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忠
作为备受关注的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学困生,学校应该给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自主发展空间,使教育公平理念能给社会各领域的公平生活以促进和启迪。
一、实现教育主题课程化,寻找一个扬帆的抓手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困生的形成不可否认有智力因素的存在,而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问题主要出在意志力上,他们自卑、没有自信、情绪消极等。因此,学校应该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为切入点,将主题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做到主题教育“有课程、有课表、有教师、有方案、有特色”,帮助学困生逐步树立“我也行”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效能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学校应该坚持开展符合学困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困生充分享受校园生活的乐趣,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各种体育竞技赛等形式,努力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组织性,以及其他的宝贵品质,借以激活他们“沉睡的细胞”。这样,在集体生活中就会有学困生的位置,各项活动中才会有学困生表现的机会。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品尝成功的快乐,使他们重获自信;应该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学校办学理念,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张扬先进理念,宣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传统的文化教育,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都富有教育意义,真正发挥出对学困生成长的激励作用。
二、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形成一个拉动的机制
评价是指挥棒,指引着教师前进的方向,不合理的评价办法,让教师和学困生越离越远,科学的、适合的评价办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眼里有学困生,心里有学困生,让学困生经历一个个成功,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全面成长记录。班主任教师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由学生自主进行成长目标设计,实行自律自评和他律监督的过程化管理。由此形成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对“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重点关注。
自律自评分两段进行。一是日常的自律自评。每周一评,每月一结。每周一评安排在周五的班会上,每个学生抽出两三分钟时间,对照自律条款,认真梳理一周的行为表现,客观地评定自己的等级。一月一结,扬长避短,补救措施顺应而生。二是学期总评。期末由班委会汇集各月督评做出统计,公布每位学生全面考评的等级数目,既作为各类评价的依据,更为每个学生提供健康成长体验标本,以便各人有的放矢地去补救。这样,学生成长情况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由事实说话,公开透明。这样,把个性发展的知情权与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学困生更容易自我觉醒,自我塑造,自强不息。
他律监督的常规由强力高效的班委会干部自主管理和学校指导委员会管控。他律的日常督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重点记录各方面优秀与落后的相关人和事,一周一记,载入相关学生的档案以警醒促进。学校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学校分管领导、政教处、年级组、各科任教师、宿管负责人等与班主任共同组成。通过学科代表紧密沟通各科任教师,借助班干部及时联通学校各部门及年级,一切事项均记入学生发展印象录。
个案化调控。全面成长记录的建立与完善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建立了动态成长个案,我们可以从学困生的成长轨迹中反观教育的影响度,从而及时把握调控方向,调整学困生个案教育的方案。这种基于量质对应的过程性反馈,成为学困生教育最为科学、最有说服力的鉴评辅助依据。
评价方略调整。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度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速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输出的教学信息的反应,点拨、操作、讨论和练习,调整教学节奏,解决遇到的问题,给学生再学习的机会。学生的潜能是不断地被开发的,我们应该改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实质是收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心理特征的信息,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学生可以自选考试水平,成绩评定变单一百分制为模糊等级制及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学生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重考。只有“当学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将会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评价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改变称呼开始,从教育主题开始,从评价方式开始……才能让每个家庭不会因为拥有一个“学困生”而失去欢乐。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大堰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