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隐喻视角下into核心词义的隐喻层次

2016-11-18 15:36魏如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魏如晨

摘要:自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是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以来,学者们对隐喻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因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中详细梳理出了隐喻的三个类别,更使得学者们可以在不同的类别中做许多更细致深入的研究,“隐喻层次”就是属于隐喻三大类别中的“方位性隐喻”。本文从方位隐喻的视角探讨了英语介词into在句子中的隐喻层次现象,发现对于其核心意义“进入…里面”而言,完全可以应用隐喻层次的视角来分析其典型例句的构造和使用,这种探索和研究也丰富及细化了隐喻对语言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方位性隐喻;隐喻层次;英语介词into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05-03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在英语语言中,隐喻是一个重要又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过程,也反映出人类抽象思维的过程。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手段,它更是我们思维的方式。隐喻指的是以人们所熟悉的概念和内容来描述和解释另一个领域的概念和内容,这个过程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隐喻基本可以分为三类:方位性隐喻(又叫空间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本体隐喻(又叫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在这三类基本隐喻现象中,方位隐喻指的是语言的使用者借用空间方位的关系来描述处于非空间关系中的对象。本文将重点以方位性隐喻为切入点,借用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分析一下人们在使用英语介词into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隐喻层次。

二、方位性隐喻

方位性隐喻概念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方位性隐喻即orientational metaphor,它主要涉及若干表示空间和方位关系的概念,例如上下(up-down)、里外(in-out)、前后(front-back)、在…之上和在…之下(on-off)、深浅(deep-shallow)以及中心外围(central-peripheral)等。话语使用者借用这些表示客观物理世界中物体间空间方位关系的概念来描述抽象事物,将其空间化的特性投射到不具有空间特性的抽象概念上,以帮助人们构建和理解那些概念(蓝纯,1999)。

我们先来看几组选自《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的例句,虽然句子所描述的对象本体不相同,但所体现的方位性隐喻思维是一致的。

第一组:I am feeling up.我感觉挺好、很开心。I am feeling down.我感觉不开心、很难过。

第二组:Lazarus rose from the dead. 拉撒路从死里复活。He fell ill. 他病了。

第三组:His power rose.他的权力增加了/他的力量增加了。He fell from power.他失势了。

第四组:He is high-minded.他是高尚的。That was a low trick. 那是一个很卑鄙的伎俩。

第一组例句中,背后隐含的隐喻思维是“Happy is up;sad is down”,即“高兴Happy”的情绪、事物被赋予了向上up的方位性,“伤心sad、难过”等消极情绪的被赋予朝下down的方位特性。

第二组例句中隐喻思维是“Health and life are up;sickness and death are down.”,即“健康有生命的”状态在方位性上来是属“向上up”,例如“Lazarus rose from the dead”(出自《圣经》描述拉撒路死里复活),动词是“rose(rise的过去式)”。“rise”本意“上升”,延伸义“复活”,改句子说明,在人类的隐喻认知中,“健康、生命”等积极概念往往具有向上的方位性特点,包含这些特质的“复活”也如此。与此相反,“疾病、死亡”等在空间隐喻上则表现出朝下的方位性。“他病了He fell ill (fall的过去式)”,fall是“倒下”。这些用词上的区别反映出人类往往是会把“健康有生命”的状态与向上的方位性联系在一起,把“疾病和死亡”与朝下的方位性联系在一起。

第三组例句谈及“权力、力量”,句子背后的隐喻思维是“Having control of force is up;being subject to control of force is down”。一般来说,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普遍推崇力量,往往也希望成为有权力、有力量控制他人的那一方,而不是被控制的一方,因此,在“他的权力增加了”(或说“他的力量增加了”)的句子中,话语表达者选用了方位隐喻具有向上特质的动词“rose(rise上升的过去式)”,而在描述“失势”时,则选用了在方位隐喻特点上“向下”的动词“fell(fall“倒下”的过去式)”。

第四组例句背后的思维是“Virtue(美德、德行)is up;depravity(堕落、腐败)is down”

崇尚“美德”、否定“堕落、腐败”的价值取向有普世性。在例句中,描述一个人“高尚”的形容词是“high-minded”,该词中的“high高”具有向上的方向性。反之,用以描述某种行为是“卑鄙的伎俩”,用的词语是“low”,说明在人类认知中,“卑鄙”的特质往往是与向下的方位性联系在一起的。

由以上若干例句得出结论:凡是对积极正面的内容,不管是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或是对社会有益,还是积极的价值取向,在方位隐喻中,一般都是“向上up”联系在一起的,反之是“朝下down”。

方位隐喻中,喻体常常是用来表示方位的词(张宜,2003),而本体则是抽象的事物或概念。语言使用者把本来不具备空间方位语义特征的事物描绘成方位性很强的事物(朱晓红,2004)。人们以自身积累的对某抽象事物的认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把物体间的方位关系投射到要描述的这个抽象概念上去,目的是通过隐喻这种语言方式,突显某些特征,让这个抽象概念容易被理解。

三、隐喻层次

莱考夫和约翰逊以著作形式系统地描述了“语言与隐喻”的关系后,隐喻正式归入了认知语言学研究范畴(文旭,1999)。此后不少学者都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继续以隐喻的视角探讨和分析语言现象,其中不乏许多创新的角度和思维。例如,在论及空间隐喻认知的过程中,陶文好根据英语介词up的用法尝试性地提出了“隐喻层次”。他表示,介词up有若干核心意义,按照up的隐喻用法与这些核心意义的远近,可将这些隐喻用法分为表层隐喻、中层隐喻和深层隐喻。也就是说,由某词汇的核心意义所直接影射的隐喻意义为表层隐喻,距离远一些的是中层隐喻,最后是深层隐喻(陶文好,2000)。陶文好所提出的“隐喻层次”的现象和视角不仅仅在介词up的语言使用中有典型的表现,它还可以应用到许多其他英语介词的使用上,本文重点选取了英语介词into来做一个隐喻层次分析的尝试。

