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蒋必武
拓展初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蒋必武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它不仅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更是让教师与材料、学生与材料以及师生间的进行互动。初学外语时,往往提倡听说领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加深,很快就不得不把领先地位让给阅读。因为学外语的目的就是积累语言材料,从而进行交流。语言材料积累多了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带动听说写,语用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初中生英语深层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高层次的语用能力。
1.目前初中学生阅读方面的现状
(1)阅读速度慢。其原因既有单词量的贫乏,一词多义把握不准,也有阅读技巧的缺乏:阅读时还有学生出声读、指读、重读、回视等问题。
(2)缺乏归纳能力。其原因,一是不能从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自然无法从整体篇章上去理解;二是不懂得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句义;三是必要的语法知识欠缺,不会分析复句,尤其是定语从句;最后是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2.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许多老师还没有从教学思想上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
(2)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较为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练习。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
(3)学校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
深层阅读教学是指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并通过批判性解读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阅读教学。其本质就在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地把那些教材中出现,但容易被广大教师和教参忽略的,具有较高教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元素,通过学生“质疑—探讨—发现”将其挖掘出来并读懂领会,真正达到启发思维、丰富情感体验的目的。同时,以此实现阅读教学的深化,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深层阅读不等于精读,如果说精读是以追求阅读技巧为主要目的,那么深层阅读就是侧重对文章价值的挖掘和对流露情感的体验。
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知识的建构活动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衡量教师的价值不在于看你给学生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如何对知识进行建构。因此教师的每个教学决策都要建立在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上,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达到新经验的建构,而不是从教师、从课本出发,基于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另一方面,教师并不是被动地跟随在学生的思路后面,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反应采取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积极的教学策略,从而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的目标,成为他们学习的引领者。
1.明确目的,更新观念
阅读教学要从重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重视技能的培养,首先教师本身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更新。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学生为学习英语而阅读,也为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而读;学生为认识客观事物,丰富知识储备而阅读,也为娱乐而阅读;学生为获得信息而阅读,也为提高鉴赏能力而阅读。
2.加强钻研,提升素养
深层阅读要求教师不断探究教学,乐于思考,并对学生循循善诱;还能整合教材,创新教法,从而拓宽阅读课堂的深度、广度,学生处在一种创造批判性阅读的学习氛围中,自然不迷信、不盲从、不跟风;教师也逐步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渡到对学生知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由单一的演绎式教学向诱导式和归纳演绎结合的教学转变,指导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想,挖掘好教材中的每一处宝藏。这就要求教师先“放”开自身思维的手脚,同时又能“收”集整合各种观点意见,真正做到驾驭教材。
3.整合素材,研修校本
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首先“就汤下面、成热打铁”:教师根据现有的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低起点、小步子。阅读活动其实是学生通过文字、语法、语义、修辞等客观材料进行思考、预测和不断作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验证和修正,从而理解和接受并进行再加工的一种智力活动。第三,重体裁,富题材。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材料,自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知识性、趣味性和目的性在选材时也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不仅从传统的媒体如书、报纸和杂志等搜集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更要利用互联网,采集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从而构架成一个立体的材料来源网络。
课堂不仅仅能展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素养,更能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不仅仅能验证教师课前的准备和材料的选取,更能训练学生由浅入深进行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基于目前的阅读材料大都以语篇形式出现,如此以语篇为起点,以话题为线索,以文脉为途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1.确定语篇,把握整体
自从《英语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不管是教材中课文的选材还是各级各类中考,都以语篇为单位进行呈现,这说明语篇意识、语篇把握能力越来越成为中考的重点。另外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首先能读懂一篇一篇的文章,才能够一本一本地欣赏,如此既学会捕捉信息,更是于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还学会了鉴赏。从形式上看,语篇是一个按照语言系统构成的语言符号;从功能上,它相当于一个交际行为。所谓语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这就是说,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文章中孤立词、句的分析层次上,而应从语篇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把语用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等传授给学生。
这样学生才能根据特定的语境,去推理存在于上下文的语境里更丰富的语义,去判断隐藏在字里行间更深次的语义,这就叫understand between the lines。有时需要理解作者隐藏的观点、态度或情感,学生还要understand beyond the lines。如201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2 Section 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本篇课文要训练学生的阅读就是“INFERRING”,即“This means you have to‘read between the lines’to get the meanings that are not clearly stated in a text.”
