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约束下丘陵山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策略研究

2016-11-19 05:31杨思思谢德体骆云中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都市敏感性生态

 杨思思,谢德体,骆云中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6)

生态约束下丘陵山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策略研究

杨思思,谢德体,骆云中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索丘陵山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之径,用生态敏感性评价表征生态环境约束力,在分析综合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基础上,提出生态约束下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及其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用地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项目落地、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不同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生态敏感性评价;都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策略;沙坪坝区

都市休闲农业是现今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方向[1],指的是利用农村自然人文景观、田园风光、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满足其多重需求层次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农业实践等经营活动,是都市休闲旅游与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2],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具有现实意义。都市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在多元需求下的一种发展形态,侧重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功能的发挥[1]。都市农业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不一,但协调都市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已成为共识[3-5]。生态环境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影响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发展方向[6],区域性生态敏感性评价对都市休闲农业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都市休闲农业实际规划中虽普遍综合考虑区域的产业基础、生态环境资源以及人文景观资源[7-8],但多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够,将生态敏感性评价与都市休闲农业相结合的研究也很少见。因此在生境脆弱、自然资源丰富、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丘陵山区[9],以生态约束为主导,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区域带,布局都市休闲农业运作方式是必要的。

生态敏感性评价作为事前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结果可作为划定都市农业开发生态红线边界的依据和基础。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反映程度,说明发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程度和可能性[10]。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受到人为干扰后不易恢复,很大程度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国内将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用于城市总体规划[11]、空间区划[12]、生态系统识别[13]、生态功能区划[14]、港口开发[15]等的应用性研究越来越多且研究领域广泛。因此,笔者参考朱东国[16]、何舸等[17]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分析,以丘陵山区沙坪坝为例,以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都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的划分依据,将不同敏感性集聚区划为3级生态保护区,再结合各生态保护区的地理区位、休闲旅游资源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布局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并提出差别化管控和发展策略。

1 研究区概况

沙坪坝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区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幅员面积396.20 km2,内有重庆都市区生态屏障的缙云山、中梁山贯穿南北,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整体生态环境敏感,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图1)。自2013年沙坪坝区“两区两带三集群”的功能区划中明确提出要集中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产业带以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负向影响日益显化。一方面,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因化肥施用不当、产业规划不当等行为导致的植被破坏、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全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生态约束下农区经济发展落后。自2007年以来,受《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渝府令第204号]的影响,缙云山、中梁山管制区内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基础设施滞后、自然文化景观资源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以“生态保护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提升”为原则,充分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径。

图1 研究区区位

2 生态敏感性评价因素选取及数据来源

2.1生态因子选取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要综合考虑研究区特有自然资源限制和人类活动干扰。沙坪坝处于三峡库区之中,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是其潜伏的主要生态环境风险,发生机率越大的区域生态敏感性越强,都市农业开发越难。在槽谷相间的低山丘陵区海拔、坡度、土壤类型、地表植被覆盖度以及年降雨量既是影响水土流失强度的主要因子,也是都市农业发展适宜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选取海拔、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作为自然本底的5个生态因子。人为干扰方面,则选择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指标,孙才志、钟林生等[18-19]已证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各异,开发程度越低生态环境越敏感,“生态优先”下都市农业发展应该维持或优化敏感区的用地策略。依照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将各生态因子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5级,对应标准化取值分别为1、3、5、7、9[20]。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

2.2数据来源及基础处理

研究所需数据:研究区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质灾害分布图、河流水库分布图由研究区国土局提供,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TM遥感影像图、土壤类型数据等来自沙坪坝区自然地理志,其他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沙坪坝区统计年鉴。首先,应用ENVI 5.1软件对TM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选择对绿色植物反应敏感的TM3、4波段进行RGB假彩色合成。根据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像质量,采用人机交互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获取植被覆盖信息数据。然后,将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以及DEM数据统一成分辨率为15 m×15 m的栅格数据,为后续叠加分析做准备。最后应用ArcGIS10.1的区统计(Zonal Statistics)功能,分别区统计7项指标的统计指数,采用均值作为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指数,并用自然断裂法(Natural Break)将各评价指标的指数分为5级,得到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数据。

表1 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3 研究方法

3.1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用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以及变异系数法等[21-23]。吴金华等[24]研究表明与以往定性方法相比,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更加客观可信。为保证权重的科学性,综合主、客观结合赋权的优势,采用GIS区统计方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区统计方法是以一个数据集作为基础在它所包含的不同类别中去统计另外一种分类数据,ArcGIS 提供了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在内的十种以上统计方法。首先,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应用性,用面状矢量图层作评价单元,将全区按最小行政单位划分为226个评价单元(包括 140个社区、86个村)。运用GIS区统计方法统计出各单因子敏感性的平均值、标准差;然后结合变异系数法,用各因子变异系数占因子变异系数和的比重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叠加产生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1,2,3…n,w为评价指标权重,v为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s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差,x为评价指标的平均值。计算过程和结果见表2。