在应用“隐喻层次”分析介词into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陶文好所介绍的隐喻层次的内容。以介词up为例,由于up的核心意义是“上升”,所以只要与上升有直接联系的,或是由“上升”所直接影射的隐喻意义,都可认为是直接隐喻,也可以称为“表层隐喻”。例如,在上文中提及过的句子:I am feeling up. 我感觉不错。句子直接将高兴这一特征和介词“up”“向上”的方向性连在了一起,这属于“表层隐喻”。但有时候,句子主体的方向性不明显,这种应用属于“中层隐喻”。例如:The stream has dried up. 小溪已经干涸了。从客观上来说,有的时候,人们能观察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当一个物体不断上升的时候,也是它处于不断发展的时候,当发展完成了的时候,或者说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同时也就是该物体的“结局”和“终了”阶段,因此上升到一定程度,便是终结;所以,当up的意思是“结束”、“终了”的时候,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间接隐喻的用法,即“中层隐喻”。但总体而言,陶文好发现中层隐喻比较难以界定,因此,在对隐喻进行层次分析时,应强调它的表层和深层概念,中层隐喻只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介词up在句子中所影射的意义已经与“向上”等核心意义距离较远,但若仔细分析,仍能看见其与up核心意义的联系,这属于“深层隐喻”。例如:Im afraid he has brought his dinner up again. 我害怕他又要将饭呕吐出来了。这个句子中,介词up表达了食物从人的胃中经过食道上升至口腔的过程,这种意义虽然不是直接具有方位性的,但也与up“向上”的核心意义有联系,属于“深层隐喻”的用法(陶文好,2000)。

四、英语介词into核心词义的隐喻层次

在对隐喻层次的内容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可以尝试应用这个概念对英语中其他介词进行隐喻分析。下面,以英语介词into的用法为例,简要探讨一下从隐喻层次这个角度出发,所能窥见的世界。

以下本文中所选取的所有例句均出自于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英语小品词into有若干基本词义,其中比较核心的是“进入…里面”。在对朗文辞典中这一核心词义的例句进行简要分析时,不难找到隐喻层次的切入点。

Into prep. 核心意义:进(入,到)…里面。

例句如下。

A.He went into(=got a job in)the clothing trade.他在服装行业找到工作。

B.They worked far into the night. 他们工作到深夜。

C.Youll get into trouble if you do that.你要是干那种事就会招致麻烦的。

D.He scared them into silence.他把他们吓得不敢出声。

在以上几个例句中,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例句A属于表层隐喻,例句B可以尝试性地划分为中层隐喻,而例句C和D属于深层隐喻。在例句A中,into表示句子的主语在寻找工作时,进入服装行业,词组go into表达了“在…里面找到工作的意思”,在这个句子中,服装业被隐喻成一个类似空间的概念,而求职者在服装业找到工作也就像“进入了一个全部由服装界组成的空间”一样,这个句子中,into的核心意义“进入…里面”并没有改变,因此,这种用法仍是表层隐喻的范畴。在句子B中,“work far into the night”是属于把时间概念隐喻转换成空间概念,属于时空间的转化,介词into在这个句子中所表达的虽然还与“进入…里面”有关系,但已经不属于直接用法,在这个例句中,时间段“night”被隐喻成一个类似空间的概念,而动作的实施者勤奋的工作状态就好似一个客观体进入一个空间一样,它与into的核心意义“进入…里面”的方向性连接已经不那么直接,因此,可以把它划分为中层隐喻。在例句C和例句D中,into的隐喻范畴用法则延伸得更远。“trouble麻烦”和“silence安静”都是表示抽象概念的词,它们已经不同于前面两个例句中的“行业”和“时间”等一类描述具体事物的词。在这两个例句中,原本表示抽象概念的trouble和silence被隐喻成具有空间特性的概念,所以,从表面上看,虽然这两个句子中into的用法似乎和它的核心词义“进入…里面”联系不大,但其实它还是在属于在这个基本词义上发展起来的意思,直接翻译为“惹上麻烦”、“吓得沉默”,这种对抽象概念的隐喻和延伸可以分类到深层隐喻的层次范畴。

当然,总体而论,无论是表层隐喻、中层隐喻还是深层隐喻,它们所反映的都是人们对所描述的事物的认知。语言现象体现思维过程,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语言现象,它透露的信息还包括人类的认知、思维方式以及概念形成等(皮德敏,2007)。从隐喻层次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细化了隐喻分析的视角,也使之更加具有魅力。

五、结语

对语言现象的研究给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认知的窗口,分析隐喻这一语言现象所产出的丰硕果实更是一个有力佐证。以上对于英语介词into核心词义隐喻层次的分析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探讨,也是笔者研究的起点,更是学习的过程。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日常语言充满了隐喻,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只占极少数。相信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以及隐喻等议题更多的关注和探索,关于“隐喻层次”这一研究视角的积累和成果一定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Lakoff,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F.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3.

[3]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M].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张沛.隐喻的生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15.

[6]皮德敏.英语空间隐喻的认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132-134.

[7]陶文好.论up的空间和隐喻意义认知[J].外语学刊,2000,(4):13-18.

[8]陶文好.论隐喻的层次——以方位介词up和in为例[J].外语教学,2001,(22):56-61.

[9]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1999,(1):34-40.

[10]张宜.论UP和DOWN的方位性隐喻和隐喻拓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30.

[11]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