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抱团出海融入一带一路

2016-11-19 08:41姚玉洁
中国名牌 2016年4期
关键词:抱团产业园印尼

姚玉洁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近期宣布斥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为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发展落地提供本土化人才支持。

此前,中民投宣布联合国内多家民营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一个工业园区,投资金额约为50亿美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印度尼西亚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被普遍看好。记者采访发现,中民投领衔探索的“产业+金融”模式抱团出海,有助理顺企业与当地政商关系、产业链协同关系,破解中国海外投资“两高两低”瓶颈,进而助推中国产业转移与结构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计划中的中民印尼产业园,由中民投联合三一集团、特变电工、宗申集团等数十家国内优势产业龙头民营企业共同投资,投资金额达50亿美元。通过国内优势产能和国际优质资源的对接,中民投希望搭建一个独特的产业和金融相结合的平台,实现民营经济的国际拓展和转型升级。

印尼当地媒体普遍乐观看待此项投资,认为其将对印尼的钢铁、水泥、矿产和港口等原材料和基建行业带来重大利好,并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中民投联合民营企业在海外设立产业园的首站选择在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推进,印尼庞大的劳动力储备、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印尼打造海上高速公路的计划,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机遇。

“印尼非常适合中国输出一些产能,特别是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时机下。我们非常看好中民投印尼产业园的计划,中民投非常适合做一个中国民企对外投资的牵头人。”花旗亚太区金融机构部主管Willard McLane说。

《经济学人》智库机构EIU在2009年提出“灵猫六国”概念,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南非这六个国家在2008-2013年间经济增速超过了“金砖四国”。亚洲发展银行最新一份报告指出:“整个东南亚地区在2015年将重新迎来经济复苏,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将推动地区经济涨幅回到5%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和印尼两国发展阶段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国的优势产业和印尼目前开始工业化阶段的市场需求正好相吻合。印尼“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未来五年印尼在港口、矿产开发等基础设施领域有巨大的需求,中国民营企业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可以为印尼提供有效支持。

中国国际商会合作发展部副部长孙晓表示,利用东南亚优势资源探索海外产业园新模式,有助推动优势产业以制造加服务的一体化方式走出去,是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加速产业转型很好的选择。以产业集群的方式走出去,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进而带动产业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将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

破解走出去“两高两低”

“在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互连互通的重大基础设施中,以央企和国企为核心的国家队是政府间重大项目合作的主要承担者,而民营企业则是市场领域的最佳参与者。国内民营企业单独到海外投资步履维艰,抱团出海则可以通过投资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民投董事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发现,与单兵作战“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率低收益”相比,借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走出去的经验教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产业园模式”,有助于破解民资出海的三大障碍。

第一,“联合舰队”模式有助突破民企单船出海“小散弱”的瓶颈,强化协同效应提高谈判能力。

中民投总裁助理、中民国际CEO廖锋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偏小,缺少海外投资经验和应对国际投资风险的能力,面临着制度、法律、文化隔阂和贸易封锁、融资难等困难。单个企业海外投资,往往只能嵌入国外产业链的单个环节,缺乏上下游配套,受限于人,容易出现发展瓶颈或者成本过高,难以获得更多的附加值。通过中民投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引导,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民营企业抱团出海,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共同维护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聘请国际律师与专家顾问,将大大降低成本与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行业竞争力、收获最大化利润。

第二,“金融+产业”有助弥补民资企业金融知识短板,除了贷款融资,金融机构提供的战略决策、财务咨询、市场对接、风险控制等服务成为企业出海的“燃料”与“灯塔”。

多位民营企业家对记者表示,海外投资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缺乏金融支持,他国金融机构一般不愿给不熟悉的中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即使决定放贷,审核周期也非常长。而金融服务短板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

以中国优势产业工程机械为例,由于金额较大、回收期长,必须依靠赊销、租赁等供应链融资才能开拓市场,缺乏金融输血的中国企业业务增长乏力,巨额投资难以收回,进退两难。还有一些企业在海外开展投资贸易时,因为缺乏汇率避险工具,当汇率发生巨大波动时损失惨重。

第三,民资抱团出海有助海外维权,同时规避政府干预、民意绑架等风险。

廖锋认为,由于海外投资运营经验不足,政府支持保护平台也尚未建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合法权益受损后往往吃“哑巴亏”。加上发展中国家法制体系不完善,维权的人力、时间成本太大,企业往往不得不放弃维权。以产业园模式抱团出击能显著增加话语权,且民企渗透力更强,较少引起所在国的戒心和产业保护,也很少因为政权更迭、执政党变化导致项目翻盘。

“产业+金融”理顺民资出海三大关系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认为,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三重压力,亟需转型升级,化解成本压力、重获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中国优质民营企业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优势产能的出口与资源全球配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价值链位置,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充足动力,服务国家战略。

“中民印尼产业园模式,能帮助出海的民营企业理顺三个关系:第一是建立稳定持续的高层政商关系,第二是实业与金融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三是核心产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配套关系,而这些仅凭单一企业都难以实现。”李怀珍说。

三一集团对此感触颇深。尽管其海外战略成绩可圈可点,但只身走出去的“孤独”依然困扰企业。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对记者表示:“‘走出去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如果没有中民投搭建这样的海外投资平台,单个企业出去投资难度很大;而在这样的平台下,民营企业之间就可以共享许多服务,与国际金融机构等外方的合作、谈判都会顺畅得多。信任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我们统一在中民投的平台下面,信任的问题解决了,商业效率就会提高。”

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也表示,特变电工在印度建设了产业基地,但由于孤军奋战,谈的政策不是很好,土地成本很高,加上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完整,海外运营比较艰难。如果民企能抱团出海、构建产业生态链,从规划立项、政策对接到金融支持提供一体化服务,能就避免盲目决策。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等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体系的配套服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回顾日本企业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三井、三菱、住友等财团的贴身服务。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也需要金融资本架桥开路,嫁接海外优势资源,中民投联手民营企业抱团出海的“产业园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据透露,中民投未来还计划将印尼产业园建设的经验模式复制到对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投资经营中,未来数年内再建立5至7个海外产业园,实现产业园之间的上下游配合和规模效应。

民资出海也需“后援团”

专家认为,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联手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发挥民资先锋队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国家在融资支持、品牌输出、信息资讯等方面提供保障。

第一,国家要支持、助推打造有国际品牌的企业家形象代言人。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中国形象和影响力输出的过程。日韩在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在全球成功塑造了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郎等成功的企业家形象,成为本国价值观和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中国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一批在国际特别是亚洲有号召力的民营企业家形象,提升海外企业界和民众对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认可和喜爱,为“走出去”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通过特别基金等金融安排,给予民营企业资金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扩张阶段都有设立特别金融机构或建立特别基金的经验,例如英联邦开发公司、德意志开发公司、丹麦工业化基金、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韩国进出口银行、亚洲四小龙的“海外创业资本基金”“海外损失准备金制度”等,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海外融资的便利性。建议在国开行、丝路基金等框架下设立民营企业专项额度,适度支持民营企业。

第三,在信息资讯层面给民营企业开“端口”。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等业界人士认为,“走出去”信息最重要,海外市场风云变幻,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建议国家培育一批第三方机构,及时为民营企业传递“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最新政策、宏观经济状况、政局分析、投资风险评估等信息和资讯,帮助企业提前应对、化解风险。

猜你喜欢
抱团产业园印尼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印尼出手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中小企业如何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