因此,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单句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更要让学生站在语篇的高度从整体上把握语义,比如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找出句子的关键词,从段落中找出主题句;从文章中找出主题段落等。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字词和单句的解读上,也不能仅停留在语篇表层信息的理解上,要超越“句子语法”,通过“语篇语法”去理解语篇的结构,探求语篇语境下的深层意义。这种立体化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如201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2 Section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笔者就以课文的第一、第二句为例进行阅读策略示范分析:Many would agree when we think of Christmas,we probably think of gifts,Christmas trees and Santa Clause.But behind all these things lies the true meanings of Christmas…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含义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知识了解圣诞节表面化的东西,却不了解这个节日的真实内涵,而这个节日的真实内涵,即传播爱与欢乐。
2.抓住话题,调出内存
构成语篇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意义中心,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即是话题。话题是纲,纲举目张。抓住话题,才能调出内存——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才能对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预求性阅读。
只有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才有针对性。如笔者在教201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2 Section 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时,由于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圣诞节来展开,主要介绍圣诞节的文化,侧重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次地理解西方文化,而圣诞节对于我国城市的学生来说可能相对更熟悉,但其内涵和意义却未必熟知。因此,我首先进行适当的铺垫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查阅相关书籍、杂志等网络信息了解圣诞文化。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节省教师的课堂处理时间,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听力和阅读文本的内容,减轻因背景文化积累不足带来的学习压力。具体如下:
(1)利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外预习:
①What’s the sourse of Christmas?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成为圣诞节。英文Christmas(有时简称为Xmas)由Christ (基督)和Mass(弥撒)两字组成。意思是圣诞节这天教徒们到教堂去举办崇拜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12月24夜称为圣诞前夜(ChristmasEve),12月25日策划给那位圣诞日(Christmas Day),12月24日至来年1月6日成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
②What are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think of for Christmas?(下面是学生部分答案)
●Families would have Christmas trees,and there may be lots of small lights on them.
●Dressed in red,Santa Claus will come and give gifts.
●Families will stay together and sing Christmas carols.
●When people meet,they will say“Merry Christmas”to each other.
●People will send Christmas cards to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There are many famous books and stories about Christmas and Santa Clause
③Who wrote A Christmas Carol?
A Christmas Carol,《圣诞欢歌》又译《圣诞颂歌》,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三部圣诞小说之一,创作于1843年。其它两部为《钟声》(The Chrimes)和《炉边的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这三部短篇小说虽然没有他写的长篇小说那么有名,但它们的象征意义却是十分深远的,尤其是它们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意义内涵。
(2)通过学生的预习弄清楚了本课文的背景,在正式阅读前再次烘托气氛:先放《JingleBells》,学生一听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我随即将准备好的圣诞帽戴起来,白板上圣诞树上的灯也亮起来。
(3)待到一切氛围出来后,一幅思维导图也出现在屏幕上,如下:
学生再次通过讨论填好以上思维导图的内容,这样一是检验了课外预习的情况,二是集中了小组智慧,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学生已情不自禁地想具体了解那个所谓的“小气鬼”如何蜕变成一个传播爱与欢乐的传奇人物。通过这样的导读,既引导学生抓住话题,激活背景知识,又很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是提高学生深层阅读的前奏。
3.梳理文脉,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语和各种衔接手段以把握文脉,所谓文脉,即是语篇的框架结构,也是文章的组织形式。抓住文脉,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含义,抓住要点。然后再辅之以恰当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1)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确定主题
还是201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2 Section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在阅读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阅读活动:
Character(4)What did he do in the text?
ScroogeHe is mean and only thinksabouthimself.Hejustcares whether he can make moneyand he hates Christmas.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He takes Scrooge back to his childhood and reminds Scrooge of his happier days as a child.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Hetakes Scrooge to see how others are spending Christmasthis year.Everyone is very happy,even poor people.
the ghost of Christmas Future He takes Scrooge to the future,Scrooge sees that he is dead,but nobody cares.
