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如何正确理解“采编播”合一

2016-11-18 20:22白雪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合一主持人能力

白雪

摘 要 “采编播”合一是当今主持人的发展方向与最高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全国许多主持人对“一体化”产生过误解,认为主持人在节目中“身兼全职”,其他编辑、记者全下岗。其实主持人的真正含义是强调一种在节目过程中的整体驾驭能力。如何恰当地培养这种能力,为主持的节目增彩润色,是学界专家与从业人员关注的问题。文章从“采编播”合一的客观条件、主持人的个人素质、人格影响以及“采编播”合一的训练途径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提出“采编播”合一是方向,不是唯一目标。培养综合技能,回归播音本体,才是主持人队伍的最终追求。

关键词 “采编播”合一;主持人;能力;锤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9-0105-03

1996年11月22日,“全国播音员与主持人艺术研讨会”专门就主持人的含义进行了研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指在节目形成全过程或节目的完成阶段,出面组织串联演播节目的人”。意味着真正的主持人应该是“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主持人。但“采编播”合一的提出曾令当时中国很多主持人产生了错误理解,认为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即在节目中主持人身兼数职,既做主持人又做记者和编辑。其实主持人的真正含义是强调一种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节目过程中对节目的整体驾驭

能力①。

1 “采编播”合一的客观条件

主持人称谓在我国真正出现是近二三十年的事。长期以来,除了专业部门外,民间人士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概念是较为模糊的。一般的理解为在电视、广播等视听媒介上公开说话的人。怎么样说话,说话前如何准备,说话的深度、广度如何,能给社会公众带来哪些影响等,都不会成为受众关心的问题。因此,“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概念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只游走于传媒业界专业人士之间。播音员、主持人要自觉地朝“采编播”合一的方向发展,至少需要以下几个特定的催生条件[1]。

1.1 主观能动的心理需求

一些播音员自身嗓音条件较优秀,有很强的能力以及对公众播讲的强烈欲望,而且能长期胜任本职工作,社会美誉度高,声音的表现力、完美度契合专业的最高标准。我国央视的新闻播音员邢质斌、李瑞英、王宁等,就属于这种优秀的人才。

另外一些播音员,根据社会的发展,自身心理对于主持人方向有着某种角色期待,而且有着较为强烈的事业塑型的需要,那么就可在一定时期转型或专门长期探索研究尝试进行“采编播”合一的复合型人才目标训练,以期达到或接近业界专家提出的要求。

1.2 工作环境的客观造就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媒介都有不同程序的新闻制造工作流程,这种人员分工结构的组合形态,无异于一些大型工厂的机器生产流水线。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是大的人员密集型媒体,流水线作业分工链条越长,分工越具体,相对专业的成分越大。而人员少,级别地位越低的县、市级媒体机构的流水线作业分工的链条越短,分工越模糊,相对专业的成分就会减少。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为新闻媒体人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

2 “采编播”合一对主持人个人素质的要求

既然是客观条件要求主持人具备“采编播”的素质,那么为了主持而主持的范式明显就不合时代的节拍,也不符合当代播音、主持界的潮流。一些院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人的专业课设置上就已经未雨绸缪,开设了“采编播”合一的训练课程,以至出现了播音主持专业未毕业的学生,进入电视台、电台见习时,就具有一定的编辑、采访、写稿的能力。这种现象不能说是盲从,至少会让社会得到一个信息——如今的播音、主持人队伍的培养方向与知识结构跟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2.1 新闻采写能力

“采编播”合一的首要关键是要求主持人具备系统的新闻修养,懂得基本的新闻写作范式,清楚新闻的性质与原则,理解新闻语言对公众的传播口吻。能够与记者一样对新闻事件具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提炼能力。将最新鲜、最贴切的主题传达给公众。最基本的要求是主持人能够独立完成稿件的采写,符合入职期间新闻人的要求。

2.2 节目编辑能力

编辑能力有多种,一是文字的修改处理能力,二是线性、非线性编辑软件、设备的操作能力。当下老式的线性编辑设备已经基本被非线性系统取代,电视台等机构基本都是用数字化的设备采录声音、影像。主持人就要及时熟悉编辑设备的操作,新闻稿件的改写、纠错流程。

2.3 前期策划能力

独立的文稿编创能力与策划是“采编播”合一对于主持人最为重要的能力体现。在地方台临时缺人、缺角的空档期,“一专多能”的人员可以让单位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不至于在遇到人员荒芜的特殊时期让节目停播或滞播。具备策划能力的主持人可以临场发挥作用,完成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采编播”工作,甚至可以独立创作专题类、话题类、文娱类等栏目,以延缓人员紧张带来的

危机。

2.4 后期驾驭能力

所谓后期的驾驭能力,就是完美的播讲能力。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练兵、磨合,主持人的采编能力已经得到充分体现,那么就可以积聚能量做专业的最后冲刺——完美的播讲,以达到行业的最高标准——“采编播”合一。按这样的标准做下来,节目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真实、新鲜、可口的大众新闻美餐!节目的信息量、含金量、人气指数也会随之一路攀升。

