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买
摘要:目的:通过本文从而改善运动员的睡眠,提高训练和比赛质量。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 综合比较分析法。结论:运动性失眠症状广泛存在于不同年龄、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科学运用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地防治运动性失眠。
关键词:针灸;运动性失眠;运动
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40-01
运动失眠是由于剧烈的运动或者高度紧张的竞赛,导致运动员的精神紧张,其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此有必要寻求防治运动性失眠的有效方法。
一、运动性失眠的概念
失眠是一类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要数个小时才能入睡,而且患者很容易惊醒。
运动型失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定义,本文针对失眠的相关定义,将运动训练或者体育锻炼后引起的失眠称为运动性失眠。
二、我国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状况
运动性失眠发生在我国所调查的所有运动项目中,其总体发病率为56%。男性为50.5%,女性为61.4%。日常大负荷训练导致的运动性失眠的概率较高。
三、运动性失眠的原因
(一)心理性因素
有相关的研究认为运动性失眠产生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因为患者产生了焦虑或者紧张的心理。运动员由于剧烈的活动,或者是在平时的比赛中高度紧张,或者在比赛中形成不正常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二)生理性因素
如果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就会导致其脉搏异动、血压上升,而且这些生理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变化。
四、运动性失眠针灸治疗的机理
我国的中医学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针对失眠产生的机理进行治疗,使患者的阴阳平衡,并且提高患者的睡眠效果。
(1)调和阴阳:《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说明了针灸在治疗失眠疾病中,可以充分调节患者的阴阳,实现阴阳的平衡。
(2)疏通经络:人体的经络主要由五脏六腑和肢节构成,阳经在四肢,而且也与六腑有关,阴经主要是五脏,然后通过肢节将五脏六腑联系在一起,使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并且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运动性失眠的中医分型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运动型失眠主要的症状有疲劳过度引起的气血两亏(50.6%)、肝火旺盛(11.2%)、气虚(9.3%)、痰热内扰(6.9%)六型。
六、运动性失眠针灸治疗的方案及效果
(一)灸法
岳鑫凤报道,患者于每晚睡前用艾卷悬灸百会穴10~15min,总有效率96.97%。
(二)体针
针刺选穴多以五俞穴、背俞穴、头部经穴及公认的经外奇穴如四神聪、印堂、安眠等。
(三)电针
曲氏等先刺心俞,再依次针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最后针刺风池、神门、内关、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得气后用2~3VG6805-Ⅱ 型电针仪接在主穴上,选用连续波,总有效率96%。
(四)腹针
李氏等采取薄氏腹针疗法,取穴:中脘、上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心脾亏损型加天枢;心肾不交型加阴都、气旁; 心胆气虚型加右上风湿点;肝阳上扰型加右上风湿点、气旁、气穴;脾胃不和型加天枢、大横。结果:总有效率85.48 %,优于口服舒乐安定组。
七、结语
早在先秦时期《内经》中指出,人们过度的疲劳会导致阳气过于旺盛。运动员高强度的运动,会使其阳气旺盛,导致夜晚不能入睡,而且运动员由于剧烈的运动会产生疲劳,对全身的肌肉和筋骨产生作用,导致肌肉的酸痛。如果出现了肌肉酸痛引起的运动性失眠,可以采用活血的方法治疗,采用针灸的方式,能起到安神的效果,治疗效果明显。而运动员的赛前紧张焦虑性失眠,主要属于阴阳失调,是晚上阳不入阴而导致的失眠。在治疗上针灸采用如补阴跷穴而泻阳跷穴的方法,从而阴平阳秘达到治疗失眠的显著作用。赛事期间,运动员的运动量大,在治疗运动性失眠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将造成不良影响。中医针灸方法不会对运动员产生任何的副作用,而且效果好,可以对运动员的机体进行整体的调理,防止运动员在剧烈的运动后失眠,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真.我国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状况调查与特点分析[D].苏州大学,2012.
[2]付乙,蓝肇熙.运动性失眠的研究现状[J].成都体院学报,1999,04:56.
[3](英)约翰·西勒.如何应付焦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02:6-10.
[4]石幼琪,周志宏.运动性失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分型[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2(06):13.
责任编辑:杨国栋