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统筹 _ 邱勇哲(本刊记者)
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篇 泉石林壑秀绝伦
ZHONGGUO GUDIAN JIANZHU YUANLINPIAN
文字统筹 _ 邱勇哲(本刊记者)
_偶园平面图。
偶园位于山东青州城西南,原为清代大学士冯溥宅园,又名佳山园、冯家花园,其前身为明代衡王府花园奇松园。冯溥在康熙十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其任内就开始在家乡修筑宅园。十一年后,冯溥退休还乡,在此度过余生。1948年偶园被收归国有,1950年被辟为人民公园,历经改葺,变化较大,但南庭院以及部分奇石幸存至今,让我们得以窥见其独特的造园匠心。
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曾作有一篇《偶园纪略》,详细描述了偶园的布局情况。冯氏宅院名“存诚堂”,园在宅东,主体分为南北二院。北院园门西向,有“偶园”匾额,门内设石屏风四面,东为石栏杆和竹林,再东为石友亭,亭前有太湖石,石南为鱼池,池南种植竹子和柏树。院北为云镜阁,阁北有大太湖石横卧,西北侧有幽室“绿格”,东北另有别院。石友亭西侧有小斋,东南侧有一座石台,名“松风阁”。现在松风阁已经被改建为砖砌平顶建筑,宅院和花园北院的其他建筑均已不存。
_入门处池上的三孔石桥。
昔日偶园旧构尚存南部庭院,四周围以院墙,墙上带漏窗,在松风阁西侧开设圆门洞,上有“楮春门”额,入门处有一池横亘,水池轮廓近于方形,局部以弧线勾勒,池上跨一座三孔石桥,雕饰精美,尺度较大。桥西为园之正堂佳山堂,三间硬山建筑,面南背北,北侧沿院墙叠有少量澜石,与竹丛相映。南侧辟有平台,有晚期所砌的矮墙围合,平台上下尚存一些石雕基座构件和奇石小品,传说为明代衡王府遗物。庭院西厢位置原有一座茅屋名“一草堂”,现已不存。西南角建有近樵亭,为三间攒尖方亭。
庭院东、南两侧连绵堆叠假山,中央部位山峰崛起,东西两侧略有起伏,成平坂小冈之态,彼此以山径连通。近樵亭与西麓之间辟有一湾曲池,依临陡壁,山崖上曾设瀑布,形成源头。曲池上跨有石板小桥,沿山脚另有小溪水道蜿蜒往东而去,一直流入东北方池。现在东西两池池水尚盈,但瀑布和溪流均已干涸。
东南角山坡上掩藏一座六角形的卧云亭,亭侧有一条山涧,水流可潺潺而下,汇入山脚下的溪流,现已断流。东北山坡上曾经建有一座斗室“山茶山房”,现仅存方形台基。自此再向北,可沿着山径登上松风阁的屋顶。
_园中有许多石雕基座构件和奇石小品,传说为明代衡王府遗物。
以上为偶园现存的大概景致。此园是较为典型的北方园林,正堂与假山中峰形成明显的中轴线,建筑数量不多,布局四平八稳。假山为全园主景,主要用青石叠成,似乎石块多经过斫削加工,形态敦厚,近于黄石。假山造型浑朴自然,手法大气。西部山石中隐藏着曲折的洞穴小径,宽度仅有60厘米左右,十分狭窄。中峰东侧另有一处小石室,可以从石缝中投入阳光。此外园中还藏有多株形态特异的单株湖石,其中四株分别以“福、寿、康、宁”为名,风姿秀丽,园中水景主要对山势起衬托的作用,但也富有曲折变化,西池曲折,东池较方整,溪流悠长,加上瀑布、山涧的穿插,体现出清雅的韵味。
_孔祥熙宅园的门楼与走道。
左:东轩的戏台。右:西轩的船厅。
孔祥熙宅园原属孟氏所有,孟氏是山西太谷著名的晋商富户,清代中晚期族人多在江淮一带经商,家资豪富,同时注重读书,子孙多有中举、中进士并为官者,堪称本县第一望族。孟氏在太谷城内外建有多座宅园、别墅,是晋商花园的杰出代表。其中位于县城西南的一座宅园留传至今,为目前极少数仍存有园林景致的晋商旧居大院。
