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联合毒力

2016-11-19 03:18焦沙沙许弘毅姚安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

焦沙沙 许弘毅 姚安庆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唑、噻呋酰胺、氟环唑及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唑和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0.228 1、0.290 4 mg/L;其次是噻呋酰胺,EC50为0.624 6 mg/L;苯醚甲环唑活性最差,EC50为4.404 6 mg/L。选择丙硫唑和噻呋酰胺6种配比(5∶1、3∶1、1∶1、1∶3、1∶5、1∶7)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4.96、164.91、193.19、224.93、226.61、274.09,表明两种药剂间的联合毒力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7时,增效最为显著。

关键词:丙硫唑;噻呋酰胺;水稻纹枯病;联合毒力;共毒系数

中图分类号:S482.2;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4-0915-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4.025

Combined Toxicity of Bactericide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Rice Sheath Blight

JIAO Sha-sha, XU Hong-yi, YAO An-q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05,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toxicity of virulence albendazole, thifluzamide, epoxiconazole and difenoconazole on rice sheath blight was determined by growth rat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bendazole and epoxiconazole on rice sheath blight with higher toxicity,EC50 was 0.228 1,0.290 4 mg/L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was thifluzamide,EC50 was 0.624 6 mg/L; Difenoconazole toxicity was worst, the EC50 was 4.404 6 mg/L. Select albendazole and thifluzamide 6 ratio (5∶1,3∶1,1∶1,1∶3,1∶5,1∶7)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toxicity to rice sheath blight, the co-toxicity coefficient CTC values were 124.96,164.91,193.19,224.93,

226.61,274.09,which showed that two kinds of combined toxicity among medicaments with synergistic action, which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he mass ratio of 1∶7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synergism.

Key words: albendazole; thifluzamide; rice sheath blight; combined toxicity; co-toxicity coefficient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稻作的三大病害之一,是水稻发病频率最高、发病面积最大的病害[1]。随着水稻施氮肥量增加,纹枯病发生危害日趋加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2,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期正好是水稻的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此时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时期,光合作用受阻,直接影响水稻营养物质的转化和积累,造成水稻千粒重下降,结实率降低[4]。虽然现在对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化学防治仍是主要的防治方法[5]。试验采用4种杀菌剂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旨在筛选出最优的杀菌剂组合及其复配比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20 g、去离子水1 000 mL、pH 7.0,分装,灭菌。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由长江大学病理实验室提供。

供试药剂主要有10%丙硫唑SC(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40 g/L噻呋酰胺SC(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30%氟环唑SC(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40%苯醚甲环唑SC(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供试杀菌剂单剂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6]。将供试药剂分别取0.1 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无菌水稀释、定容,再采用等比稀释法稀释至浓度如表1所示,另设无菌水为空白对照。

将病原菌提前在25 ℃下活化12 h,在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4 mm的菌饼,并接种到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和空白对照中,各处理重复3次,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25 ℃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按下式求菌落生长抑制率。

用DPS软件统计分析供试药剂的毒力方程及EC50。

菌落生长抑制率=

■×100%

1.2.2 供试杀菌剂间混合的增效作用试验 试验采用等效剂量比较法[7]。以丙硫唑作为基础药剂,将其他三个药剂与其混配。首先配制出单剂的致死中浓度,按等毒剂量2∶1、1∶1、1∶2三个比例进行初筛,考察其增效作用。

1.2.3 最佳复配组合的联合毒力测定 将入选最佳组合设置6个比例混合,按孙云沛共毒系数法[8]评价其联合毒力。即CTC值小于80为拮抗作用,大于120为增效作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供试单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丙硫唑和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228 1、0.290 4 mg/L;其次为噻呋酰胺,其EC50为0.624 6 mg/L;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4.404 6 mg/L。

2.2 不同杀菌剂复配的抑菌效果

由表3可知,3组杀菌剂不同组合不同比例中,丙硫唑与噻呋酰胺的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即表示该组合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2.3 最佳复配组合联合毒力测定

由表4可知,丙硫唑和噻呋酰胺不同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显示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1∶7时的共毒系数最大,即增效作用最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丙硫唑、氟环唑、噻呋酰胺和苯醚甲环唑均对水稻纹枯病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丙硫唑和噻呋酰胺复配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按质量比1∶7时的共毒系数最大,即增效最为显著。

丙硫唑和噻呋酰胺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试验尚未见文献报道,其增效作用机理及其田间药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任何一种杀菌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风险[9,10],而不同药剂混配是降低其风险的有效策略。丙硫唑属于新一代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通过阻断真菌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c1向细胞色素c的电子转移,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导致病原菌孢子不能发芽,并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噻呋酰胺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丝核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11],主要靶标是病原菌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就抗性治理策略而言,两种药剂复配显然具有较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琳.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 张 舒,罗汉钢,张求东,等.氮钾肥用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6):732-735.

[3] 李 虎.氮肥对超级稻冠层特性、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4] 陈德权.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4, 44(1):28-29.

[5] 任春梅,高必达,何迎春,等.水稻抗纹枯病的新进展[J].植物保护,2001,27(4):32-36.

[6] 赵 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40,143.

[7] 陈年春.农药生物测定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8] 陈 立,徐汉虹,李云宇,等.农药复配最佳增效配方筛选方法的探讨[J].植物保护学报,2000,27(4):349-354.

[9] 孙 雪,侯志广,赵晓峰,等.多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J].农药,2015,54(2):139-142.

[10] 常望霓.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11] 吉沐祥,陈宏州,吴 祥,等.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作用[J].农学学报,2014,4(1):15-18.

猜你喜欢
水稻纹枯病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助剂“激健”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应用初探
1株不动杆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比较试验
4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