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藏大臣

2016-11-19 10:18杜冬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驻藏达赖喇嘛大臣

杜冬

开篇

长久以来,关于驻藏大臣,在清代的政治史上,以及在西藏地区政治史上,都鲜有深入的研究。历代驻藏大臣接旨派驻、入藏、巡查边防和粮库、主持金瓶掣签、拜祭祠堂和神庙,交接离藏,一切都在严密的制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同精密的螺丝钉。

这些满族、蒙古族、汉族等官员们的个性,或清正,或懦弱,或潇洒,或多谋,在激烈的战争爆发时,更能看清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皇帝、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以及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们……讲述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凝聚与奋斗过程,这样的历史进程,纵观人类历史,也并不多见。

本期专题上,我们将这些线索加以连贯,向你展现驻藏大臣的故事。

也许你想看看清代诗人眼中的喜马拉雅山脉,走访晚清热闹的拉萨城,和福康安聊聊他的家族往事,和驻藏大臣们一同走上那条艰险的进藏道路,那就请你随我们一同穿越时光吧。

驻藏—百年传奇的开始

动荡的17世纪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他曾亲自主持修建的布达拉宫白宫涅槃,享年66岁,第司桑结嘉措秘不发丧,称五世达赖喇嘛开启了漫长的闭关静修。西藏历史从此进入了波诡云谲的深水期。

刚刚建立,根基尚且不稳的甘丹颇章政权危机四伏——原本的盟友,以达赖喇嘛为领袖的西藏格鲁派势力和“护教法王”家族,以青海为根基的和硕特蒙古部势力开始激烈摩擦,北方强大的准噶尔蒙古部有意南下,控制西藏。大清帝国刚平定三藩之乱,无力西顾。

从康熙二十一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这是一段动荡的西藏史。

1696年,即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两次发兵亲征噶尔丹。在征途中,康熙得知了五世达赖喇嘛久已圆寂的消息,大为震怒,致书严厉责问第司桑结嘉措,指责其纵容噶尔丹对抗清政府的罪行。威压之下,第司桑结嘉措不得不迎请多年前就选定的达赖喇嘛转世灵童来拉萨坐床,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平定回部献俘图(a局部)

1705年,即康熙四十四年,西藏战乱再起,“护教法王”家族的蒙古和硕特部汗王拉藏汗袭击了独揽西藏大权多年的第司桑结嘉措,将其斩杀。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一年,通往西藏的大道川藏路上,泸定桥竣工,康熙帝为此亲自题写碑文,似乎是预感到十几年后,他的儿子将率领大军,从这里通过,平定西藏的战乱。

眼看自己的世仇和硕特部落统治了富饶的西藏,刚刚惨遭清军击败的准噶尔蒙古部落开始眼红。1716年,准噶尔部落的名将大策凌敦多布(此人曾经率军在哈萨克斯坦亚梅什湖畔大败沙俄军队,可谓准噶尔第一名将)率精兵六千,从汗庭伊犁出发,突袭西藏。将如此名将从吃紧的西线调往进藏的战线,可见准噶尔对于突袭西藏的重视。由于进藏的两条大路:青海及四川分别被蒙古和硕特部以及清军控制,所以准噶尔军选择了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道路——翻越昆仑山,从阿里荒原直插拉萨北部的当雄。

第二年,准噶尔军突然出现在拉萨北面的当雄,拉藏汗兵败被杀,准噶尔军如旋风一样横扫西藏:宁玛派大寺多吉林和敏珠林寺、雄色寺几乎被彻底摧毁,高僧堪布等被杀死。准噶尔人成为了西藏最高的统治者。

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原本为雍正的王府,笃行佛教的雍正登基后将王府献出,改建为寺庙。

这一年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日渐老迈的康熙皇帝正被儿子们的激烈夺嫡弄得心力交瘁,但这并没有让老皇帝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力,他清楚地看到,必须要发兵西藏,击败准噶尔人。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康熙在后来写的《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中说得很明白:达赖喇嘛已经向清帝国三代皇帝恭顺,捍卫西藏是清帝国固有的职责,此外,清帝国还有保卫佛教、保卫蒙藏各部落信仰的责任。这块碑今天依然矗立在布达拉宫的大门前。

康熙五十八年:出兵西藏!