通过以上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以及他们各自所做的主要事情,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脉络,深刻理解了文章的背景,为即将理解圣诞节的深刻内涵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是为深层次理解文章理清了思路。
(2)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知晓结构
①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或者说理的中心。文章的叙事线索要么以时间、地点、场景的变化;要么以主人公的情感的变化以及事情本身的发展;而这些线索的呈现离不开一些关键词。还是以201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2 Section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为例: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本篇文章的文眼)是以change his life; happily celebrates Christmas with his relatives;gives gifts;treats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warmth;spreading love and joy;等词逐步展开,再利用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对比揭示出圣诞节的真正含义是sharing and giving love and joy。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狄更斯叙事的风格令人回肠荡气。
②其次要注意语篇中指代、替代、重复等修辞手段,它们是语篇衔接的手段,也是把握文脉的重要线索。同时中考阅读理解中也经常出现这傀儡题目:What does it refer to?该形式考查的就是指代关系。
③最后注意关联词在语篇中纽带作用。
关联词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及起连接作用的单词或短语,如:
●解释、说明:that's to say;in other words;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
●时间、顺序:as soon as;at the same time;later;finally;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at first;at last;…
●转折、对比:however;in spite of; while;but;although;though
●因果关系:therefor;as a result; because;because of;thus;…
●举例:for instance;for example; such as;like;and so on;
这些起语篇纽带作用的关联词不仅在课本的课文里经常出现,更是在各级考试中不断出现,可帮助学生在阅读语篇中准确把握文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使用”的角度引导学生重建语篇培养技能
在学生理解和吸收语篇的整体内容并注意了语言结构的前提下,教师应从“用”的角度精心设计重建语篇的活动,并在整个重建语篇的过程中,始终关注语篇知识和目标语言的运用,逐步形成语言技能。
①在互动中“重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威尔斯(Wells,G.1981; 46-47)指出“语言的互动是一种合作的活动”。真正的互动中信息才能走向多维,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多维互动交际情景,让学生交流分享,运用已有的语篇图式,对信息做各种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实现语言的创造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真正提高。如:复述大意;或就与语篇相关的话题做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与命题发言等。
②在重建中“应用”。坚持仿写会促使学生形成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内化和运用阅读材料中的特点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具可读性和欣赏性。续写是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指导学生对课文开放式结尾续上一个故事,要求在叙事角度、时态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如《Go for it》BIII U5 Section B 3a结尾:Everyone in our neighborhood is worried,and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own ideas.There must be something visiting the homes in our neighborhood.But what is it?我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他们则根据以下提示,以Chu family的身份续写:Chu family—late—night footstep in the hallway—might be the neighbors;或以Lao Zhen的身份续写:Lao Zhen—something trying to get in the window—might be the wind;或以Xiao Ning的身份续写:Xiao Ning—finds garbage in front of her house—might be cats.这样,学生展开联想,写出的文章还算言之有物。改写是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老师指导学生从另一个叙事角度对课文进行叙述。缩写是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进行缩写,保留文章的大意,达到原文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长度。如《Go for it》BIII U2 Reading,“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现抄录学生缩写之一:Martin Murray is a fifteen-year-old boy.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studying and he often got into trouble with the police.Then he was sent to a boy’s boarding school.Martin hated it and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One day he called his mother.His mother helped him to understand how much she loved him.……当然,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能为学生创造及时运用这些语言知识的机会,使知识化过程及时完成。
③在应用中“提高”。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从而培养阅读技能。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独立的阅读者。这样,一个高效、独立的阅读者通常运用以下阅读技能和策略来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益和能力。如带着目的去阅读;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对比;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并作出推理的结论;对文章内容作出概括;根据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项目;把文章内容形成语义图像等。
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倡导深层阅读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浅层阅读,深层阅读对于一线老师也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只有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下足功夫,才能为深层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超越课本,才能给学生一个爱上阅读的理由。深层阅读课是师生智慧的合力点和闪光点,有坚守才能深化,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阅读教学的品质也才会有实质性地提高。
责任编辑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