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涛 何小云
摘要 从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思路与对策措施,为今后在芒市有效地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芒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查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問题;对策;云南芒市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59-02
1 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芒市农作物秸秆生产量
芒市现有耕地面积46 850.47 hm2,其中水田20 477.2 hm2,旱地26 373.27 hm2。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以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油料作物、甘蔗、烟叶、蔬菜、果用瓜类为主。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46 850.47 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 812.6 hm2,总产量5 166 t;玉米种植面积6 452.4 hm2,总产量28 087 t:豆类种植面积1 078.33 hm2,总产量1 540 t;水稻种植面积19 002.4 hm2,总产量125 907 t;薯类种植面积936.6 hm2,总产量2 458 t;烟叶种植面积4 570.27 hm2,总产量10 053 t;甘蔗种植面积10 962.27 hm2,总产量656 588 t;蔬菜种植面积3 560.13 hm2,总产量43 792 t;果用瓜类种植面积2 336.67 hm2,总产量41 141 t。按照常规谷草比计算,年产秸秆630 600 t。其中:小麦秸秆(1.0∶1.4)7 232.4 t,玉米秸秆(1.0∶2.0)56 174 t,豆类秸秆(1.0∶1.5)2 310 t,水稻秸秆(1.0∶1.3)163 679.1 t,薯类秸秆(1.0∶0.25)614.5 t,甘蔗秸秆(1.0∶0.34)223 234 t,烟秸秆(1.0∶0.66)6 621 t,其他作物秸秆170 735 t。
1.2 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目前,芒市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简单粗放的低水平,远未满足新形势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用作饲料。当地农民大多是将秸秆直接或粉碎后饲喂牲畜,氨化、青贮处理后饲喂的较少,饲料适口性较差,利用率较低。二是田间焚烧。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烟雾粉尘,造成环境污染。三是作肥料还田。芒市农作物秸秆作肥料还田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堆制堆肥2种。近年来,芒市农业局始终注重秸秆再利用,加大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并成功争取到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该项目通过施用秸秆腐熟剂来实现秸秆还田的目的,2012—2013年,全市累计实施有机质提升面积2万hm2,发放秸秆腐熟剂633.33 t,涉及全市11个乡镇,80个村委会,为芒市秸秆充分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燃烧、丢弃。虽然液化气、电饭锅等新型能源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在芒市仍有部分农民将秸秆作为燃料使用。这2种利用方式不仅浪费秸秆中的养分,而且产生大量的烟雾粉尘,形成垃圾,不利于环境保护。五是秸秆的其他利用方式,主要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沼气原料及生活用品、工艺品的加工原料等[1-2]。
2 存在的问题
2.1 市、乡2级政府部门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重视
市、乡2级政府部门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缺乏认识,认为秸秆是废物,忽视其资源性和利用不当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突出表现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不到位,致使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滞后,加工处理设备、设施严重不足。
2.2 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多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性的引导、宣传、监管力度不大,以及农民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种植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农民对综合利用秸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再加上收获处理秸秆费时费力,使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积极性,为图省事、省钱,常将秸秆丢弃或焚烧。近年来,芒市农业持续高产稳产,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示范、宣传腐熟剂的操作规程和重要性,但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强,认为施用秸秆腐熟剂操作起来繁琐,又没有尿素、复合肥等见效快,因此在领到腐熟剂后没有完全按照相关规程和要求施用,使得秸秆腐熟剂没收到应有的效果[3-4]。
2.3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
芒市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是制约当地秸秆利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现有的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如生产中缺乏秸秆收获、打捆、还田的配套机具。二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规模较小,大面积推广使用中遇到了耐用性、适用性、价格高、维修率高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推广利用。三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户将煤炭、液化气、电器等作为生活燃料,耕地大多施用化肥,秸秆作为燃料,而且全市沼气普及利用率普遍低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利用问题。
2.4 秸秆收集贮运设施设备不配套
秸秆分布分散,体积蓬松,易潮湿,收获季节性强,再加上田间道路网不配套、没有专门的运输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秸秆收集和贮运成为秸秆开发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5]。
2.5 劳动力缺乏
秸秆综合利用时期常和农忙时间相冲突,而秸秆的收集处理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为图省事,焚烧或丢弃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芒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很多青壮年往城市转移,农业活动主要由留守在家的老人完成。当农作物收割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来搬运秸秆,因此为了方便,老人们采取现场焚烧的方式来处理秸秆。
3 对策
3.1 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乡2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要逐渐形成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秸秆综合利用形势。对秸秆利用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应预先进行研究,提出具體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充分发挥政府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3.2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一是从政策上对秸秆综合利用倾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惠政策,为农民个人、相关企业利用秸秆创造条件。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如对秸秆利用的农户,按照其利用秸秆的方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补贴。对综合利用秸秆的企业,减免相关费用。三是进行机具和设备补贴。将收获、打捆等小型秸秆利用机械和企业使用的大型秸秆利用机械都列入农业机具购置补贴的目录,加快秸秆利用机械化的进程。
3.3 部门联合,加大宣传
市、乡2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组织试点、重点项目实施和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农户、典型技术的示范带动效应,用实际效果引导、教育农民群众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积极采用综合利用措施处理秸秆。市农业局与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社等新闻媒体,向全市尤其是芒市镇、风平镇、轩岗乡和遮放镇等坝区农村大力宣传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推广秸秆利用综合技术。引导广大农户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变方法,使提高广大群众对焚烧秸秆危害的认识,减少焚烧秸秆[6]。
3.4 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一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二是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充分利用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机械耕种和收割,严控收割茬口,提高秸秆还田率,从源头上杜绝秸秆焚烧行为。三是加大腐熟剂的推广力度,由市农业局牵头,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为主体,灵活开展动员工作,确保95%以上的农户把腐熟剂施用到田;继续加大腐熟剂施用方法的技术培训,手把手教农户,确保100%村民小组都接受过培训。四是农户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来编织帽子、垫子、手工艺术品等。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充分利用,尽量减少秸秆焚烧。五是无法直接还田的秸秆,如西甜瓜、菜用瓜、油菜、甘蔗秸秆等,可采用堆肥技术制作有机肥,进行循环再利用。
3.5 多措并举,督促引导
芒市秸秆资源丰富,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秸秆饲料化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技术成熟的企业新建秸秆饲料基地等,最大程度地消化辖区内作物秸秆,并向周边县市辐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积极鼓励农户新建沼气池,推广沼气照明、沼气做饭等,扩大沼气的使用范围。用多种手段,督促引导广大群众由焚烧秸秆向综合利用秸秆转变,切实降低因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6 加强监测,实时跟踪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确保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量,减少空气污染,要加强秸秆利用监测,实时进行跟踪和调查。
4 结语
目前,芒市的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结合芒市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秸秆资源状况,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生态化种养结合等适合芒市现状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对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芒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
[1] 肖体琼,何春霞,凌秀军,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0(12):31-33.
[2] 叶宏,陈军辉.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困局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2):37-40.
[3] 胡兵.实例探讨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44-45.
[4] 王宁堂,王军利,李建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7(2):112-115.
[5] 管叔琪,汪建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3):21-22.
[6] 汪翔.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45-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