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建构途径

2016-11-19 23:23邓团郭耿阳�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篮球运动篮球

邓团 郭耿阳�オ�

[摘要]校园篮球活动文化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渠道。阐述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师生了解篮球运动的作用提供借鉴,并提出了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建设的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建立校园篮球体育社团;完善篮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育人功能建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5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篮球各种赛事(NBA、CBA、CUBA)的茁壮成长,篮球运动深深吸引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眼球,在中小学校园中开展篮球运动,使校园形成一种篮球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小学校园开展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以及中小学校园开展篮球运动的途径,为学校开展篮球运动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的育人功能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将“健康第一”摆在学生发展的首位,健康应该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学校进行篮球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1.促进身体素质的发育

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进行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而篮球运动也不例外,篮球运动的技能、战术、能力都需要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这更有助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突出的表现,同时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更有助于身体各项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校开展篮球运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篮球运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首先,篮球技术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人体各个部位、各个关节相互配合、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进行,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肌肉活动完成的,而肌肉活动总是以不同程度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以及肌肉的协调性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因此,进行篮球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弹跳等身体素质,进而培养不同类型的篮球运动员,如NBA中力量型的奥尼尔、灵敏型的乔丹、速度型的艾弗森等。其次,篮球运动能改善人们的机能状况,塑造强大的体魄,促进人体技能的发展,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学生进行篮球运动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呼吸系统的进一步发育,身高体重的增长,使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朝着健康方向前进。

2.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学中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个体的认知、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并能够保持正常的心理调控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一致,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一致。

中小学校园中开展篮球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精神熏陶的价值。首先,篮球活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陶冶。中小学校园中开展篮球活动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精神需求,塑造每一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篮球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篮球活动是一项团体活动,团体的荣誉都归功于每一位成员,因此它在带动优秀、活泼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使消极、冷淡、自信心不足,自卑的学生转变对自己的看法,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进而发展到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上来。第三,篮球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认知水平。俗话说,积极的行动来源于正确而有效的认识。篮球运动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开展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全校师生积极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进而提高人们对篮球的认知和对体育知识的认知。第四,促进智力的发育。经常参加篮球运动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以及思维和想象能力。

中小学校园中开展篮球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心胸开阔、镇定自如、坚定不移,能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浮躁的社会中进行激烈的竞爭。

3.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在社会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处事态度、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在社会对人、对事的能力。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运动,只有团体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相互信任才能取得胜利,篮球活动的开展具有群众性、协同性和交往性,篮球技术的提高需要球员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才得以共同发展,战术的布局需要球员共同协作,出谋划策,球员之间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篮球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篮球活动在发展学生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质的同时,在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首先,篮球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协作、交流,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篮球运动具有多变性,在篮球赛中需要球员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处理球赛中的突发事件;第三,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活动,需要发挥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中小学校园中开展篮球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二、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的构建途径

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篮球活动文化的认识,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其次注重篮球活动文化的物质文化的建设,为篮球文化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完善各系列篮球文化的制度建设,为篮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与传承建立制度保障。

1.建设校园篮球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主要指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知识的认识等,要提高校园篮球精神文化,首先要加大领导对校园篮球文化的重视,提高其对篮球文化的认识,加大对篮球文化的宣传,为学校营造一个篮球文化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篮球文化的认识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宣传,只有宣传才能广为人知,学校也不例外,要想建立巩固、持久的篮球活动文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小学如何宣传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呢?首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教授学生篮球运动的技术和各种战术,组织各系列比赛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使学生不自觉地对篮球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投入篮球运动中。其次,在体育教学之外,学校应该多多组织各种篮球比赛,通过各种系列讲座、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在学校的宣传栏借助于标语、球星图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作用,组织学生欣赏和观看体育比赛、充分发挥媒体和板报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宣传和渗透篮球活动文化知识。

(2)加强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结合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将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到的技能战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篮球文化的传播中,将体育教学中学习到的篮球技能战术运用于课外活动组织的比赛,运用于学生的大课间操,运用于课余体育训练,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物力支持,还为学生提供技术保障,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完善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篮球物质文化包括篮球场地和篮球器材设施等。篮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学校进行篮球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为了使中小学篮球文化得到发扬,必须拥有充足的篮球器材设施和进行篮球运动的场地。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学校的教育要具有“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讲话”的效果,也就是说学校要发扬篮球文化,就必须注重校园篮球场地的建设和篮球器材设施的使用,使场馆的建设和器材的使用具有艺术性,具有较深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篮球器材的使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具有本校自身的独特性。如篮球运动场的建立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规划建设,篮球器材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适当使用;校园中体育建筑、雕塑要加入篮球文化的元素,如校园中设计一尊乔丹的雕塑,从某种程度上都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3.完善学校篮球竞赛制度

竞赛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导火线,篮球比赛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篮球技能战术的主要动机,为了保持这一动机,维持师生进行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必须完善校园篮球活动竞赛制度,使学校篮球比赛成为一种文化,使其发展成为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篮球比赛制度文化。同时篮球比赛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篮球文化知识起到宣传作用,进而实现竞赛效益的最大化。

4.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网络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体育教学带来便利。网络为体育教学带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二次开发”需要网络的帮助。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需要网络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利用网络学习新的体育知识,查阅体育教学类知识和体育基本技能知识。三、网络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工具,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建立联系的同时,共享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源。四、网络可以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体育教学问题。可见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无穷的魅力。

處于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与网络接轨已经迫在眉睫。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取知识信息时所受的限制,它能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能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受益。具有这样的网络优势的存在使得教育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库能帮助体育工作者及时获取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实现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实现良好体育课程资源的教育效益。

网络成为社会高速发展的秘籍,实现教育先行的手段。可以带动资源的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因此建立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数据库,不仅能达到资源共享,还能够有效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建立校园篮球运动社团

学校的社团活动是体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的有力手段,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学校为了加大篮球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建立一支篮球兴趣社团是非常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篮球运动篮球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幼儿篮球运动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浅析影响初中校园篮球发展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