3 “采编播”合一对主持人能力的影响

3.1 人格魅力的影响

所谓人格魅力,就是社会美誉度,公众欣赏对象的完美程度。我们不能对主持人有完美的角色期待,但可以假定为更趋丰满的期待。长期“采编播”合一的角色塑形,可以使主持人身份定位更加准确,自身的信心与魅力大增,继而可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在这种假定的类似于“明星”效应的氛围中。同行可以找到一种趋同的幸福指数,增强人际间的合作愉悦,减少工作压力,引领事业朝着较为美好的方向迈进。

3.2 公众号召力的影响

一个成功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的重要标志就是在公众中的号召力。同样一件事,一个普通人去奔波去呼吁,和一群较为成熟的公众人物去呼吁,哪个效果更为明显?显而易见是后者,公众号召的影响当然必须是正能量的。比如当前社会有识之士共同预设的某种理想,在一般人士的努力下,长期达不到理想效果。经过某些公众人物参与,运用专业的思辨能力,专业的表达方式,专业的传播渠道运作之后,呈现给社会的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期待结果。

3.3 媒体符号的影响

经过“采编播”合一能力锤炼过的主持人,很可能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一个媒体的代言人,甚至是“符号”。比如一提到《艺术人生》就联想起朱军;一提凤凰卫视,就联想起窦文涛;一提起湖南卫视,就联想起何炅;再如李静更是《超级访问》的代名词;董卿、撒贝宁更是“口若悬河”的绝佳口才的象征。这些顶尖的主持人无一不是经过人后苦学、勤奋,加上自身的天资,脱颖而出的胜任“采编播”合一能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主持人团队,也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新闻媒体的最具潜力的价值符号。

4 “采编播”合一的训练途径

4.1 加强理论修养

系统的学习进修新闻理论是“采编播”合一训练的重要一环。没有经过新闻记者身份能力的锤炼,主持人是很难达到像央视新闻栏目大牌出镜记者、主持人的境界的。著名的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王志等,无一不是先成为名记者,再成为名嘴的。因此,仅靠颜值来号召粉丝,就能摇身一变为“采编播”合一的金牌主持人的概率,几乎为零。前辈们都在告诫后人,播音、主持人队伍无捷径可走,靠的是悟性加勤奋。

4.2 加强实践操作

许多大学专业课程就已经有了成熟可行的“采编播”合一的训练教程,同时配有音像光碟资料。如翁如教授编著的《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配有光碟),用音乐赏析的方式融入作品的编辑,是播音、主持三合一训练的一大创新;陆锡初教授著的《节目主持人概论》,用专门的章节对主持人“听、说、写”的技巧进行阐述;张龙博士著的《记者型主持人角色论》,重点论述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2];宋晓阳教授著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全方位的介绍了专业新闻记者面对出境报道的经验方法[3];吴红林教授著的《节目主持》,批驳了“主持无艺术”的观点,确立了主持不仅“有艺术”,而且大有“玄机”的思想,前瞻性地提出了“采编播”合一主持人应具备“演播”理想状态,并浓墨重彩的对艺术学硕士董卿做了“西湖般的灵秀,外滩似的优雅,紫禁城般的从容大气”的评价[4]。可见参考理论书籍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是多么重要的进步阶梯。另外,在专业的编辑老师指导下,可独立的开展文稿编辑、非线性编辑软件操作。适时地进行一些短片、样片甚至是片头、片花制作。为诗歌配乐、散文配乐,以及创编微电影作品,进行团队协作编辑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艺术类的赏析活动,以期完善制作过程中对音乐、美术、戏曲、戏剧等艺术样式的知识储备,使制作成品趋于成熟。

4.3 双向选择 轮岗交流

有了初步的采访、编写、播出能力之后,主持人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上级部门提出轮岗要求,参与节目的一线采访、制作过程。进入一些特设的文艺部、专题部、电视剧部、新闻部、制作部、总编室等部门工作,而不是仅局限于播音部。这样主持人的“采编播”三合一能力就能具体得到加强。最后播出配音播讲“一棒”(最后一环)就可以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不仅能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类题材节目的采编,也能用饱满的热情完成主持人各种演播任务。至于处不处于某种团队核心以及担不担任制片人,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现从话筒前“读字”到真正的创作、播出一体化的能力锤炼,以期与时代同行。

4.4 凸显专业精神 回归播音本体

前言中提到,全国很多主持人在一定时期都错误的将“采编播”合一理解为一个人干多件事,其余编辑、记者都下岗。自古以来,劳动就有分工、有合作,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细致;机构越庞大,分工越明显。总之,不管社会怎样变化,机构如何设置,人员如何分工,“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终究是学界人士的一种理想。既然是理想,就必定有人去追求;既然叫理想,就必然有不合逻辑的些许状态。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如何回归播音的专业本体,用“采编播”合一的奋斗精神,激励内心去除浮躁,创新一种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落伍于时代的“字正腔圆”。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播讲方式来凸显播音员、主持人特有的专业

精神。

注释

①来源于网络 http://dwz.cn/3SDKq5。

参考文献

[1]陆锡初.节目主持人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2]张龙.记者型主持人角色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3]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4]吴红林.节目主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7.

猜你喜欢
合一主持人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