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军�オ�
[摘要]语文学科是高考中的重点考试科目,作文更是占到总分的一大部分,不仅对学生的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上,由于对作文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出现一些教学上的问题,难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标准的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适应性策略的教学方法,以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适应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23
适应性策略教育是当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旨在通过策略性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教学认识不足、要求太多等写作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教师通过运用适应性策略理念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地减轻传统教学中的“教”的程度,并且能够以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需求以及教学要求作为导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作文教学要求不严格
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不严格的情况,教师教学态度有失偏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考的改革制度理解不深,当前高考作文试题多数是让学生题目自拟、自由发挥的类型题,旨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然而,部分教师将这种自由视为教学上的自由,不会集中时间做强化训练,甚至占用作文教学的时间来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其次,应试教育影响颇深,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作简单训练,并且学生在完成写作后,教师也只是简单的批阅。久而久之,学生受教师的态度影响也不会对作文训练重视。教师会在考试前夕教授一些写作技巧与捷径,以得分为主要目的。
(二)作文教学限制与要求过多
高中作文教学除了重视程度不足外,还存在要求过多的情况。部分教师在教育改革以后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认为只有依照作文规范标准进行教学,才能教育出“好学生”。这部分教师常常认为学生写的记叙文过于生活化、儿童化,难以满足自身对作文写作“深度”的要求。因此,就会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上,教师通过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提供,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框架中开展写作。这种教育方法极其不利于学生综合写作素质的培养,一旦在考试中遇到其他类型的文章写作,学生极易陷入手足无措的状态,从而影响整体成绩。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与文学素养的养成,失去了写作教学育人思想的教学本质。
二、高中作文教学适应性策略
(一)适应教材的目标导向
教育改革开展以来,高中语文教材的设置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被分为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课程,而选修教材则是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导向的。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教材的特性,开展适应性策略教学。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不同章节要求,对学生必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基本写作兴趣倾向作出总结,从而制定出有效教学计划。如,若每节课程结束后都要求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则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任务量,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将每章节的写作训练作出总结,将学生的任务量尽量缩短,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建设人才,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作文教学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适应性策略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于其发散思维的产生。其次,多引进社会中的实例作为作文写作素材,开拓学生学习视野,便于其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提出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解答。若是遇到好的写作创意,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当前语文教育中,作文的写作形式主要以话题作文为主,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命题。因此,如何命题,如何抓住写作重点,创造出精彩的作文内容,就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应结合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技巧,提升学生整体作文素质。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