表2 评价指标权重值确定

3.2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在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rcGIS 10.1的Weighted Overlay工具将各单因子图进行加权叠加,并根据自然断裂法生成5级划分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图,将各评价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F为综合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 为各评价指标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

4 沙坪坝区综合生态敏感性结果分析及生态保护区划定

4.1沙坪坝区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

由综合生态敏感性的评价结果(图2及表3)及空间分布可知,全区不敏感区域占研究区的32.13%,共127.30 km2,敏感性区域面积达268.90 km2,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3/5,总的来看全区的生态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因此,作为都市生态屏障的农业空间肩负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维护全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双重任务,而如何优化利用有限的发展空间(2013年底全区农用地仅为85.84 km2,占全区面积的1/5)是任务实现的关键。

表3 沙坪坝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

图2 沙坪坝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布

4.2生态保护区划定及管控建议

合理利用有限农业发展空间的科学途径是因地制宜,而了解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农业发展适宜性及农业发展实际是实现因地制宜的前提。因此,通过类比归纳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况,将研究区分为原生态保护区、次生态提升区以及生态型开发区,并针对不同保护区提出以下相应保护建议及农业适宜发展类型,为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1)原始生态保护区: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森林密集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其迁徙廊道、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核心,扩张至极度生态敏感性区域,面积达64.78 km2。这类区域生态功能突出、植被本底条件优越、生境敏感性强,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要做好森林植被防火防病虫害工作,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因工程建设产生的不良影响,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协调好游憩与保护的关系,保护和管理好重要的生态敏感区,维护好重要的生境和物种,适宜发展突出自然本底特色的旅游观光类休闲农业。

(2)次生态提升区:该类区域是以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及外围保护区、森林疏林区、水土流失区、废弃矿坑区、退耕还林区、石漠化地区、一般农田区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等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质量差的区域为核心的高度生态敏感性区域,面积约为62.52 km2。这类区域存在林相单一、森林景观效果差的问题,生态敏感性较强。因此需要做好森林补植,面源污染防控和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作,适宜发展生态友好型的生态养老、养生等休闲农业类型。

(3)生态开发区:包括中、低度生态敏感性全区域,面积较大,约141.7 km2。内含农村集中居民点、旅游休闲用地、交通和市政登记处设施用地。该类区域开发潜力大,生态保护难度大,因此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采用适用性生态技术以及低冲击性的场地设计和建设,如建设清洁低碳能源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排水系统、以及循环利用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适宜多种环境友好型都市休闲农业的开发。

5 生态约束下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根据沙坪坝区“两区两带三集群”的功能区划和《沙坪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及修编》(2015年1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十二五”都市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形成的产业格局基础上,以保护各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为导向,按照“一带一区三园”优化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农业发展方向(如图3)。

5.1歌乐山国际慢城休闲带

以次生态提升区为核心,将中梁山、歌乐山辖区内高程范围500~678.1 m内的区域规划为国际慢城休闲带。区域现已形成以农业文化休闲为主导功能,重点发展特色水果、建设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及各类特色风情园的中梁山麓景观农业观光线。为改善提升次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可增加观光农业、林下经济和生态产业所需附属设施。开发生态教育与展示、运动健身、观光游览和露营、宗教和文化和健康养生体验等功能,建设绿色蔬菜休闲区、湿地农业休闲区、特色水果休闲区、花花世界休闲区和芳香植物休闲区等更多元化的休闲农业,为市民体验农耕、民宿休闲和康体养生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提升该区休闲农业品质与竞争力,打造体现“国际慢城”理念的中梁、歌乐生态旅游带。

5.2森林游憩及保护区

以原生态保护区为核心,将寨山坪森林公园、歌乐山林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坑木林场及其周围部分划作森林游憩及保护区。为加强原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功能,可依托该区的丰富的自然森林资源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等著名红色文化景点,通过林相改造等措施加强森林保护,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并适度发展森林游憩活动,打造“旅游+休闲农业”的都市休闲农业模式。

5.3郊野公园

以生态开发区位核心,将中梁山西麓、缙云山东麓靠近城市建成区边缘至森林游憩及保护区边缘的农区以及西部梁滩河北段左岸,主要涉及凤凰镇、青木关镇、回龙坝镇的部分农地划作郊野农业公园。该类区域都具有离城区近的交通优势,且休闲农业开发内容相似,现已建设有生态湿地垂钓区、水果观光采摘区、花卉苗木生产区、中药材生产观光区、滨河湿地农业观光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和都市农园体验区等功能完善休闲农业体系,如凤凰花海、白鹭湿地公园、曾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探索生态开发区的绿色建设模式,应严格控制附属设施比例,合理利用闲置宅基地,重点发展花卉苗木、湿地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生态服务价值, 打造集现代花木科技、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生态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多功能郊野农业公园”的都市休闲农业模式。

