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赵强,朱红
(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VB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马金凤,赵强*,朱红
(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在传统的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讲授方法,信息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好。案例教学采用的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反思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伴随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加速飞快。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日趋完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具有阅读程序、理解程序的能力,并能把程序设计方法应用到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Visual Basic(简称VB)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开发工具,是用来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是可视化的编程语言[1]。Basic语言是它的前身,VB不仅继承了Basic程序设计语言简单易学的特点,而且为我们提供了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事件驱动的编程方式,使用窗体和控件来设计的程序界面[2]。因此,VB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编程语言,它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课程[3]。
在传统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讲授方法,信息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尽管可以让学生初步接受VB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却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编程及动手能力,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教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信心,学习效果不好。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于19世纪70年代首创,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到医、法、军事、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的分析,采用特定的案例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演绎推理、系统总结等过程[4]。因此,案例教学采用的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情景的描述进行思考,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侧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反思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VB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涉及程序结构和一些常用算法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3.1案例选取原则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理解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5]。为了使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针对知识点选择案例时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不能避难趋易或喧宾夺主;(2)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3)选取和设计的教学案例要有延展性,不能仅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换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案例应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介绍当前知识的同时,既能对已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能对今后学习的内容有所涉及。
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采用递进的方式设计阶梯性案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不断探索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进行VB循环结构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下面一组阶梯性案例,通过由易到难地呈现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达到理解循环结构知识的目的。
阶梯组案例1:求和1+3+5+7+…+n。
阶梯组案例2:求和1+1/3+1/5+1/7+…+1/n。
阶梯组案例3:求和1+1/3!+1/5!+1/7!+…+1 /n!。
阶梯组案例4:求和x-x/3!+x/5!-x/7!+…+x/ n!。
阶梯组案例5:利用公式sin(x)≈x-x3/3!+x5/5!-x7/7!+…求弧度x的正弦值。
在讲解循环结构的实例时,如果直接给出阶梯组案例5,没有前面的4个阶梯组案例作为铺垫,学生会觉得有难度,一下子无从下手,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2)注意新旧知识点的结合,通过对比的方式,深化理解,增强灵活应用。
例如,在学习了for循环结构之后,又接触到新的while、until等其他循环结构,此时可以用while、until实现for循环的改写。把几种类似的结构放在一起类比,通过相互转换,既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找出其中的差异,又能够加强前后知识融合,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3)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考。
例如,几乎每名学生都会去超市购物,利用学习的VB知识模拟设计超市收款界面(见图1)。通过这个案例,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界面的设计、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程序结构设置等多方面内容。
图1 超市收款界面
来源于生活的案例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还原生活场景来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思考问题会更加全面细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把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制造错误案例陷阱,强化学生对模糊知识的理解。
人们在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过错误与失败后的重新认知往往比“一帆风顺”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在进行案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专门针对学生容易出错或比较模糊的知识点来设计错误案例。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时,通过展示错误案例,学生很容易找到不符合程序调试的结果,这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可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获得正确的代码。例如,在讲授VB的多分支if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时,发现学生对“不管有几个分支,程序执行了一个分支后,其余分支不再执行”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比较模糊,在编写多分支选择结构的程序时经常弄错各个分支出现的先后顺序。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个错误案例,如下所示。
编写程序,将学生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对应的五级制成绩。
在演示上述案例时,学生很快发现在文本框中输入大于等于60的数据,程序执行后,输出的成绩等级都是“及格”,并没有实现等级的区分,觉得不能理解,很想知道原因。此时再给学生具体阐明VB中多分支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问题,学生印象就非常深刻了,以后很少再犯类似的错误。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创新的产物,它是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纲,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学[6]。在充分整合知识点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石严.VB语言程序开发设计的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7(27):16-18.
[3]余华,何玉香.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娄迎红.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案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49-51.
[5]李志辉.VB教学案例设计的总体思路及其实例解析[J].计算机教育,2009(22):90-92.
[6]李桂芝,周长胜.VB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1):56-60.
(*通讯作者:赵强)
G420
B
1671-1246(2016)10-0048-02
徐州医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xjy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