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6-11-18 15:32
新闻爱好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文化

无论是从教育人类学还是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音乐和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同时,更是一种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整体的发展限制着音乐教育学,就音乐教育学而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会受到传统文化以及各自差异或特性的影响,这也正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许多情况下,看待音乐教育学的思路与看待其他学科的思路不同,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它的许多问题可以独立于音乐教学课程之外,并且它的多元化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对于音乐教育学而言,要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只有采用这种关联性的看法对其进行认知,才能做出正确的教育判断。《文化与音乐教学》一书叙述了文化和音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系,不仅对音乐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也讲述了校园音乐文化创作的众多内容。音乐的特色只有将其与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的魅力。书中写道:音乐和文化的结合发展能够将校园音乐教学创新品质展现得更加完美,有利于促进音乐教育学的发展。音乐教育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文化与音乐教学》对于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入研究了多元化音乐教学实施的方式与途径,论述了多元化音乐教学功能实施对于教师的要求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这也让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方式、目的甚至教学理念更加趋于多元化与科学化。

《文化与音乐教学》一书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作者对于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书中提到音乐课程改革主要存在观念与课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观念方面,中国的音乐基础教学工作改革起步相对较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了国际间的音乐教学交流,在此过程当中,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和理念也开始进入我国,早在本世纪初期,我国便制定了关于音乐教学的相关规定,其中提出了众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课程目标。然而在观念方面,重视文化影响,忽略文化背景等问题依旧存在。其次,在课程方面,国家在1999年颁布的音乐高等教育大纲,至今已经过去了17年之久,尽管这一大纲经历了多次修改,但是,在课程结构上依旧没有创新,而是继承了艺术高等学校的课程理论标准,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专业必修课程、公共课程和较少的选修课程三大部分。而在划分专业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划分过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缺乏整体性等问题依旧存在。在教学技能方面,“高、精、深是许多教师重视的教学关键,而这三点都忽略了对音乐深层次内涵以及音乐技能的了解与培养,课程结构不够合理是教育类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内容十分陈旧,严重脱离专业实际,从选修课程的角度来说,缺少人文类的课程。在多元文化传播的背景下,作者认为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让文化因素影响和推动教育改革。书中针对教学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首先,在观念方面,需要更新高等音乐院校教师的头脑,民族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世界文化的采纳吸收、中国文化人才的培养,甚至是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都是新时代教师应当积极学习的重点。因此,作为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了解当前的教育状况,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使高校音乐教育的毕业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需求。书中提到,在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鉴别”“创新”“表现”四大领域的相关音乐教育标准,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划分为四大板块,而音乐教育专业则依据各个课程的特征划分为五大门类,分别为审美类课程、创造类课程、相关文化类课程、表现类课程、教育类课程。《文化与音乐教学》认为,音乐审美对于音乐教育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的核心内容依旧是音乐审美,这一点是教育界人士共同认可的。作为人类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审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开设审美课程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尤其是能促进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之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始终都应当贯穿音乐审美,同时,音乐美学、乐理知识等促进学生成长的课程也必不可少,这些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有着巨大作用,而这些音乐审美类课程的开设,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是一次提升自己的难得机会。

《文化与音乐教学》一书除对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外,书中所提到的许多观点还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音乐表现将实践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表现类课程包括了西洋管弦乐器、合奏、声乐、合唱指挥、民族管弦乐器、钢琴、艺术实践等许多方面,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而言,多年来一直和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格外重视这种表现类的课程。对于许多普通的音乐师范类院校来说,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同时,对于学生的音乐创作来说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电脑音乐制作、Flash、动画、多声音乐写作、歌曲写作、舞蹈与戏曲表演等都包括在音乐创造性课程之中。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校大学生意义重大,同时,对于研究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价值。

此外,《文化与音乐教学》一书还提到,人文学科的属性集中体现于音乐和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之中,生活、音乐理念、艺术与音乐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参与性强、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是它的主要特点。无论是世界民俗音乐还是中国本土音乐,甚至是外国音乐史,这些都包括在相关音乐文化课程教育内容当中,而其主线是音乐文化,它对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学习相关学科的问题上,这种融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的开设,会使许多人了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它更具有艺术性。事实上,音乐教育类课程是区别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标准,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都用音乐教材以及音乐实习课程来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培养。音乐教育课程是直接关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课程,它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文化与音乐教学》中也提到,音乐教学理论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学科教学力度以及教学内容,例如社会文化学、音乐欣赏、音乐美学、传播学、外国音乐史等课程都具有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开设素质修养音乐课程以及音乐理论教学课程应当认清人文社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力度,这一点不容忽视。

《文化与音乐教学》一书涉及内容广泛,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学的文化对策,作者认为,对于流行音乐而言,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分辨方法,可以抽出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作为音乐技能传授的重要知识与材料,也可以对流行音乐文化的特色、知识以及思想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区分颓废、低俗、优雅、高尚的音乐,在其他国家,将许多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相结合,组成交叉音乐,这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摇摆巴赫”(Swinging-Bach)的音乐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者认为,教育工作者通过分析这种广泛的音乐文化现象,甚至让学生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利用音乐表达思想和感情。音乐教学的民族性是人们对教育改革问题进行的重点讨论议题之一,对于社会文化来说,民族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与音乐教学》中写道:国粹主义的教学文化理念并不利于音乐民族性的确立,这种观点过于盲目,而我们需要做的应当是立足于本国文化,以本国文化为核心,在民族文化的气质和精神基础之上,吸收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其更加丰富我国的音乐文化形式。书中还写道,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正确的了解与把握,加深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并不意味着抛弃本民族的文化,而是将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

本文是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视域下声乐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对文化与音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族音乐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背景是音乐创作和产生的源泉和必要条件,音乐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与音乐教学》一书表明文化与音乐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其从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音乐与文化之间的渊源,接着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据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之道,又针对音乐表现、文化传承、音乐文化发展、对待外来音乐文化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可以说,该书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和音乐教学的发展,而且为我们树立了互利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

(高鹏/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高鲲/广东海洋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