该宅园始建于乾隆时期,完成于咸丰年间,东临南大方巷,北临上官巷,西临杨庙巷,其中包含若干院落和东西两个花园。光绪末年传至孟广誉手中,家道逐渐败落。1900年,孟氏两位男丁参与义和团,在动乱中杀死了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传教士要求孟家无偿让出花园才肯释放孟家男丁。经过孔祥熙交涉后,孟氏将宅园低价售与孔祥熙。蒋介石曾做过前来客访的许诺,所以购买后孔祥熙立即主持了一次对宅院的大型维修,从外部油漆彩绘到内部家具摆设,无不以迎接蒋介石的标准做准备。1949年后,此宅用作太谷师范学校,近年以“孔祥熙宅园”之名开放。
宅园主入口位于北侧的上官巷,全宅由五路并联的多院落组成,从东至西依次为东花园、主院、厨房院、戏台院、墨庄院,另有一个附属西偏院。
东花园占地面积约3亩,通过西南角的园门与主院相通。全园分为南北两进,东西两侧以通长的游廊串联。
_孔祥熙宅园平面图。
花园南侧建有一座五间硬山楼阁,北出三间平顶抱厦,屋顶兼做二楼的观景平台。此楼高大宽阔,底层为封闭的砖墙、上开拱形门窗;二层设前廊,开敞通达,二层前檐与抱厦的梁枋均含有丰富的雕饰和彩画,显得很华丽。东西厢位置各建一轩,东轩为半厘三开间歇山建筑,居于高台之上,南侧设爬山游廊,一直延伸到南楼东侧的一座凉台之上。西轩地势较低,是一座平顶房,端头处理成抹角的形式,当地人称之为船厅,可能有模仿画舫的意思,但院中并无水池,属于“旱船”的性质。西轩的屋顶也兼作平台,可以登临远望。
花园正厅位于西轩之北,为三开间周围廊建筑,南出抱厦,东侧带两间耳房。正厅之北另成一院,北侧建有一座“L”形平面的楼阁,楼前辟有大假山、西侧门一坡上建一座小巧的六角亭。院西有一条两层的游廊与南院的西轩相连,东侧也有游廊通向南院东轩。
目前东花园只剩下南院,北部的正厅、东耳房、北楼、游廊以及假山均被拆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宅主院的南侧楼阁名“瀛洲风范”,北侧抱厦名“谨节亭”,都含有园林建筑的味道,似乎是东花园入口处的前导之景。
西花园位于回房院和戏台院的北侧,由东西两个连通的院子组成,占地面积仅1亩多,至今仍保持完好,西花园东部的院子较小,又称“书房院”。北侧有小建筑“日如月无忘斋”。南侧为三间过厅,西部为花园的主体所在,北为正厅赏花厅,五间硬山建筑;南为三间厅堂,前出一间悬山抱厦。中央有一个十一边形的水池,池中心建有一座方亭,南北各建一段石桥跨于池上,此亭名“小陶然”,据说有模仿北京陶然亭的意趣。南北桥头各有两个狮子石雕,水池周边设栏杆,并在栏杆柱头上雕刻了十二生肖的形象,造型生动。
左上:花园中的碑刻。右上:小陶然亭。左下:东花园南楼。右下:西花园赏花厅。
西花园南侧设有宝瓶形门洞,可通向后院。此宅院的西北角建有一座高高的岗亭,也成为西花园景致的一部分,这两个花园的规模都不大,却代表了晋中地区城市宅园的典型特色。花园的主体部分均拥有明显的中轴线,建筑、山水、植物大致对称。东花园的景致较为丰富,通过楼阁、高台、屋顶平台、假山、两层游廊形成高度上的变化,四周封闭的院墙也尽量表现出错落有致的效果,高低起伏,空间灵活。西花园则以静谧精巧见长,小陶然亭和水池成为景致中心,周围的建筑和花木作衬托。两个花园的建筑形式包含楼、厅、轩、舫、台、亭等不同造型,多为砖木混合结构,敦厚之中含有富丽的气息。东花园的假山以当地所产的砂石叠成,西花园通过掘井来为小池提供水源。两个花园中分别种植了椿树、椴树、桑树、侧柏、槐树、丁香等花木,增添了一股绿意,登上东花园西轩的屋顶平台,向东可看到无边寺的白塔,形成优美的借景效果,进一步拓展了园林的意境,打破了封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