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杰斌
[摘 要] 目的:对比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指端缺损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组和邻指皮瓣修复组,每组20例。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岛状皮瓣组和邻指皮瓣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65%和82.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岛状皮瓣组患者的痛觉、持物平稳性、皮温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触觉和两点辨别觉的评价结果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对指端缺损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指动脉岛状皮瓣的整体效果稍优。
[关键词] 指动脉岛状皮瓣;邻指皮瓣;指端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117-03
DOI:10.11876/mimt20160504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手外伤在手外科中越来越常见。指端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使得其在遭受外伤时极易受到损害[1],指端严重损伤时皮肤撕脱、深部组织外露缺损[2]。目前,临床上可供修复指端缺损的皮瓣较多,同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均有应用[3]。本研究比较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资料
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40指)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3.5岁。损伤指别:拇指8例,食指14例,中指11例,环指3例,小指4例。受伤原因:冲轧伤21例,切割伤13例,碾磨伤6例。依据指端损伤的类型和甲床、指骨损伤程度,Allen分类将手指损伤分为Ⅳ型:I型远节指端的损伤,不影响甲床和指骨,Ⅱ型损伤累及甲床边缘,愈合后指甲部分有畸形的可能;Ⅲ型损伤涉及整个甲床,Ⅳ型损伤累及远节指骨水平接近远节指间关节[4]。根据上述分型标准,本研究中I型2例,II型19例,III型15例,Ⅳ型4例。4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指动脉岛状皮瓣组和邻指皮瓣组,每组20例,两组指端缺损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指别、损伤分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 单指指端缺损;2) 不合并其他可影响修复后手部功能训练的手部损伤;3) 不伴有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严重糖尿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4) 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相关治疗,本研究内容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2 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2.1 指动脉岛状皮瓣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侧上臂上止血带。患指创面彻底清创后,显露指端创面一侧的指固有神经端,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在患指中节尺侧或桡侧偏背侧设计皮瓣,侧缘不超过患指侧中线。在皮瓣远侧缘设计一三角形皮瓣,以减轻皮瓣转位后蒂部的张力。在远指间关节桡背侧或尺背侧设计轴心点,轴心线应与手指纵轴保持平行。按照皮瓣设计画线,从近端向远端切取皮瓣,显露指血管神经束,分离出指动脉,予以结扎切断。在保护并保留指固有神经的情况下,从近端向远端掀起皮瓣血管蒂及血管周围组织达旋转点。从旋转点向指腹创缘做一切口,并向两侧适当游离皮肤,使皮瓣蒂部由此通过,并以皮瓣翻转至覆盖患指指端创面为宜。将皮瓣内指背皮神经与受区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后缝合皮瓣。
2.2 邻指皮瓣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侧上臂上止血带。患指创面彻底清创后,修整受区创面,调整患指和相邻指位置,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形态、方向在邻指中节背侧设计不同方向的皮瓣,皮瓣侧缘不超过患指侧中线。按设计线先于皮瓣近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指伸肌腱腱膜浅层掀起皮瓣,形成一个蒂在患指侧的矩形皮瓣。放松止血带,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转位覆盖至受区创面。
2.3 疗效评价方法
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如下的疗效评定:(1) 参照王澍寰[5]制定的指端植皮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皮瓣温度、触觉、痛觉、两点辨别觉及患手物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价。(2) 参考王宗立[6]制定的手部皮瓣晚期检查内容及评定标准的方法,对患者术后的患者指功能优良率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查。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修复后皮瓣温度、两点辨别觉采用t检验,触觉、痛觉及持物稳定性的组间对比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40例皮瓣均存活。岛状皮瓣组有2例患者皮瓣表皮出现坏死,脱落后自动愈合;7例患者患指在冬季出现发凉症状,耐寒性较差。邻指皮瓣组3例患者皮瓣表皮出现坏死,脱落后自动愈合,患指均未出现冬季发凉等症状。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肌腱、指骨外露等术后并发症。优良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岛状皮瓣组和邻指皮瓣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65%和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患指功能的评价方面,结果如表2所示。岛状皮瓣组与邻指皮瓣组的皮瓣皮温差、痛觉、持物稳定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触觉及两点辨别觉评价结果方面,两组间差异则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
5 讨论
