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英 闫剑利
“你看,炉中燃烧的火苗像风中的红旗一样,左右摇摆,飘忽不定,此时的火焰就偏‘软,说明炉渣里氧化铁含量超了,这意味着喷溅的几率增加,钢铁料消耗就会增加。”
“如果火苗直冲向上,呼呼地响,并且不时有金属花飞溅出来,说明渣子化得不好,需要加点融渣剂。”
“如果火焰颜色中间暗红,周边发黑,火焰燃烧无力,表明钢水温度偏低;如果火焰中间亮红,四周发白,火苗直冲向上,这种情况钢水温度肯定就偏高。炼钢时就是要不断寻找这样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要终点碳含量合适,也要温度命中……”
炼钢炉内,在常人眼中别无二致的火焰,在他的眼中有了颜色、大小、形状甚至“软硬”之分。通过目测火焰,他可以判断炉内钢水成分、温度,且与电脑分析结果几乎一致……他就是吕涛,太钢炼钢二厂冶炼作业区白班作业长。他通过20年的潜心钻研,练就了“看火识钢”的超级本领,获得转炉炼钢工全国技术比赛第一名。
在吕涛眼中,炼钢就像熬粥。“水有多少,米下多少,火多大,熬多久,时间久了心里都能估个八九不离十。炼钢看火焰也是这个道理。”尽管吕涛展示他的绝技时一脸的“不以为意”,但还是让人吃了一惊。
1996年,吕涛从太钢技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摇炉工。这个工种只需要把铁水和废钢装入炉中并保证装入量准确就算完成任务,但吕涛那时对炉中的火焰特别感兴趣。为此,他经常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向老师傅们请教、反复琢磨。兩年时间,他吃透了整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精通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炉等工艺,从摇炉工成长为炼钢工,19岁就成了当时厂里最年轻的“炉长”。
站在转炉前,热浪袭人,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人大汗淋漓。夏天炉前温度高达65℃,就算是数九寒天,温度也在45℃左右。一个班8小时下来,别的摇炉工迫不及待离开高炉,吕涛则每次都是早来一小时,晚走一小时,细心观察、对比、总结、请教,慢慢摸索火焰样式与钢水成分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经过大量的实践,他终于练就了一双与电脑分析几乎毫厘不差的“火眼金睛”。
“有吕涛在,不需要等电脑分析结果,出钢就一定没问题。”吕涛的工友自豪地说。据了解,通过吕涛目测碳样得出的结论与电脑分析数值误差在0.01%以内。在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钢种冶炼,目测钢水的碳含量与温度数值与电脑分析完全一致,让其他全国炼钢能手为之震惊。
2002年,吕涛在太钢改建后的不锈钢炉上炼出了第一炉合格的不锈钢水,2006年,新炼钢投产时的第一炉钢也是由他操作并且实现了一次试车成功,他仅凭借目测火焰的本领,就使一次性拉成率从95%提高到98%以上,全年可降低成本1000万余元,并一举夺得了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转炉炼钢工状元、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现在都有电脑分析,那还需要目测吗?”
“目测可以极大地提高炼钢效率,缩短炼钢时间,从而减少消耗。”吕涛介绍说,“如果冶炼顺利的话,在钢水出炉前,要先舀出一勺送去电脑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整。这个过程冶炼要中断等待,最快也需要十分钟。并且,如果在冶炼过程中,遇到测量温度的仪器发生故障或停电,要等仪器修好,那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降低原料消耗、提高精炼水平、缩短冶炼周期、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品种钢命中率……面对新常态下的一道道难题,吕涛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懈怠,正在加倍努力,朝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奋进。
太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说:“工匠精神帮助工人们树立起了对职业的敬畏心和对产品的责任心。对太钢来说,这种‘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的工匠精神,是值得公司每一名职工认真汲取借鉴的精神食粮。”
什么是“安专迷”精神,如何做到“安专迷”,吕涛以实际行动作了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