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龙
文言文语言精练,概括性极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熠熠的光辉。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
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搭建心灵之桥,重视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唯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如何搭建这座心灵之桥呢?我认为两个方面很重要。1、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与作者信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表达的内在情感,这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例如学生了解了《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刘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上的刀光剑影。2、指导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朱熹说:“学者观书,务必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起初读准语音,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的诵读境界,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二、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完全可以去实践与体验。实现的方法,就是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将班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言文而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课内外结合,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意象集中、节奏和谐、意蕴含蓄,这些特点既要通过读和背来体验,更要通过练习进一步领悟,当然,能力的形成需要进行大量的针对性训练,仅靠教材上的文章远远不够。所以,教师一边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一边有必要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人文性较强的课外文言文作为训练材料来训练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目的,比如阅读《核舟记》,可以让学生为“核舟”写解说词,有人这样写道:
你仔细看看,展现在你眼前的仅仅是一枚普通的核桃吗?不是,它可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出自时代艺人王叔远之手,追溯起来,可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他雕刻的是宋代词人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家看,坐在船头中间的那个就是他;在他左右的分别是他的好友黄庭坚和佛印……学生学《赤壁赋》时,就会发现关联性影响随即就更深刻了,通过这些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将其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上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储存越来越多的文言资料,而且能将所学知识迅速地迁移到习作中去。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