1719年,即康熙五十八年,清军分兵进军西藏,以康熙十四子大将军王允禵坐镇,延信出青海向喀喇乌苏(今那曲),噶尔弼从巴塘进发,为南路之师;又派富宁安、傅尔丹从新疆巴里坤、阿尔泰出师,配合侧路袭击准噶尔本部。

1720年,清军和其护送的七世达赖喇嘛驱逐了准噶尔军,抵达拉萨,七世达赖喇嘛坐床,建立了以西藏本地贵族康济鼐、阿尔布巴、颇罗鼐等为首的噶厦政府。清军主力驻扎在大昭寺以北的扎什城空地上(今扎基寺一带),并在这里建造了军神关帝的庙,供清军士兵祭拜。据《扎什城关帝庙碑》记录,“乌斯藏自圣祖仁皇帝归入版图,驻兵扎什城,旧建有帝君庙”。这是清代在西藏驻军和建造关帝庙之始。

1722年的传召大法会中,增加了新的内容,诵经为大皇帝祝寿,康熙皇帝的长生牌位也被供奉在布达拉宫的殊胜三界殿内,上面是竖排的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9个金字。

雍正皇帝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这位文治武功,还研究过拉丁文以及天文学的康熙皇帝,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2月,饶有兴趣地写了一篇长文,说明自己年幼时代就喜欢考证地理学,如今大军入藏,各位官员很有必要将沿途的山川名称、大河发源考证明确,才能传给后世,载入舆图。他自己不厌其烦地考证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以及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描述了阿里的地理,甚至还颇为认真地指出《禹贡》这本书里指出的“三危山”这个地名就是康、卫、藏三地的合称。

写下这篇地理学论文一年多后,康熙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

四爷的时代

康熙皇帝驾崩了,雍正来了,这位皇帝在进入21世纪之后突然变得大红大紫,分别以冷面王和多情四爷等身份横扫中国古装电视剧界。

正史上,这位四爷果然不同于自己的父亲,颇有真性情。《卫藏通志》中忠实收录了他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御制语录总叙》和《御制语录后序》,这位自号“圆明居士”的雍正在文中酣畅淋漓地讲解了自己如何在章嘉活佛的指点下参透禅机的过程,“章嘉呼图克图实为朕证明恩师也”。字里行间都将自己当作一位僧人,甚至有指点佛教江山的意味。此外,他将自己做王爷时的府邸献出来,成为藏传佛教寺庙,由此成就了北京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清朝皇室对藏传佛教的推崇,雍正时期到了新的高度。

务虚、务实两手,雍正都很硬。

《协布鲁噶之战》,画面属于乾隆帝《十全武功记》中的一幅,展现了热索桥之战后又一场恶战协布鲁噶之战的场景,山路的险要,碉楼的高大均历历在目。

1727年,即雍正五年,鉴于西藏局势开始动荡,雍正决定派出大臣驻藏维持局势,是为驻藏大臣之始,这一制度后来延续了将近200年。

首先派出的两位驻藏大臣是僧格(蒙古镶红旗人,二等轻车都尉)与马喇(满洲正黄旗富察氏,正红旗满洲副都统)。首先,这两位驻藏大臣都是满族、蒙古族;其次,都是武将,这两点由雍正首创,几乎贯穿了整个驻藏大臣历史的始终。

另外,马喇所属的满洲富察氏,与驻藏大臣制度关系密切。

果不其然,驻藏大臣刚到,西藏就出事了。这一次是噶伦的内斗,原本都是击败准噶尔的英雄,但彼此之间却无法相容。阿尔布巴、隆布鼐等杀死了首席噶伦康济鼐,噶伦颇罗鼐出逃,组织后藏军队与阿尔布巴等激战,并且将其全部抓获,收复了拉萨。

1728年,雍正皇帝派出的使臣抵达拉萨,在拉鲁花园进行审判,审判结果是将杀死康济鼐的阿尔布巴、隆布鼐等在巴玛日山前的草地上处死。雍正帝还颇有远见地命令康区东部的康定、巴塘、理塘等地划归四川管辖,中甸、德钦、巴龙(维西)归云南管辖,日后清军多次进藏,都是以这些川属、滇属的重镇为后方。最后,雍正指令达赖喇嘛迁居康区惠远寺,西藏地方政府以颇罗鼐为首重建,颇罗鼐家族甚至受封为西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郡王,西藏进入了颇罗鼐治下的和平时代,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通司岗血案爆发。

乾隆皇帝

和平终于又降临了,颇罗鼐麾下藏军兵强马壮,足以防备北方的准噶尔入侵,于是驻藏清军的主力开始逐步撤退,最终减少到500人的定额,按期轮换。清军也从拉萨城中开拔,前往新建筑的要塞式军营:扎什城。

