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娟
一、乡土游戏承载的教育价值
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采集、改编大量的民间游戏,探索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如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民间游戏“马兰花”“过竹梯”“跳皮筋”“拉大锯”“转陀螺”等等,只要有场地,幼儿随时都能玩起来。再比如开发智力的“五湖四海”“鸡毛蒜皮”“石头剪刀布”“鸡毛信”等。不仅促进了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
二、结合幼儿身心特点,挖掘丰富的乡土游戏
我们这儿物产丰富,随着季节的变化,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各种自然资源常常成为孩子们热门的话题和游戏的材料。麦子收割的季节,麦秆到处可见,可让幼儿收集麦秆投放到活动区,一起探索开展多项活动,比如麦秆吹画、利用麦秆玩吹泡泡游戏等,还可以做手工制作,比如麦秆粘贴。秋天玉米收获的季节,可以收集玉米皮,让幼儿编玉米皮辫子,做成门帘等。还可以让家长参与编织各种物品,比如麦秆田螺、玉米皮蒲团等,并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活动区角,让幼儿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还有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木棍、石子、野草、野花、泥土、树叶等不用花钱又容易取得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利用竹子做了竹节玩具,进行接、插游戏;用竹子打莲湘,自制高脚筒、陀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用自制的竹制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用草编成龙,让幼儿玩舞龙的游戏;用纸浆泥做各种水果,开设水果店;用自制木板拼图: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用小石子玩民间游戏抓石子、造房子);用稻草编辫子、搓绳子、抓尾巴等游戏。对孩子来说游戏材料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玩得快乐,是否适合。
三、乡土游戏有机地渗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我们有一种设想:可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将乡土游戏作适当改编,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仅会使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还能有效地使幼儿在园作息时间中的一些空档得到填充。同时,更能使这些具有小型分散特点的民间乡土游戏纳入晨间、活动和其他时间,使户外活动更富特色。如幼儿无需材料,就可以三三两两地玩起“种南瓜、踢脚绊绊”等游戏,这些游戏规则简单,运动量适中,幼儿可以自行结伴自己组织,它不仅发展幼儿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每天上午集中教育活动后的游戏时间比较充裕,我们除了让幼儿自选角色游戏外,也让幼儿玩一些民间游戏,如“跳皮筋,系手帕”等,这些游戏取材方便,无固定模式,也扩大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较多,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入厕前后等,这些过渡环节的时间比较零散,教师往往不便组织集体活动,幼儿因此显得无所事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让幼儿玩各种安静的游戏,如“石头剪子布、抓称子”等,这些游戏安静而有情趣,它成了幼儿等待过程中的极大乐趣。
四、乡土游戏的开展有利于构建园本特色
为了让麦秆画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引导幼儿利用自然物来尝试多种创作技巧的美术创作活动,把麦秆、麦草、玉米皮等材料引入进来,使材料更加丰富,扩大孩子想象的空间,更好地发挥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在麦秆画特色活动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小班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性还没达到制作麦秆画的要求,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孩子们进行纸贴画和树叶贴画做铺垫活动,经过每周两次的定期特色活动,和自选活动相结合,大班的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制作麦秆画的技能,一根普通的麦杆经过幼儿拣选、刮平、绘制图案、粘贴等工序就变成了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诗意的风景等“艺术”作品。
我园另一大特色是民间游戏——打莲湘。每天迎着灿烂的阳光,孩子们手持教师用一米长的竹竿,两端刻上槽,装上铜片,并加以红绿布加以装饰,随着秧歌音乐走起十字打起莲湘,孩子们时而成方正形,时而成太阳造型,时而用莲湘碰肩、碰腿,时而用莲湘碰地、拍掌,发出悦耳动听的响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让我们抛开“求稳怕乱”的思想观念,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看我们农村充足的阳光,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活动天地大,动植物繁多,难道这些不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优势吗?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自然常识,发挥聪明的才智,就会弥补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缺失的不足,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给农村孩子带来无限快乐、情趣,让孩子们在乡土游戏中快乐成长!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黄塍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