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政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2016-11-19 13:21饶芬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饶芬

【摘 要】政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政党执政的前提基础和现实条件,对于政党的建设和发展而言,认清并把握好政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执政基础分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分清两者并采取正确的相关政策,就能使政党的建设向前发展,而混淆两者的界限,只会犯理论上的修正主义错误,并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历史性悲剧。

【关键词】执政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

1961年10月,在苏联举行的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一套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全民党”理论,在这次大会通过的新的苏共纲领中,赫然写着“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已经不再是必要的了。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产生的国家,在新的阶段即现阶段上已变为全民的国家”①。这无疑为日后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在理论上埋下了祸根。

一、执政基础:执政的理论与现实前提

一个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首先需要奠定的就是自身的执政基础。何为执政基础?执政基础是一个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赖以掌握政权,并用以巩固政权所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前提,是一个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支撑政党执政的基石。简而言之,就是正当在执政过程中依靠谁、团结谁来进行执政的问题。

执政基础绝非一个模棱两可的、可以任由人的主观想象进行随意粘贴的政治标签和象征符号。执政基础作为一个学理概念,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从广义上说,一切对于执政党有利的执政条件都可以算作其执政的基础,包括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以及思想文化基础等等。但是,作为具有深刻科学内涵的,并容易被人任意歪曲涂改的执政基础仅指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阶级基础:政党建设的力量源泉

何为政党的阶级基础?阶级基础就是指一个政党所产生和所依托的社会阶级,它是一个政党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

从政党的英文词汇Party的“一部分” 这一含义中就不难看出,政党从产生之时起,就带有阶级性的特点,并且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历史难题,而这正是政党政治的根本特征,“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界及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②

如果说阶级斗争性是政党政治的特征与表现,那么,这一特征的背后的经济根源就在于其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则在于掌握着先进生产力的阶级,而政党政治的阶级斗争的积极意义就在于,通过有组织、成规模化的政党组织的斗争,是社会的有限资源不断进行调整分配,使其在社会资源在进行结构整合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使掌握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同时掌握着发展生产力的物质资源,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对执政党而言,首先必须确定的就是阶级基础的界线界定,用以指导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优先发展哪一个阶级的生产力,而这也恰恰是一个政党发展的力量源泉之所在。

三、群众基础:合法执政的理论依据

如果说,阶级基础是一个政党执政的力量根源,那么群众基础,则就是一个政党执政的合法依据了。“群众基础是指政党执掌政权和巩固政权所依托的其所属阶级以外的其他社会阶层,它是政党力量的重要支持系统”。③而合法性则是指民众对于现存的政治体系和其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它的基础就在于民众对于政党执政的同意。

不难看出,一个政党要想获得其执政的合法性,首先必须获得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以人民群众做为一个整体的框架内,除了巩固其阶级基础外,还必须获得其他阶级的执政认同与支持。

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为了维持其执政的合法性,而削弱对其阶级基础的巩固,况且,群众对于政党执政的认同,根源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而社会的经济发展又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基础的巩固从根本上说,与群众阶级的巩固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阶级基础的巩固与发展是巩固与发展群众基础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因此,政党在其执政的过程中,阶级基础的巩固与发展必须放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如果为了短视的执政合法性的问题而削弱其阶级基础,那无疑是自毁长城的错误行为,前苏联的历史悲剧无疑为这一深刻理论做了最好的历史注释。

四、结束语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但在理论建设方面的修正主义错误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赫鲁晓夫的“全民党”理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混淆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之间的界限,把原本属于党的群众基础上升为党的阶级基础,为修正主义错误思潮在党内盛行铺平了道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在错误的政党建设理论指导下的苏联共产党,在其之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向着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一步步迈进。

知史明鉴,回顾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政党建设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只有从理论上对政党建设的执政基础中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我们今后的政党建设工作,才能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不断迈进新的历史阶段。

注释:

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第33、31页

②《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7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③陈元中、陶维兵 著:《中西方政党执政比较初探》第68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