雍正十一年(1733年)7月29日,扎什新城开始兴建,颇罗鼐发动了为数可观的工匠和民夫,至于所用的物料,正好可以拆除被处死的阿尔布巴位于工布地方的官邸。将近4个月后,驻藏大臣清保汇报:扎什新城建造完毕,方圆二百丈,南东西三门,城墙总高度一丈六尺,均以石砌,设有总兵、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管理粮饷同知等住宅,有营房、粮仓,守门士兵的哨卡,北城墙上还有火药炮弹仓库。共有房屋341间。

这也就成了历史上第一座驻藏大臣衙门所在地,日后,这座兵营要塞伴随着驻藏大臣使命的始终。

在这段时间里,驻藏大臣的主要职责乃是同颇罗鼐一道,巩固西藏北方的边防,防止准噶尔南下,其中当雄尤其是重中之重。例如《清代驻藏大臣传略》就有这样的记载:“雍正九年六月,驻藏大臣,大理寺卿苗寿与其他大臣率领川兵一千五百人出防卫腾格里诺尔(纳木错),与先前在那里设防的玛喇换防。”

平定准噶尔和回部之战凯旋后的庆功仪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乾隆帝的盛大仪仗,帐篷后的宫殿式建筑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中南海紫光阁。

公元1735年8月23日,雍正突然暴卒于圆明园,享年58岁。其子弘历以25岁之龄登上大宝,是为乾隆帝。

驻藏历史上,多姿多彩又惊心动魄的乾隆时代拉开了序幕。

乾隆御宇

乾隆执政的早期,主要忙于清理雍正清算亏空造成的朝野不安,对外,乾隆一面为陷入拉锯的大小金川之役而焦虑,一面则着手准备对心腹大患准噶尔蒙古部的战争。西藏在颇罗鼐的治理之下,军备强大,政治有序,乾隆十二年,一代枭雄颇罗鼐病故,其子珠尔默特纳木扎勒即位,西藏再一次进入多事之秋。

乾隆十四年(1749年),命令满洲镶红旗勋贵纪山前往西藏担任驻藏大臣,这是正常的更换。纪山曾任四川巡抚,也曾从征大小金川。但纪山不知道,自己正在走上一条死亡之路。

纪山到西藏后不久,就上密奏给乾隆皇帝,说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性格狂躁,部下都有怨恨之心,又和七世达赖不和,和自己的兄长很有可能爆发内战,作为措施,纪山提议再次让七世达赖喇嘛离开拉萨。乾隆的回复颇为严厉:他认为纪山惊慌失措,“见识甚谬”。并在当天就命令老成的傅清返回西藏,协同纪山一同办事。

边坝寺,类乌齐—边坝—洛隆是进藏路上险要的路段之一。

和看似冷酷,其实非常文艺的雍正皇帝不同,乾隆是心思缜密的“腹黑皇帝”,他对自己的大臣纪山也并不放心,他在纪山的驻藏大臣衙门里安排了眼线——驻藏粮务通判。这位眼线的报告对纪山大大不利。

眼线报告,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态度出奇热情,他跪地请安,喊纪山为叔叔。席上又送纪山猞猁皮、马、佛像、白银1000两,纪山和他的关系异常亲密。

于是,乾隆认定:纪山被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愚弄了,纪山完全不能驾驭局面。乾隆一旦对大臣生疑,其下场都是悲惨的,纪山的可悲命运,到此已经注定了一半。

和洛霍斯之战,爆发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图中左为清军,右为回部和准噶尔部,可见当时双方的基本装备情况。

纪山固然有过失,然而在纪山时代,驻藏大臣的确有难言的苦衷。通向北京的道路在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控制之下,消息可能被随时封锁和堵塞;驻藏大臣在西藏各地并没有代表和耳目,也没有足以威慑野心家的武装。换句话说,纪山在拉萨,是孤家寡人,处于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枪林箭雨之中,他看似毫无态度,一味迎合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实在是力不从心。

悲观而现实的乾隆已经在考虑各种“斩首”行动。包括正面进军,斩杀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然而经过大小金川之战,元气大伤,再战实属下策。

还有一个办法简直是武侠小说的情节,清军高手以护送章嘉活佛的名义入藏,寻机刺杀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此计连乾隆也觉得过于冒险。

乾隆决定一切按兵不动,让接替纪山的傅清来决定,随机又让拉布敦星夜赶往西藏协助。这位傅清大有来头,乃是正牌国舅爷,乾隆皇后富察氏的哥哥,后来乾隆朝名将傅恒的哥哥,他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侄子。

