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汪华琴(1982.8-),女,讲师,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现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辅导员。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高职公共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基于模块化项目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化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62-01
《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对象是大一的学生,这门课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和生僻,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六大模块,五个环节”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思路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转化为多个教学项目,然后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使学习有十分明确的目标,使教与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围绕社会实践、应用的实际需求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六大模块“计算机理论基础”,“WINDWO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基础”,每个模块设置项目,项目教学过程设置“根据学生情况组建项目小组,提出和分析项目、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以及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各环节以任务驱动。
二、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独立制定计划以及实施,然后自行组织和安排学习,共同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评价项目成果。
1.调查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组建项目小组
分组前,老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先通过调查问卷基本了解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制定相应的分配小组策略,分配小组时我们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同时,进行适当调整,把水平高的同学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搭配合理,避免强强联手,做到大家可以互相帮助。
2.提出以及分析项目
项目的提出非常关键,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又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进行创新。
项目提出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形成大体的思路。在这里,不需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完成。
这里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例如在WORD模块教学项目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出多个项目任务,供学生选择其中的角色。比如,由学生扮演公司的职员,教师提供招聘要求,需要学生设计制作招聘用的宣传文件。
3.制定小组项目计划
在学习小组组建成功后,小组成员根据学习的知识来分析项目,研究解决的方案,由组长负责,进行详细分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跟踪了解项目小组的方案,如果方案有很大的问题,要及时为学生指出。
4.小组合作、实施计划
学生根据分工和合作的要求,按安排好的程序完成任务,必要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和必要的材料,在实施计划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稍差点的学生,一起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5.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交流、成果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在这个阶段,先由学生谈遇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以及收获,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大家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然后由教师总结项目小组完成的情况,并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强调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没有完成的小组也要鼓励他们继续完成。
三、总结
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运用过程中要做好每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岗位需要,不断探索,更新案例,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范彬.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
[2]赵宜珍.基于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10).
[3]余金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