目前,治疗指端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有V-Y推进皮瓣[7-8],局部转移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带蒂皮瓣、邻指皮瓣等[9]。通过临床疗效对比我们发现,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指端缺损,两组患者手术后患指在肤色、外观、质地等各个方面均无太大差别(P>0.05)。而岛状皮瓣组(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与邻指皮瓣组(邻指皮瓣)的两点辨别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指动脉岛状皮瓣带有明确的神经支配,而邻指皮瓣在手术中皆未接合神经造成的。另外,我们发现,岛状皮瓣组患者术后在冬季出现患指发凉,耐寒性较差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在手术中造成指固有动脉损伤所致,从而影响患指正常的血液供应,使患指的耐寒性较差。与邻指皮瓣组相比,岛状皮瓣组的供区和受区都在同一部位,不再需要其他手术供区,供区创伤小而且隐蔽,对患指外观影响较小;而邻指皮瓣组的供区和受区不在同一部位,其皮瓣供区来源于邻近的健康手指,这破坏了邻近手指的完整性,虽然对其功能影响不大,但供区不隐蔽,植皮瘢痕对外观有一定影响[9]。另外,由于邻指皮瓣组患者在术后还需行皮瓣断蒂术,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上升给患者带来一定负担。
在众多的指端缺损皮瓣修复术中,指动脉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治疗周期短、皮瓣外观良好、患指指端感觉恢复快、不影响其他手指活动[10-12]优点。而邻指皮瓣具有术后皮瓣存活率较高、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13]等优点,但由于其术后需再行断蒂术,且供区在手术后会出现水肿[14-16]等症状,使得手指关节活动常常受到限制,并且二期断蒂花费时间较长,治疗费用高。综上所述,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是治疗指端缺损常用的方法,并且二者均具有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均适用于治疗各类的指端缺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感觉恢复方面要略优于邻指皮瓣,加之考虑到治疗费用、治疗周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邻指皮瓣。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病人随访时间短,所得的结论还需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 考 文 献
[1] Usami S,Kawahara S,Yamaguchi,et al. Homodigital artery flap reconstruction for fingertip amput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blique triangular neurovascular advancement flap and the reverse digital artery island flap[J].J Hand Surg Eur Vol,2015,40(3): 291-297.
[2] 王澍寰.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7-509.
[3] Iwasawa M,Kawamura T,Nagai F.Dorsally extended digital island flap for repairing soft tissue injury of the fingertip[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1,64(10): 1300-1305.
[4] Chen C,Tang P,Zhang,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soft-tissue defect in the single finger using the modified cross-fingerflap[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5,68(7): 990-994.
[5] 王澍寰.指端植皮的选择与晚期疗效[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3,9(7):67-69.
[6] 王宗立. 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与手功能效果评价[J]. 现代康复,1999,12(4):1412-1413.
[7] 侯海鑫. 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临床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5.
[8] Takeishi M,Shinoda A,Sugiyama A,et al. Innervated reverse dorsal digital island flap for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J].J Hand Surg Am,2006,31(7): 1094-1099.
[9] 韩明通,方光荣,殷海滨,等.邻指皮瓣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2,26(3):226-228.
[10] CHEN QZ,SUN YC,CHEN J,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ally outcomes of reverse digital artery and reverse dorsal homodigital island flaps for fingertip repair[J]. J Hand Surg Eur Vol,2015,40(9): 935-943.
[11] 陆大明,朱金宏.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对比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1):313-315.
[12] Kim J,Lee YH,Kim MB,et al.Innervated Reverse Digital Artery Island Flap through Bilateral Neurorrhaphy using Direct Small Branches of the Proper Digital Nerve[J].Plast Reconstr Surg, 2015,135(6): 1643-1650.
[13] 董玉金. 同指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研究[D].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9.
[14] 刘爱波,姜德欣,李大为.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3):182-182.
[15] Gopalakrishna A. Avulsion amputation of the ring finger managed by double cross finger flap: 25 years follow-up[J].Indian J Plast Surg,2014,47(3): 444-446.
[16] Erken HY,Akmaz I,Takka S,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verse and dorsal-oblique amputations of the distal thumb with volarcross-finger flap using the index finger[J].J Hand Surg Eur Vol,2015,40(4): 3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