这已经是第二位富察家族出身的驻藏大臣了。再看拉布敦,此人的祖先从清太宗时代就从军打仗,到了拉布敦这一代,勇力绝伦,能拉强弓,曾远征准噶尔,屡有战功。

双忠祠建于1751年,位于北京外交部街原石大人胡37号,合祀都统、一等伯傅清和左都御史、一等伯拉布敦。如今那里的人已经很少知道这处建筑的典故了。

在并非正史的清代笔记《啸亭杂录·卷九·拉傅二公》中,有这二位驻藏大臣更加鲜活的记录: (拉布敦)公多巧思,每剪制衣服,修理洋钟表,皆称绝伎。傅(清)为孝贤纯皇后之兄,性甚忠鲠,其弟文忠公(今后大名鼎鼎的傅恒)贵,公尚於人前呵叱之。”

乾隆选这二人,一为皇亲,一为武将;一在笼络羁縻,一在图穷匕见,实在是用心良苦。

历史的结点,转动到傅清、

拉布敦的身上。

喋血通司岗

3月天气,乍暖还寒,被乾隆认定为“无能,受蒙骗”的前驻藏大臣纪山上路回京,谁都知道纪山这一去,虽然不至于被处死,但被革职降级是一定的。

双忠祠建于1751年,位于北京外交部街原石大人胡37号,合祀都统、一等伯傅清和左都御史、一等伯拉布敦。如今那里的人已经很少知道这处建筑的典故了。

纪山走了,坐镇拉萨的傅清、拉布敦依然如履薄冰。两人几乎无兵可用,耳目闭塞,密探消息未必准确。和北京的联系既漫长,路上还可能会被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人截取。夏天就在焦虑中过去了,到了秋天,风声骤紧。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在后藏一代活动,并且乘机清算了后藏地区父亲的老班底,他的大军说是在旷野上狩猎,一个转身就是造反。

随着秋天到来,两个有血性的满洲汉子的讨论结果,是豁出胆去干一场,当机立断。硬拼是拼不过的,但是他们可以利用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轻敌这一点,将其斩杀。地点就选在驻藏大臣当时的衙门,如今冲赛康扎康的通司岗。

乾隆十五年的通司岗什么模样,不得而知。傅清和拉布敦的想法是,等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进门之后,大门一封,当时数落罪状,将其斩杀。悬头高墙之上,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部下于是作鸟兽散,等皇帝另行册封新的西藏统治者,这是最好的打算。

画中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廷派军进入西藏驱逐准噶尔的场景(上图)。乾隆皇帝游猎图,这位皇帝不遗余力展现自己勇武的一面(下图)。

如果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部下不散,反而来攻打通司岗呢?那便只有死战一条路。就靠手下几十人,想要在拉萨抵抗乱军直到乾隆的援军几个月后赶到,无异于天方夜谭。珠尔 木扎勒的部下会鸟兽散吗?傅清和拉布敦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汉子,他们知道对手也是上过战场的军人,二人在决定之时,就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为何敢只身前来?傅清和拉布敦的宝就押在这一点上:珠尔穆特纳木扎勒认定这二位满洲贵族,不敢铤而走险,做出这等以卵击石的事情来。

乾隆十月丁丑,乾隆接到了傅清和拉布敦的最后奏章,打算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一举拿下。并且二人担心乾隆再下旨意阻挠,特别说明不待请旨,见机行事。

就在乾隆收到奏章前,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发生

当天(乾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傅清和拉布敦请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前来通司岗衙门,大门关紧之后,傅清突然拔刀,杀死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两人协同杀死其随从多人。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部下罗桑扎西从楼上跳下,前往召集同党数千人,包围通司岗衙门。当时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是否反抗,为什么不将其劫为人质,这一切都只有当事人才能回答。而当事人都已经随着通司岗衙门一块倒塌在浓烟烈火中了。

布达拉宫的七世达赖喇嘛听到这一消息,也大为吃惊,赶紧派遣了哲蚌、色拉寺的喇嘛和高级僧官前往劝导。然而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部下罗桑扎西已经杀红了眼,他的部下用刀逼迫达赖喇嘛的代表退后。达赖喇嘛没有办法,只有赶紧组织驻藏大臣在外的部下还有汉族商人等立即进入布达拉宫避难。

