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
摘 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内生性要求;科学认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处理好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于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必须要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解决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其理论体系的内生性要求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命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提出时代化问题并不是针对“过时论”等提出的外在要求,而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始终保持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其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时代化的要求。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到与社会实践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要求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的,纵观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总是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实践密切相联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必须服务于实践,在不断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完善,这就要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刻研究实践、总结实践,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这一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其内生性要求还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也必须以发展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另外,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科学阐发的基础上,它的产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这种高度严密的科学性要求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发展创新其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完备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是我们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其实践性、批判性的理论本质要求它必须不断地发展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會实践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到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它是一种不断自我更新,具有开放性的学说,它为后人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过“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提供的是行动的指南,供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要求。
我们当在新形势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要求提出来,并不是指我们现在才去关注它的时代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内在地包含时代化的要求。而且,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也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正因为我们党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批判性本质,始终紧密联系中国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才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要求更为迫切,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的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等重大问题密切关联。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正确把握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把它当作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科学成果基础并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而创新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必须要坚持,这是原则。但是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要注意区分哪些是适用与一切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哪些是适应某些社会的理论,哪些是特定条件下对未来社会的具体描述,要随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态度,一种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包医百病的绝对真理,是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另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看成行动的指南,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前一种是形而上学式的理解,后一种是辩证法的态度。恩格斯在谈到辩证法时曾经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16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思想体系。我们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一些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形而上学地看待客观情况,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顾事物的发展、变化,把适合于一定条件的认识看成适合于一切条件的永恒真理,这样当然会脱离实际而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将这个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仍有一个不断“时代化”的问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2]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J].《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1).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 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