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对金融管制的松绑,影子银行体系得以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子银行在大肆扩张的同时,也积聚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剖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风险特征,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监管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对策
一、影子银行概述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非银行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具有和传统银行类似的融资中介功能,即用短期负债为长期资产提供融资,但其游离于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近年来,作为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影子银行体系急剧膨胀,使传统银行体系作用不断萎缩。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尚不完善,规模较小,发展较慢,但其风险仍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随着金融脱媒化趋势日益凸显,影子银行体系在超常规扩张的同时,其风险也在不断地积聚和深化,内在脆弱性不断显现。
1.影子银行高杠杆率蕴含极大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突破了传统银行体系监管制度的限制,没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不必缴纳存款准备金。在没有充足的资金供应前提下,进行高杠杆率的资本运作,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2.期限错配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来源呈现出短期化趋势,主要通过在货币市场上发行短期融资工具获得,并以此投资于长期资产,存在资产负债期限的高度错配问题。由于过度依赖流动资金,影子银行体系较为脆弱,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必然会增加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形成刚性兑付压力。
3.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交叉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存在交叉作用,在交易过程中获得协同效应时,也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当金融市场上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影子银行体系和传统银行体系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将会放大市场效应, 一旦一方出现挤兑危机,将会蔓延至整个金融系统,对金融稳定性造成巨大冲击。
4.金融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缺失增加了风险的不稳定性。金融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过于宽松,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途径和措施,仅依靠市场自律,导致影子银行资金流动不透明,扩大了资金链条风险,使其风险抵御能力下降,进而使得影子银行体系发生挤兑甚至崩盘,引起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对策
1.构建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框架。目前我国“一行三会”的伞型监管模式仍停留在微观审慎的层面,存在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内在缺陷,无法形成监管合力,易产生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因此,应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视整个宏观经济和集体行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应把握金融业的内在关联性,分析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风险传递机制,鉴于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具有联动性,要在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构建防火墙,避免传统银行向影子银行转移资产进而逃避监管。
2.建立健全覆盖影子银行体系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某些领域立法滞后的问题尤为凸显,因此建立系统的影子银行法律监管体系至关重要。从法律上明确界定影子银行的概念,通过立法将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范畴,实现金融监管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对金融衍生品标准作出严格的规定,强化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逐步走出监管的真空地带。
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和市场对融资及创新的需求,影子银行应运而生,但影子银行体系的急速膨胀也为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使民间资本更自由地进入市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促进传统银行改革,打破资源配置中银行的垄断地位,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引导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匮乏,市场透明度低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影子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和刚性兑付的要求,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关键。设立责权明晰的监管主体,建立切实可行信息披露奖惩机制,同时要求信息评级机构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全面客观地对评级对象进行评估。
5.建立影子银行的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机制。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进行金融市场外部监管的前提,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动态监测系统,提高风险监管的敏感度。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定影子银行的风险系数,预测和估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发生的程度和概率。建立监控风险的预警体系,将影子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纳入金融机构评估的框架中,综合评估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状况。
6.推动金融创新。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结构不合理,金融资源基本由大中型银行垄断,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金融服务尚有巨大潜力。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抑制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应开放民间资本市场,改善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同时,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电商纷纷投身小微金融市场,推动了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因此,监管机构应鼓励具有内在创新力的影子银行发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引导影子银行产品创新,推动影子银行阳光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彬.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解析和金融监管困境[J].现代管理科学,2012
作者简介:
胡丽媛(1995—),女,江苏南通人,汉族,本科,江苏科技大学,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