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发布《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报告》)。评估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涵盖了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至少涉及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区的65个国家(中国包括在内)。其中,处于前工业化时期的国家有1个;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有14个;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有16个;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有32个;而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有2个。
工业化水平最低的是尼泊尔,工业化综合指数为0,且各项指标评价均为最低。其他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几个国家分别为塔吉克斯坦,缅甸、柬埔寨、东帝汶以及阿富汗。
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新加坡和以色列,工业化综合指数均为100。新加坡人均GDP为58523美元,居65个国家的第二位,仅次于卡塔尔;以色列人均GDP为27860美元,居第八位。新加坡第第一产业占比仅为0.03%,是65个国家中第一产业占比最小的国家;以色列第一产业占比1.4%。两个国家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均在1%左右,为65个国家中最低。
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除了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两个国家之外,工业化综合指数最高的几个国家中有1个位于东南亚,9个位于中东欧,2个位于西亚、中东,按照指数大小依次为黎巴嫩、斯洛伐克、波兰、马来西亚、土耳其、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匈牙利及捷克。
《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与中国处于同一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有6个,包括俄罗斯,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及罗马尼亚,巴林和约旦。有14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有44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低于中国。
专家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合作基础,不同国家要素禀赋差异、工业产品的互补性使产能合作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潜力。基于这种互补性来看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
首先以中尼、中越等为代表的产品间互补型合作方式。其次以中乌、中哈、中俄等为代表的资源互补型合作方式。最后是以中土、中匈、中新等为代表的产品内互补型合作方式。
《报告》指出,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往往体现在不同领域或价值链环节,中国可与这些国家在优势互补中谋求互利共赢。例如,目前许多工业化后期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需求,而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