平定伊犁受降

通司岗衙门被焚毁和攻破了,两位铁血满洲汉子的最后结局也有不同说法,傅清是身中多刀之后,担心被俘,爬上二楼后自杀的,拉布敦则更为壮烈,据说他手刃数十人后,跳下楼顶,以刀剖腹,肠流满地而死。消息几个月后传到北京,乾隆也为之泪下。

能修理钟表的巧手,皇家难得的耿直,都消失在了通司岗的瓦砾之中。

死者中还包括主事策塔尔,参将黄元龙,笔帖式齐诚自刎未死,阵亡将官2人、兵49人、平民77人。

该来的终于来了,该打的仗也一定要打——这对于时年满四十的乾隆是一个严重的教训,他原本想绥靖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换来的却是两位大臣的死难。

十一月间,四川总督策楞和提督岳钟琪两位大将从打箭炉(今康定)率数千士兵出发,前往西藏,稳定藏局。

十一月乙卯,乾隆上谕给通司岗一事做了总结,这篇不短的上谕中,乾隆颇为痛心地说,如果两位大臣静候圣旨,可能未必会死,然而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反形毕露,如果不动手,或许反而会遭毒手。两位大臣苦心筹划,杀死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保全了藏局,居功至伟,临阵捐躯,奋不顾身。如此实心为国的大臣,无法让其寿终正寝,怎么能不隆重悼念呢。

于是傅清、拉布敦死后的荣誉如云而至。两人追赠为一等伯爵,入贤良祠悼念。在通司岗遗址和北京兴建双忠祠,乾隆亲自前往北京的双忠祠祭奠,可谓哀荣至极。

乾隆在上谕中着重说明,这不是鼓励臣下好大喜功,引发矛盾。“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这些发自18世纪的话语掷地有声,成为有清一代治藏不变的宗旨。

更重要的是,通司岗事变,两位驻藏大臣和军民的血,终于让乾隆看清了现实——必须对西藏的制度进行彻底整顿,确保藏地不再出现周期性的动乱。如稍有苟安之心,几十年后必然再次动乱。

于是就有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十三条》,由策楞等议定,并经乾隆批准。

1.确立四噶伦制度;

2.重大事物必须请示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并得到其盖印批准;

3.地方官员的任命须禀告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审定;

4.地方官员的治罪须禀告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审定;

5.各寺堪布的任命须经达赖喇嘛批准;

6.裁汰多余的官员;

7.卫藏地区设立两位代本(带兵官),保卫藏地安全;

8.噶伦、代本的任命必须有皇帝的旨意许可;

9.不允许贵族私占百姓;

10.使用乌拉驿站,须经达赖喇嘛许可;

11.达赖喇嘛内库物品,不可私动;

12.阿里、黑河(那曲),应派可靠之人管理;

13.达木(当雄)蒙古人,分为八佐领,直接受驻藏大臣差遣,保护驻藏大臣。

这是重新确立了噶伦共同执政的原则,将人事任免、财政权收归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从内地通向西藏的驿站之重要,一定要置于驻藏大臣的直接管理下,并且还将当雄的蒙古骑兵武装归于驻藏大臣直接管理之下。

看似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还有一笔账需要清算——纪山。

此时前任驻藏大臣纪山已到西宁,他想必也听说了通司岗的事变。如果通司岗事件不发生,纪山尚可保命,此刻纪山已经明白,对傅清、拉布敦的纪念越隆重,对他的秋后算账也会越残忍。

平心而论,纪山驻藏期间,确实有过错,直接导致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骄横;然而正如前文的分析,纪山有其难言的苦衷。何况收银1000两之事,纪山当时就向乾隆做了汇报,显然是无心贪污。然而在通司岗的血迹之下,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乙丑的上谕以诛心的言论给纪山判了死刑——“本应在菜市口砍头,但念其父亲战死,准许纪山自尽,刑部尚书阿克敦、内大臣嵩寿前往监督其自尽!”

纪山死了,乾隆的怒火并没有平息,一道圣旨千里奔驰,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的妻子(已被送还青海老家)处死。

在通司岗的灰烬之上,一个旧时代终于散去了,焚后的废墟依然烫手,冲赛康恢复了以往的热闹。清乾隆十六年藏历二月初一,星耀吉日,4位新任噶伦进入布达拉宫,接受皇帝的任命。

猜你喜欢
驻藏达赖喇嘛大臣
圆桌会议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拉藏汗新立六世达赖喇嘛背后的政治因素(英文)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转危为安的大臣
驻藏官兵睡眠的认知心理特点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卖羊
清军驻藏与阿拉善和硕特的关系
清代驻藏大臣设置时间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