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周刊11月19日文章,原题:古典音乐的红色黎明:中国的最新出口成就是古典音乐下月,纽约的大卫·格芬音乐厅将迎来一支来访的交响乐团,该乐团还将前往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顶尖场所巡回演出。但这个乐团并非柏林爱乐乐团或欧洲其他著名乐团,而是中国爱乐乐团。
这并非唯一在西方巡演的中国音乐团体。今年,中央歌剧院和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分别在布达佩斯和伦敦演出《图兰朵》和《雷雨》。明年,上海交响乐团将在欧洲各音乐节展开巡演。以前,古典音乐通常是从西方前往世界各地。如今,中国正在逆转这种交流方向,不仅在国内演绎西方古典音乐,还向国外出口。“我们拥有许多优秀的古典音乐团体,但国外不了解它们。”在1991年合作创办“吴氏策划”的吴嘉童说,“我们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如今,“吴氏策划”已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出口业的“加速器”。
在禁止西方音乐的“文革”过去50年后,中国正在发生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政府飞速打造歌剧院、音乐厅和交响乐团。如今约4000万中国儿童学弹钢琴,还有其他数百万儿童会拉小提琴。“郎朗效应”也在激励众多渴望成功的年轻音乐家。
但中国显示真正影响力还是通过将交响乐团、戏剧演出和个人表演者带到西方的方式。斯坦福大学指挥家蔡金东将此类努力描述为软实力攻势:“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来说,制造一件产品并不那么重要。文化实力则重要得多。”
不过论音乐质量,中国爱乐乐团仍不可与柏林爱乐乐团同日而语。吴承认这一点,“但我们的巡回演出意在展现我们的水准,向欧洲同行表明我们越做越好。”英国乐评家诺曼·莱布雷希特认同该说法:“一些成立时间更久的中国交响乐团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对中国政府和像吴这样的推广人来说,问题是能否使中国的古典音乐取得中国工厂在制造业领域的成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