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医类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2016-11-19 14:48张莹莹聂瑞华袁富强李家荣陈俊杰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中医伤寒论信心

张莹莹 聂瑞华 袁富强 李家荣 陈俊杰

作者简介:张莹莹(1987-),女,汉,江西景德镇人,助教,医学硕士,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24-01

近年,中医药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习近平主席曾把中医药比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除了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外,笔者认为发展中医药还需从源头做起,即中医药的发展要从人才培养抓起。反思现行中医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念缺失可能首当其冲。据调查,部分学生对中医的学习缺乏信心,对中医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中医思维欠缺,对中医临床疗效持怀疑态度。

一、信是学的基础

1.授业者层面

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师做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应仅停留在传播、教授专业知识、答疑解惑的层面。在“授业”的同时还应不忘“传道”,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对中医产生信念。因为,学生对一门学科兴趣的开启,始终站在人才培养一线的教师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以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教学为例,刘老师常会以一些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学习《伤寒论》的兴趣。例如在上第一堂课时,刘老师经常会问学生:中医经典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学习经典?《伤寒论》真的那么神奇吗?大家有必要去学吗?想知道学好《伤寒论》的秘诀是什么吗?先让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刘老师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对以上问题一一解答,并明确指出学好《伤寒论》最重要的是信念,信念是学好中医的基本前提。这对《伤寒论》的景仰与崇拜之情,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渴望。

2.学习者层面

中医事业是否兴旺,人才培养是关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开始学习中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曾有学者对大学生学习中医的障碍进行分析,发现以下4点反差构成学习传统中医学的严重障碍,它们分别是:(1)现代科学与两千上多年前的传统医学科学所形成的时代反差;(2)已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形态与传统医学知识形态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反差;(3)已熟悉的现代科学知识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与陌生的古代科学知识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反差;(4)已习惯的现代思维方式与从未体验过的传统医学思维方式的反差[1]。这些反差无疑是学生们学习中医的拦路虎,怎样才能排除这些困难,走好中医之路呢?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有热情的心。”这里的“心”,我们将它理解为“信心”,换而言之,学生自己要相信中医,要对中医有信心,这样才能学好中医。

二、学是信的延伸

1.文化熏陶,播种中医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中医院校作为文化的承载者无疑肩负着发扬中医文化,播种中医自信的使命。

高校在关注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营造出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在学校的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激情飞扬的教室,还是朗朗读书声的长廊,无论是书香馥郁的图书馆,还是郁郁葱葱的林荫小道都可以布置成文化宣传的载体,融汇中药名、方剂名、名医画像、医学典故等文化内容。在学校的文化讲坛方面,除了发挥中医名师、临床专家、国医大师的示范性作用,还应邀请各学科专家尤其是国学大师的参与。许嘉璐先生就曾说:“中医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医不是单纯的医学,它是哲学、心理学、天文气象、环境科学、动植矿物等等的综合学科”[3]。所以,中医是一门“集大成之学”,是医学,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感知这无处不在的中医文化,在此熏陶下,中医青年对国学、对传统医学的文化底蕴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逐渐形成了中医的思维模式,认可中医文化价值,在内心深处播种中医文化自信的种子,开始有了探索求知的欲望。

2.学习经典,孕育自信

江西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对100名名老中医的成才经验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高度重视和重视经典学习的名老中医有89人,各名老中医主研医籍仍以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及其注解书籍为主,占总频次的61.95%,最值得推荐的古代医家为《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4]。由此可知,中医经典在中医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90%的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均离不开中医经典的学习。

3.结合临床,生长自信

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疗效的好坏往往能使学生真正体会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坚定中医学习的信念。中医学的很多理论虽多以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但其理论无不源于临床。像《伤寒论》397条条文,有学者认为这实为397例生动的、典型的、精辟的、疗效显著的医案。再观近代名医的成才之路,无不是读书与临证相伴而行。所谓自信并非天然形成,我们播种了求知的种子,打好了理论的根基,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同时在临床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升华理论,力图用临床疗效来生长我们的自信。

总之,学习中医信心很关键,信心是学习的基础,学习是信心的延伸。“存在即合理”,5000多年的历史,已对中医做出了最好的检验。古罗马时代著名哲学家塞内加曾说过:“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对于中医学习来说,

我们需要用信心孕育信心,中医不会“削足适履”,纵然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涤平.用中医思维培养“铁杆”杏林学子[J].江苏中医药,2008,40(11):9-11.

[2]王文锋.论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l3(3):81-84.

[3]许嘉璐.中医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3,6,12(8).

[4]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7-90.

猜你喜欢
老中医伤寒论信心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中医坐诊
KX5的耐心与信心
周来兴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