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岂能淡化文体意识

2016-11-19 12:48赵美琪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强化淡化

作者简介:赵美琪(1992.1-),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摘要:追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导致的学生写作文体意识的淡化现象本源,折射出的是语文教育界文体意识的淡化和急功近利的风气,因此必须明确文体对于中学生写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

关键词:文体意识;高考作文;淡化;强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61-01

一、高考作文文体意识淡化溯源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的规定可以追溯到1999年,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在此拉开大幕。人们逐渐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后,在那一年的高考作文中加入“记忆可以移植”为主题。这是一篇材料话题作文,不但在内容上新颖独特,在文体上也突破了以往作文单一文体的限制。在随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学生表达与交流这一项中指出:“学生写作应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我们观其初衷不难发现,其宗旨是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然而从文体不限之后,翻看各省高考作文不难看出,学生对文体不限的理解逐渐转化为对文体意识的淡化。高考作文中涌现出大量的学生自创型写作体式包括日记体、书信体、古文体、说明书体、访谈记录题等等。这其中确乎出现过如“赤兔之死”无诚信先生的诊断书”等形式内容上的佳作。但更多的学生作文往往信马由缰,为了创新而创新出的四不像文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篇作文议论里掺杂着记叙,说明文里掺杂抒情,加之几句拗口的诗文再串联起一堆华而不实的辞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则是以考带学的教育态度造成的,写作成为一场无情的战争,文体的限定自然成为夺人眼球取得高分的正面敌人,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学也日益变得僵化呆板,这样的教法早已经违背了作文“文体不限”的初衷,学生文体意识的淡化折射出的是整个语文教育界文体意识的困乏与急功近利的风气。我们不禁要问中学生为什么要写作?

二、文体对于中学生写作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写到“人类是社会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知道,而且知道的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到一种压迫,非要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型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唱歌,做出种种动作和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要推写作。”从叶先生对写作的理解不难看出,写作训练归根结底是要学生写真话,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如果“以我手写我心”是写作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那么表达“如何以我手写我心”方法却是需要教师一点一滴指导训练的。2011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作的文体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作家。学生的写作也不同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而且就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说,他们与真正意义上文学创作尚有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分类的文体训练才显得至关重要。“文体是生活转化为艺术的中介机制,思想、意识的传达是不可想象的。”叶圣陶在《国文百八课》文章的分类中将学生作文的几种类型加以概括总结,“记叙文记事物的形状、光景;叙述文叙事物变化的过程。说明文说明事物和事理。”学生写作的几类简单文体虽然称不上研究性论文或文学著作,但是却可以通过诸多的训练与积累运用到实际生活乃是以后更为深入的文学创作之中。这些都不是背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套几篇作文模板可以完成的。

三、强化文体意识的三点建议

既然文体意识对学生的写作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文体意识,规范他们的写作呢?笔者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细化评分标准。在全国各地淡化文体的评分标准时,江苏这样的文化大省仍然把文体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把文体混乱与跑题作文放入一档评分标准中。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原本是命题者希望规范考生的写作,却导致学生考场写作文体的混乱。由此看来只由命题人制定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阅卷人的严格把关,才能真正让学生教师清醒的意识到文体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规范。二是建议高考作文考题形式适当转变,可以一题多考。高考作为指挥棒除了选拔人才的目的,更要有举偏补弊的意识,写作是为了抒发真实情感而另一方面也应该服务于工作、生活。说明文、应用文这类在高考评分中不容易取得高分的文体想要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强化阅卷标准之外,在考试的形式上也应做适当调整,把这类文体纳入到考题中,作文一题多考。在加强作文文体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应用文片段写作考试,让踏踏实实接受过文体训练的同学得到理想满意的分数,确保在强化文体的同时高考评分的公平。三是教师循序渐进,加强学生文体训练。教师文体训练应该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更掌握作者是如何用运用各种文体达到妙笔圣花的效果。须告诉学生一些看似文体并不清晰的却精美的文章背后是作家辛苦的付出,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后得到的精华。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各类文体写作以提高学生写作的整体能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应为学生终身发展之需要考虑,学生写作培养原本路阻且艰,需要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上下求索。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版.

[2]中国教育科学研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56.

[3]叶绍钧,夏丏尊.国文百八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9.

[4]普通高中语文课标,2011版.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强化淡化
“文体意识”的觉醒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稳定 衔接 淡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