表演的合作者,台下是相知相爱的夫妻伴。一方面是戏曲表演艺术对戏曲文学作品的期待与传播,另一方面则是戏曲剧本创作对戏曲表演艺术提高、丰富与发展所提供的深厚的精神内涵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下,中国戏曲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当代戏曲作家为戏曲表演艺术画廊贡献了一批富有精神内涵和时代美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尚长荣《曹操与杨修》中的“曹操”、沈铁梅《金子》中的“金子”、韩再芬《徽州女人》中的“徽州女人”、茅威涛《陆游与唐宛》中的“陆游”、曾静萍《董生与李氏》中的“李氏”……这些优秀戏曲演员在戏曲表演艺术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不依赖于优秀戏曲作家所创作的优秀戏曲剧本以及剧本中所提供的生动艺术形象。因此,支持优秀的戏曲剧本创作和优秀的戏曲编剧,就是支持戏曲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

其三、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有利于戏曲艺术的当代发展

清代戏曲作家李渔曾经说过:“时势迁移,人心非旧”,因而“一代有一代之传奇”。中国戏曲之所以传承至今,历久弥新,就在于戏曲艺术本身不仅仅只是一门供人观赏的表演技艺,而是于观赏之中感受到戏曲艺术所传达出的深厚人文内涵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含量,感受到戏曲艺术所传递出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精神、民众意志以及艺术审美的趣味追求。杂剧在元代大都的繁荣是因为关汉卿们创作了表达时代精神、传达民众诉求的《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优秀剧本,戏曲在明清时期的盛行是因为汤显祖们创作出了在当时敢于反抗统治者强权意志、表达人民群众情感立场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杰出传奇。

回溯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戏曲作为一门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盛于民间的大众艺术,其所表达的情感立场始终是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当戏曲出现式微、发生危机的时刻,戏曲人首先要检视自己,检视自己所从事的戏曲艺术本身是否仍然保持着与时代精神的同步,是否仍然代表并传达着人民群众的立场、情感与意志。而这些戏曲表现内容的体现,正是依赖于剧本创作和戏曲作家自觉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田汉创作了京剧《白蛇传》、吴祖光创作了评剧《小二黑结婚》、徐进创作了越剧《红楼梦》、杨兰春创作了豫剧《朝阳沟》、等等,八九十年代魏明伦创作了川剧《巴山秀才》、郭启宏创作了昆剧《南唐轶事》、陈亚先创作了京剧《曹操与杨修》、徐棻创作了川剧《死水微澜》、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代表着不同时期戏曲文学高峰的优秀作家和优秀剧本,才使得戏曲艺术得以及时而准确地承载起了与之相应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进而为戏曲艺术的时代进步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鲜明足迹与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时代精神表演艺术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