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娟
摘 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朴实的甘南地区藏族人民在建筑、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等自身风格已经形成,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本地藏民的审美情趣及历史传统,是藏族民族特征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民族色彩可以代表民族情感,因为藏族在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继承等方面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所以其审美情趣和色彩观上也同其他民族有较大的不同。甘南地区的藏民在长久生活生产中,自身民族的色彩认识也独具特色,不管是雄壮的藏式建筑物,还是无与伦比的藏族绘画、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等,其对于色彩的演绎,都始终让人感觉到浓浓的藏族特色。
关键词:甘南地区;藏族色彩观;色彩艺术形式
1 甘南地区藏族色彩艺术概况
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包括了夏河、玛曲、舟曲、卓尼、临潭、碌曲、迭部七个县及合作市,其中碌曲、玛曲、卓尼、夏河合作为纯牧业区。甘南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从古至今,甘南地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创造了许多精彩的艺术形式,以藏族为特点的艺术文化尤为突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朴实的甘南地区藏族人民在建筑、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等自身风格已经形成,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本地藏民的审美情趣及历史传统,藏族民族特征的主要内容之一。
2 甘南地区藏族色彩艺术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我们常见的甘南地区藏族色彩艺术形式可分为建筑、绘画、雕塑、服饰、装饰艺术等方面的色彩表现方式。
2.1 建筑
甘南的藏族寺院建筑艺术气息浓郁,色彩鲜明,在着重强调传统规范的基础上,又把人同自然和谐之意呈现出来。
白色塔和经堂,黑色的窗框、棕色装饰带、红色木门装饰白色墙面,而棕、白两种装饰带装饰红墙。金顶不但是组成藏族佛塔、寺院、宫殿的重要部分,同时还可以用在高级建筑物中做装饰品,旨在城镇建筑群和群殿中突出主体建筑,显示其气势恢宏。宗教色彩浓郁,鲜明的红色、白色、褐色相搭显得独具藏族特色。民居建筑也是采用典型的藏族特色,黑色的窗框显得格外醒目,整体色彩协调统一。
2.2 绘画
藏画颜料的配方有很多种方法,矿物质颜料是绘制唐卡和壁画的主颜料,像黄色由砒霜和硫磺合成,红色则有朱砂配制而成,蓝绿两色主要是从蓝色植物中提取,而白色是由名为“嘎日”的白色矿物质配成。
唐卡是一种彩缎装裱的卷轴画。质地和种类都呈现多样化,大部分是绘制在纸面和布面上,也包括织绵、刺绣、贴花等式样,是最具经典的藏族绘画艺术种类。绘制的团以色彩绚丽、生动形象著称,装饰性极强。
传统藏传壁画制作与着色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严谨,形成了重彩铺底,重点晕染,图案化、装饰化的画风和民族风格,使画面色彩具有色彩凝重、富丽堂皇的特点。
2.3 雕塑
甘南藏族有品种多样的雕塑,浮雕和圆雕是十分常见的品种,大部分采用石、玉、泥、金、银、骨、木、铜等材质制成,除了塑和雕之外,还使用了各种色彩和很多装饰物,并根据当地的风土民情把臂环、飘带搭配在雕塑上,有的则是在造像上镶嵌绿松石、玛瑙等贵重物品,使得雕塑的色彩斑斓,熠熠生辉。
2.4 服饰
甘南地区藏族服饰千姿百态,各显绮丽。活佛和僧侣的衣着与群众的服装有着严格的区别,佛僧上身穿背心披袈裟,浑身上下没有纽扣,只有用腰带系裹,脚上穿着长腰的厚底靴。佛僧进经堂和讲经院集体诵经,必须披上用世碴或毛褐做的披篷,头戴黄色鸡冠帽,赤足进入经堂。僧服是按着佛僧间等级和佛位高低进行来穿着,有很强的等级观念,不可混淆。另外俗、僧、佛间穿戴的靴子也有一定差别。
藏族群众服饰可分成农区和牧区两类。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以及相邻的半农半牧区是牧区服饰的主要分布地带。而舟曲县、卓尼县、迭部县是农区服饰主要分布区。
圆顶宽檐礼帽是牧区男女的最爱,冬季则戴狐皮帽。夏河县的藏族妇女大部分会戴白羊羔毛围边皮帽或者四片瓦形翻毛边的绣花礼帽。在穿藏袍方面,不管是男女,内里都穿着用蓝、绿、红绸缎缝制而成的斜开襟、半高领的锁边夹袄。1.5厘米的金黄缎子包在襟边及领沿,外边身穿皮袄或者布袍。
农区服饰中旗袍是卓尼县藏族妇女十分喜爱的服饰,并独具特色。旗袍原本只是满族妇女的特有服装,1920年以后,汉族以及其余民族也开始模仿旗袍的穿着,并延续到今日。这里所说的旗袍有以下几个特色:直线缝制,右开襟,半高领,袖子窄且紧身;两边开权,长到脚踝;大部分旗袍是翠绿、湖蓝、天蓝色的,灰暗深沉的颜色大多数年龄大的妇女穿。大多数青年女子都喜爱上衣穿绿蓝颜色的旗袍,外面套大红、紫红镶边或者粉色的马甲,下身穿深红色筒子裤。
2.5 装饰艺术
藏戏等甘南民间装饰艺术,是藏族传统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装饰艺术民族特色突出,已独具风格。
藏戏道具中宗教色彩浓郁。各类人物的性格(即分辨色忠奸善恶、年龄、性别等)是以艺术夸张造型、各类颜色面具、色调等区分。例如戴绿面具的是王妃、牧女,戴黄面具的是忠臣良将,戴白面具的通常是表演善良老人等。服装重视结构、纹样的构成,喜欢用金银、兽皮、宝石、珠宝、金银等作为装饰品,色彩浓重,雪域特点突出。
色彩崇拜的印记在民族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主客为了表达双方的真挚感情,通常是互相赠送雪白色的哈达。黄色哈达只能作为拜佛祖时的敬谒礼品,只有大德高僧、活佛级别的僧人才能身着黄色袈裟。只有在敬献菩萨、活佛、结婚等重大场合才会使用红、蓝、黄、绿、白色相间的五彩哈达。
3 藏族自成体系的配色法
在传统的藏族调色方法中,把白色视为颜色之母,把蓝、绿、黄、红视为颜色之父,这五种颜色统是基色。垩土分别与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相混合调制出来的各种浅颜色成为子色;然后再展开许多颜色的调配,就配置成孙色;再以孙色为依据进行调配就有了重孙色。两种及以上原色混合配置的生成的茶褐、翠绿、橘红等颜色被命名为调和色。故此藏民族的色彩学自成一统。
4 藏族色彩艺术的形成根源
作为抽象又富有神秘感的色彩,是以具体的形体而产生。其不但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措施,而且还是装饰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们生活的空间不同理解色彩也有一定差异性,同时钟爱颜色的种类和程度差别较大。民族色彩代表民族感情,有着根深蒂固的地域与种类缘由。
甘南地区的藏民在长久生活生产中,自身民族的色彩认识也独具特色,不管是雄壮的藏式建筑物,还是无与伦比的藏族画、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等,其对于色彩的演绎,都始终让人感觉到浓浓的藏族特色。甘南地区藏族色彩观与我国文化血脉相通,又为人民传递着藏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和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