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是一位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领导者。他的身上有着科学家的严谨、执着,但却没有领导者的架子。他更像是古代所说的儒将,有胆量,有谋略,同时,更有品德。
如果问朱光亚的学生和下属,在朱光亚身边工作有什么感受,大概所有人都会给出同一个答案——幸运。朱光亚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都是前辈与晚辈、良师与益友的关系。他也总是能够和同事培养出真挚的友情。据朱光亚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对下属非常信任、体谅和宽容,甚至能容忍下属和他持不同的意见,或者“唱反调”。身边的下属有什么困难,第一个出来给予帮助的人一定是朱光亚。
黄铭在担任朱光亚秘书期间,英语水平不是很高。为了更好地工作,他總是会做一些英语翻译练习。朱光亚知道后,就亲自给他修改翻译的文章,连语法、标点也逐一修改,这让黄铭深受感动。有时,朱光亚的司机、警卫员因为工作繁忙而来不及吃饭,朱光亚总是会让他们在家里吃顿简餐,甚至有时会亲自把饭送到他们的住处。
朱光亚从板门店谈判时期开始就养成了抽烟的习惯,但他却很少在公共场合抽烟,甚至连在自己的车里也很少抽。朱光亚曾经的司机小单说,在他跟随朱光亚近5年的时间里,朱光亚只在车里抽过一次烟,因为他怕在狭小的空间里吸烟会影响到别人。据小单回忆,朱光亚唯一一次在车里吸烟,是刚从澳大利亚出访回来。由于旅途劳顿,朱光亚点了一支烟,但当他看到小单将后车窗玻璃开了一点小缝儿的时候,他就立刻将烟熄灭了。这种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对待下属如此细心体贴的领导,实在是不多见。
而身为一个领导,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更要有战略眼光。此前,他参加了包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在内的新中国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1970年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
曾经担任过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胡思得院士评价说,朱光亚起到了诸葛亮式的重要作用,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敏锐洞察和对形势发展的准确分析,让朱光亚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十分明智而富有远见。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期间,朱光亚编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及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实验大纲》作为两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家领导人由于国际形势变化而决定停止核试验时,他适时提出要开展核军控研究,为我国核试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存了核实力。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形势,他又明智地提出要在增强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正如曾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的李继耐所说,朱光亚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关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