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燕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目前教师采用的做法是:根据每个主题的教育总目标和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创造活动环境、适时投放活动材料。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来自主选择、并进行操作的个别化学习活动。那么,区域化学习活动内容该如何来选择和设计昵?
目前,我们已经开设的区域化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言区、数学区、音乐表演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生活区等等。多种区域的设置固然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但我们往往在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俏,设置的几个区域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其他教育功能的体现,比较偏向于美工类或操作类活动,缺少些探索性的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有的在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动静没有分开,在区域设置上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意愿兴趣,结果就致使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频繁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我们必须考虑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在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始前,年级组老师先进行课程审议,挑选适合幼儿开展的活动内容;然后精心备课、准备各种材料。在进行过程中,我们又根据主题中不同的教育内容来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来组织开展区域化活动。当然,游戏材料的投放,也是有计划的,不是一下就全部投放到活动区,有的材料准备也会让孩子和家长参与进来。而游戏环境和材料的经常性调整,能帮助幼儿提高对活动的兴趣。如结合《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祖国、家乡的美好,能更一步地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色”这一活动目标,我们在美工区内为幼儿提供制作空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既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设置,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有时我们会发现,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活动本身缺乏趣昧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所以,我们不妨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积累经验,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可以根据季节变化、传统的节日和幼儿发展需要来丰富部分活动内容。如:元宵节的时候,一起来制作灯笼;美工区增加制作降落伞五月份的时候增加制作小拖鞋、扇子、冰激凌等等,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
我们还让幼儿参与区域环境的建构,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学习”,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原有的程度上不断得到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另外,教师、家长和幼儿可以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既培养了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又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更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丰富扩展和提高。
在主题“我是中国娃”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国粹京剧,我们在音乐角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面具。孩子们最开始时,是带着面具在区角里无目的地表演。后来他们学了听了京剧“说唱脸谱”,了解了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他们要求老师为他们提供音乐,根据音乐的内容更好地来分角色表演。又如在京歌“龟兔赛跑”活动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这首歌意犹昧尽,听到音乐响起,就自然地摆起动作,所以在小组活动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音乐,鼓励幼儿进一步进行动作的创编。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孩子们在形体、动作、力量上有了巧妙的变化,表现欲望增强了,胆子也大了。
在“中国娃”主题中,我们事先把中国地图、四大发明、名胜古迹等有关的图片布置在科学角、搭建区的墙面上,幼儿在抬头之余,就不自觉地对图画进行观察、讨论。在集体活动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教学活动就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孩子们对祖国的地大物博、文化精深有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建构区,我们在搭建区墙面上布置了许多名胜古迹、宏伟的建筑的图片,结果发现对孩子的影响还不小,孩子们的作品大方、气派了许多。
在开展“京剧”时,让幼儿通过欣赏、制作、表演等多感官参与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更提供卡纸和油画棒让幼儿结合京剧脸谱继续设计,让幼儿在亲手操作、创作性制作京剧脸谱中感受到京剧的艺术美。
我们会在美术区陈列京剧脸谱、蓝印花布,剪纸作品供幼儿欣赏,并提供素材让幼儿尝试创作。如,我们提供祥云纹、如意纹、鱼形纹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传统花纹,让幼儿了解这些图案的寓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创作。他们可以运用“油水分离”的方法模拟制作蓝印花布,即先用白色蜡笔作画,再用蓝色颜料涂染地可以直接用蓝色水彩将花纹画在用白纸剪成的各种器皿上,尝试设计一件独特的青花瓷器。在欣赏京剧和脸谱艺术的美感,理解脸谱色彩、图案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总之,主题背景下的区域化学习活动是幼儿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与主题背景相融合,通过环境的创设、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实现幼儿发展的最大的价值。
(江苏省无锡市善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