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绿化”考验两岸关系

2016-11-19 03:20王建民徐青于强
世界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营民意台独

王建民 徐青 于强

在2016年台湾“大选”最后冲刺阶段,一位台湾民众在国民党选举造势活动中举牌呼吁“两岸一家亲,共享和平繁荣”。

2016年1月16日,台湾“大选”和“立委”选举画上了句号。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689万余票、56%得票率当选“总统”。在总席次113席“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获得68席、国民党35席、“时代力量”5席、亲民党3席。经过本次选举,台湾的政治结构彻底“绿化”,民进党开启了第一次全面执政,“时代力量”进入“立法院”,改变了“立法院”的政治生态。

“太阳花学运”后,台湾政治进入年轻化的快车道,以“首投族”为代表的青年选民成为左右选举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这部分选民从小受西方价值观的教育,加上常年受“台独史观”的熏陶,因此在意识形态上更加认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的主张。他们对于岛内政局走向与两岸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国民党败选的原因有很多。马英九当局执政八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在这次选举中不但没能转化为国民党在选票上的优势,反而成为败选的因素之一。由此也反映出岛内的民意走向发生了重要变化。

周子瑜事件无疑是这次选举期间的重磅炸弹。在绿营的操控下,岛内的“反中”气氛急剧升温,大陆的形象被负面化。今后两岸民意的对立可能成为两岸关系中一个很大的危机。

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走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在“法理台独”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柔性台独”将成为民进党的主要策略。未来两岸关系将面临“新台湾共识”的挑战,“中华民国台湾化”“台湾国家化”可能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编者手记

猜你喜欢
绿营民意台独
斥“台独”狂人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清前期“改土归流”地区的绿营变迁研究——以贵州大定镇为例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