图3 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

6 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特色民宿、乡村民俗展览馆、演艺场所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标准化蔬菜园、标准化果园、标准化花卉产业园等建设工程,完善种植大棚、综合性保鲜库等农业设施建设,逐步建成蔬菜、果品、花木等农业生产基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6.2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各级政府涉农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集聚区倾斜,加大对休闲农业创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带动大众创业,扶持休闲农业做大做强。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休闲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规定。休闲农业用水用电享受农业收费标准。

6.3明确用地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项目落地

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

6.4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

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都市现代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采取多种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稳妥开展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都市现代农业的信贷支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和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加大对都市现代农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协调利用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项目开发。

6.5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不同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户、专业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到多功能都市农业建设中,探索实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形成以农户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经营格局。积极探索吸引有志青年投身都市现代农业的体制机制,以就地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本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6.6强化“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经营主体,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入“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转变营销理念,引导农业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农产品生产销售。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农标对接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直销。加强物流产业发展,推进物联网建设,有效服务都市农业产品流通。

[1] 牛君仪. 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J]. 生态经济,2014,30(1):124-127.

[2] 牛 爽,王志宏. 哈尔滨市都市休闲农业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4,(9):68-69.

[3] Mougeot L J A. Urban agricultur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J]. Urban Agriculture Magazine,2000,(1):5-7.

[4] Mkwambisi D,Fraser E D,Dougill A J. Urban agriculture and poverty reduction:Evaluating how food production in cities contributes to food security, employment and income in Malawi[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1,23(2):181-203.

[5] Aubrey C,Ramamonjisoa J,Dabaat M H,et al. Urban agriculture and land use in cities:An approach with the multi-function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in the case of Antananarivo(Madagascar)[J]. Land Use Policy,2012,29(2)429–439.

[6] 王瑞燕,赵庚星,于振文,等. 利用生态适宜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6):218-224.

[7] 周 颖,苗鹏飞,甘寿文,等. 沂蒙山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与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4):309-315.

[8] 周 颖,郭淑敏,郭丽英,等. 豫西卢氏县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J]. 农学学报,2016,6(1):122-128.

[9] 陈 璐,马锦义. 基于GIS的江苏丘陵地区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创意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16,(5):92-96.

[10] 郭西南,杨庆媛.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6.

[11] 孙才志,杨磊,胡冬玲. 基于GIS的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J]. 生态学报,2011,31(24):7428-7440.

[12] 刘爱华,谢正观,王家卓. GIS 技术在山地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9(4):455-460.

[13] 彭 羽,高 英,冯金朝,等. 半干旱区生态恢复关键生态系统识别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3,33(6):1822-1831.

[14] 张伟东,王雪峰. 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2):58-62.

[15] 宋巍巍,余云军,杨 剑,等. 基于生态敏感性岸线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规划岸线的开发规模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131-136.

[16] 朱东国,谢炳庚,陈永林.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山地旅游城市旅游用地策略:以张家界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6):184-189.

[17] 何 舸.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J]. 生态科学,2015,34(6):163-169.

[18] 钟林生,唐承财,郭 华,等.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金银滩草原景区旅游功能区划[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13-1819.

[19] 张伟,王家卓,任希岩,等.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44-48.

[20] 魏兴萍.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95-1099.

[21] 李建军,苏志珠,王言荣. 基于GIS的万荣县生态敏感性评价与区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48-54.

[22] 曹建军,刘永娟. GIS支持下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05-1812.

[23] 龙涛,邓邵波,吴运金.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6):822-830.

[24] 吴金华,李纪伟,朱鸿儒,等. 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7):1180-1188.

(责任编辑:肖彦资)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Layout and Strategy of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 under the Ecological Constraints

YANG Si-si,XIE De-ti,LUO Yun-zho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PRC)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ath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illy area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aintswas characterized by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Shapingba districtwas carried out,proposed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 delineation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studi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under ecological constraints in the study are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study area, the main was to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lay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clear land use policy,protect the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jects landing, 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fund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management entity, cultivat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ypes of new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 the "Internet plus agriculture",broaden the marketing channe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Shapingba District

X171.4

A

1006-060X(2016)10-0103-06

2016-07-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301);国家“乡村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2013BAJ11B02)

杨思思(1992-),女,四川达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都市农业规划研究。

谢德体

猜你喜欢
都市敏感性生态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