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文理科差异比较研究

2016-11-18 17:36西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文理科理科文科

西明

摘 要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200名大一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新生的整体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文科新生的学习适应和择业适应水要高于理科新生。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生活环境、学习理念以及人生目标的变化,大学新生入校后出现越来越多适应不良、交际障碍等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也亟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以促使新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自己的学业。

1研究调查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安徽师范大学2015级的200名大一新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为94%。文科87人,理科101人。

1.2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是由方晓义、沃建中主编。《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是测查中国大学生适应状况的工具,共60个题目,七个大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该量表题项均为5点式:1(不同意)~5(同意),总体信度为0.91,具有良好的效度,适合大学新生的测量使用,以T分数和百分等级呈现个人数据,T分数和百分等级越高,说明大学生的适应越好;得分越低,即T分数和百分等级越低,说明大学生的适应越差。

1.3施测程序

在大学新生入学三个月后,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集体测试,被试间的间隔适当,互不影响。测试前主试给予统一的指导语,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填写,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完成全部问卷大约需要20分钟。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文理科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各因子均分及总均分比较

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文理科新生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发现,文科新生和理科新生在适应的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文科新生在学习适应(p<0.1)和择业适应(p<0.01)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新生。在其他五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文理科差异

本研究表明,文科新生和理科新生在适应的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文科新生在学习适应(p<0.1)和择业适应(p<0.01)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新生。这与以往的研究具有一致性,例如赵富才(1999)的研究发现理科生的适应问题比文科生多,但差异不显著;范红霞、霍树云(201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和择业适应两个维度上,文史类比理工类好。此外,还有一些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地方,如张大均、张謇(2007)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适应性在专业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类学生好于文科类学生;范红霞、霍树云(2010)等人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学生的总体适应性水平也是文科新生好于理科新生;朱凌云和李健(2015)的研究表明,理科学生在学习适应上略优于文科学生。

文理科新生适应性在学习适应维度上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相比,更善于理论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则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对文科生的学习来说是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理科的内容比文科的要难,这无形之中又加大了理科生的学习压力。文理科学生在择业适应维度的差异就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所致。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理科生的就业形势最好,文科生则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局面。因此,在这种实际情况下,文科生则比理科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以后的就业方向。

4结论

文科新生和理科新生在学习适应和择业适应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

[2] 赵富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4).

[3] 范红霞,霍树云,徐慧,张绣蕊.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0).

[4] 张大均,张謇.当代中国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的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

[5] 朱凌云,李健.大学新生适应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

猜你喜欢
文理科理科文科
学校召开文理科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暨学校一流期刊建设座谈会
豆文科作品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孙文科
《生理学》课程文理科生学习效果评价——以湖州师范学院护理专业为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6 年普通高考文理科招生计划表
高二学生的理科态度及性别刻板印象对文理分科的影响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