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6-11-18 13:36周文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关键词:新媒体心理健康大学生

周文清

摘要:新媒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法与访谈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48-02

Listen.com的创始人罗布·里德认为:“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在新媒体背景下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问题,如何适应这一变化而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新媒体概念解析

新媒体已成为促发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对受众的认知结构、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及传统的艺术教育等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已给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重大影响。

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为“New Media(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由此诞生。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思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教授认为数字媒体是“新媒体”的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也指出“数字化”和“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些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内容较为单一”、“教育理念较为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高校不断通过心理量表等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而时至今日,在实践方面,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停留在个案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工作上。也就是说,在实践层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具体表现在,没有规范的教学内容,没有高水平的师资,没有一定的教学设备等。因此,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

2.部分高校开设课程质量不高。樊富珉等通过研究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两者相辅相成。部分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时,有的教师是专业的心理学老师,但也有的教师是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且多数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基本没有统一的内容质量要求。

3.高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非常少,检出率不到1%,绝大部分学生面临的只是心理困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自身潜能进行开发教育,培养大学生自觉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着眼于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聚焦自我成长,提升其心理韧性等品质。

(三)小结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认知取向和认知范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多元异化、心理情感的虚拟异化、心理空间的隔断异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我们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存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沟通交流,也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创新型教育模式等。新媒体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途径和方式,我们缺乏一个整合机制,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在大学生群体内呈现出“网上互动积极,网下交流不足”的局面,出现“共性教育普遍,个性教育欠缺”的现象。

二、探究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选择多样化,自主性增强。伴随着微博、博客、QQ、飞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更加便捷,原有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中,大学生可以同时与多方进行交流,通过网络来交流获取信息,分享学习生活的点滴。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了其兴趣爱好,扩大了知识面,大学生参加传媒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2.个性化日益突出,互动不断。新媒体的多样化扩大了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决。新媒体的多样化在促成大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同时,通过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大学生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反应制订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

1.开放的信息传播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由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组成的网络体系内进行传播,这种体系具有超信息容量、丰富资源、便捷传输、强交互性、广覆盖面、多元形式等优势,较之以往产生了巨大的突破。借助新媒体可以大规模、主动、快速地传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须受制于其他。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中它的便捷,开始接受它。同时,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使用方式更加简便、易操作。

2.灵活与快捷的形式成为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相较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新媒体以其灵活而快捷的特点备受推崇。微博、博客、BBS、QQ群、飞信等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便捷程度和学生的接受度。新媒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互动交流,使大学生得到更直接、更深刻的教育。

3.多边和平等的信息传播增强了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等方式存在误解,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一定是精神有问题的人,通常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大学生也不会轻易吐露自己的心声,因为他们对咨询师存有不信任。通过新媒体的介入,我们可以在新媒体虚拟传播中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了与咨询师的正面接触,消除了大学生的紧张感。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任度得到提升。

4.互动式信息传播方式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性。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可以有能力依据自我需要在网络中搜寻自己需要的心理健康信息,而不必单一地依赖老师的帮助。在信息的搜索过程中,大学生一方面获得了自己目前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获得一些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得大学生由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搜寻,不仅让大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自主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肯定,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兴趣。

三、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

(一)打造校园新媒体平台,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校园新媒体是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价值观最为直接的信息传播平台,高校应强化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需要把握公众信息的积极向上。如今的大学生更喜欢成为“御宅族”,相较于此,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便显得相形见绌。新媒体的优势平台却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建立一支“专兼并存”、“内功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关乎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支专业且负责的团队是这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保障。具备心理学知识的教师是我们这项工作的主力,然而高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现状反映,师资较为缺乏。“专兼结合”是当前较为可行的路径,目前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人员(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较多的时间被分配在日常行政事务之上,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理论素养是关键,充分体现“专职的专业化、兼职的参与式”等多元化师资队伍的特征。

(三)吸收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实现“网上网下”优势互补

新媒体是作为一个链接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依旧无法取代形式。在吸收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个体辅导、朋辈咨询、课程教学”点线面互动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组织相关心理协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斯.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06:90.

[2]2011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N].光明日报,2012-01-10.

[3][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11:8-35.

[4]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121-125.

猜你喜欢
新媒体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