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背包上师范

2016-11-19 22:04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监利县监利知青

知青下乡,绝大多数的人在几年之后就被招工回城了,但我没有。只能在乡村民办教师中最差的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盼望着等待着机会。

1972年,区教育组通知我到新沟嘴镇去应试,据说是某外语学校要招生。走了30来里的旱路到新沟中学时,人已经不少。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年英语老师,瘦瘦的,个子有点高,说一口四川话,知道我是华师一附中66届高中毕业生后,他有了一些微笑。先与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然后我给他流畅地背诵了很长的一篇文章——安徒生英文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听完后他一脸的沉思,用很平静的语调说道:“这里没有你的对手,但能上学的是这里本地有本事的人的儿女,你不该来哟。”

然后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在我的那张表格上有力地写下一行字:“该同志英语水平很高,可作书面翻译培养。”写完后有点自嘲式地说道:“写了也没有用,但我还是要写出来。”

离开新沟中学的时候,他起身送了我;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张。我不知道他的这份“成绩鉴定”是不是在我后来被区教育组送到监利师范读书时起了作用,我只知道他的真诚和对我的肯定让我感恩了很久。

时间又流驶了一年。

1973年10月的一个中午,忽然一位叫易贤清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找到了正在教“跑学”的我,要我赶快到区里去一趟,说区里考虑到我出色的表现,要送我到监利县师范去读书,然后就可以成为公办教师。他非常热情地说,我带你去,就坐我的自行车!我坐在他的自行车的后面,他骑行了15里路,一路颠簸,带我到了区里,填写了监利师范的招生表格。

此事让我非常感动。不久我就收到了监利师范的入学通知。于是,体检、卖粮食(当时规定招工、上学的人必须向国家卖100斤谷子),转户口;与生产小队里结账,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去监利师范报到了。

此时的我已经在艰苦穷困的生活中锻炼出了强劲的生命力。我砌的“马蹄回风无烟灶”是当地的农民想都没有想过的,我有一手精致的养鸡技术(见网文《我的养鸡的故事》),我已经开始研究沼气生产技术,我在王家小学修理的木制黑板永远不会出现裂缝,我的菜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生产队里的邻居们能够在冬天里吃到我贮藏的红通通的老南瓜,我能够自制米酒、豆酱、干菜、泡菜、鲊辣椒……我能够打糍粑、熬制糯米糖,我的知青小屋的后面栽上了成排的树,屋顶上常常躺着大大的南瓜、葫芦,屋内还有红薯窖……

但是我不得不去监利师范上学了,因为我还是农民,我没有了城市户口,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家庭……

26岁的我,曾经的华师一附中的高中毕业生,把同在一起下放的弟弟留在了知青小屋,扛着被子行李,于1973年12月,去监利师范报到了。我要在那里待一年半,与比我小五、六、七、八岁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初中的启蒙知识。

从此以后,王家小学再也没有人去教“跑学”。

到了监利师范,我开始了稳定的学生生活,至此我才将此事写信告诉了当时还在武汉市汉阳区的牛棚中放牛的父亲。他后来回信说,接到我的信之后,泪流不止,他的宝贝儿子,终于可以在将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了。

1975年7月我毕业了,按照“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我带着公办教师的身份,回到了我下放的乡镇,在监利县龚场镇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我开始有每个月28元的工资了。

也可以给一个人写信了:同届的毕业生,现在的老伴。

猜你喜欢
监利县监利知青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武力一行赴湖北省监利市考察调研
3米直径大锅蒸万只小龙虾破纪录
难忘知青岁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监利县:秋冬农业开发 农机大显身手
监利县中小学优质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监利方言亲属称谓词选释
小城大爱——监利江段“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爱心帮扶纪实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
难忘的知青往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