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村华
英国建筑文化探析
文/王村华
英国的建筑文化历来受到世界的赞赏,这个面积不大的岛国聚集了很多闻名遐迩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也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从希腊、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到新古典、新艺术、装饰艺术再到现代主义的各个风格的代表建筑。
1.建筑技术价值。建筑材料单一,机械化水平较低,故古典建筑中所蕴含的技术价值更让我们惊叹。以约克大教堂为例,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充分展示了中世纪玻璃染色、切割和组合的精妙工艺。现代建筑从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有色金属等的合成,建筑过程的自动化,到室内设计的科技化,更是时时处处彰显技术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圣保罗大教堂以悠久的历史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闻名于世,它曾长期作为伦敦教堂所在地,以伦敦保护神圣保罗而命名。它于1666年毁于一场大火,后又得到重新修建。今天的圣保罗教堂虽然看起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模式,但是也包含很多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3.艺术观赏价值。古典建筑偏重艺术和情感,在材料、色彩、结构等方面呈现出多样而统一的建筑形态。在细部处理方面,如室内空间组织,门窗建筑要素的比例、风格等,都展现出美感,或亲切优美,或庄严肃穆,均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蕴。
1.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差异。概括说来,中国的古典建筑多采用土木作为房屋的主要构架,而英国的古典建筑则以砖石为主。以土木为材料的中国建筑朴素自然,可塑性强;以砖石为材料的英国古典建筑坚硬沉重,可塑性弱。究其原因,在于双方物质文化和哲学理念的差异。中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方式,林业也较为发达,木材原料丰富。英国是典型的海洋生存环境,多石料。另一方面,各具特色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中国重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木材是中国人心性的代表。英国人强调战胜环境,求智求真,勇于挑战,尊崇理性精神,砖石是他们心性的代表。
2.建筑空间的差异。从建筑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空间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如北京故宫,明十三陵等。各种建筑相套形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遵照秩序有规律地排列。可以说,中国建筑物的高大是通过群体组织组合实现的。英国建筑是由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形成巍然耸立的整体。英国建筑追求建筑个体的高大。哥特式教堂就是典型的个体高大建筑。
这种空间布局的差异反映出中国的建筑凸显的是集体美,体现了内向性的社会结构形态,建筑中透露着浓重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相反地,西方的建筑彰显的则是外向性的社会结构形态,建筑中较多地反映了英国人张扬个性、崇尚个体的性格特征以及宗教思想和理性传统。
3.价值理念的差异。从价值理念来看,中国的建筑从建筑设计到建筑过程,较多地依靠经验的传承和实践摸索,计算分析、逻辑构思等很少被用到。英国的建筑着眼于实体,几何学、数学、逻辑学等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学之中,建筑物中透露着“整一”与“秩序”的理性主义。究其原因,中国是一个经验性社会、感觉社会,不善于做出缜密的逻辑分析,英国的理性主义传统则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